纺织女工钟碧英正在认真工作。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2月4日,是四川仁寿金利纺织有限公司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不同车间里再次响起了机器轰鸣声,5万纱锭全部开启,600台布机24小时运转;400名当班工人各司其职,忙碌在流水线上,剩余800名工人们随时待命,轮流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
2月5日凌晨,织布车间里,36岁的黄晓梅带着口罩不断巡视,在无人顾暇的机台上熟练地进行操作,接上每一条断线,让生产线上不浪费原料。
“以前全是有梭织机,工作强度要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产出附加值少。”已经在车间工作19年的黄晓梅如今是织布乙班的班长,见证了公司的搬迁,也见证了机器变更带来的织布技术提高。黄晓梅介绍,现在车间调整更换了机器,引进了不少剑杆织机,大大地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出率。
谈起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黄晓梅并不觉得辛苦。习惯了车间的大家庭,虽然上班时间各自在机台上,就算擦肩而过也很少说话,但私下里黄晓梅和同事都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上夜班时,黄晓梅总是和同事结伴而行,消除深夜带来的恐惧。
纺纱车间和织布车间一样,只要开工,就会夜夜灯火通明。2月5日早上7点半,夜色褪去,迎来朝阳,42岁的细纱值车工钟碧英提前到达了自己的岗位。简单地进行了交接班后,钟碧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按固定的巡回路线,逐台检查细纱机上是否有断线。每当有断线时,只见她右手牵起线头,一揪一捻,再对着机器上的纱锭位置一穿一拽,就接好了纱线断头,迅速又麻利。
虽然穿着短袖,带着帽子和口罩,但不到十分钟,车间内的热度仍然让钟碧英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不仅要在机器之间来回走动,还要反应敏捷,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钟碧英的工作单调乏味,却是出产成品最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纺纱过程的主战场。
“你每天都这样,累吗?”记者问起时,钟碧英笑了笑:“累是肯定的。但是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把它做好,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朴实的言语,自然的表情,风风火火工作的身影,钟碧英展现了一名纺织女工的尽职尽责和甘于奉献的真实面貌。
据悉,完整的纱生产工序复杂,需要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多个环节相互配合。每个环节上,各自有工人坚守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默默付出。
“今年计划生产10300吨纱,2千万米布,如果资金宽裕,将继续对现有的部分生产设备进行换代升级,以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金利纺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熊绍先说,新年新气象,不仅工人们个个精神饱满,企业也将不断发展,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