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26 09:33:49
责任编辑:雷尧
“寿乡水岸·五湖四海”湿地公园。 柴树清 摄
眉山网记者 马诗雨 文/图
彭山位于岷江河畔,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她建制于秦,古称武阳,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这个总人口不到35万,幅员面积仅465平方公里的宁静小城,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长寿之乡”“忠孝之邦”的美誉,先后孕育了寿高880多岁的商贤大夫彭祖、刚正不阿的东汉忠臣张纲和孝感天下的西晋《陈情表》作者李密……
这里,还是一个蕴藏无数宝藏的地方,先后出土(出水)了大量全国重点文物,汇聚了世界的目光,也为彭山文化的传播赢得了广袤的舞台。
【长寿之乡 高寿者众】
五年一度的彭祖长寿文化节,是彭山区35万寿乡儿女早已约定俗成的重大节日。这是彭山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是彭山作为“长寿之乡”的一张名片。彭祖山下,众人舞太极,万人起歌舞,共同纪念华夏民族之先贤——彭祖。
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彭山,其名源于武阳文化中的彭祖长寿养生文化。“昔彭祖,八百寿”,传说彭祖活了880岁,可谓世间名副其实的老寿星。老寿星得益于他自己创立的彭祖长寿养生文化。其精髓可归结为彭祖祠短联十字:“道道非常道。”“生生即永生。”《百寿铭》解读为:“身宜动勤,彭祖永生。天地分阴阳,太极寓乾坤,人体乃宇宙,循环则灵通,可以益寿源,增遐龄。”由此可见:彭祖长寿养生文化之道必有其天养之道、地养之道和人养之道。
彭祖天养之道在于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彭祖把养生长寿的实践基地选定于彭祖山,这就十分讲求天养之道。彭山地处岷江中下游,有山有水,有丘有坝,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就彭祖山而言,在彭山,不仅能很好地享受到具有“生命光波”之称的“空气负氧离子”,而且还因为彭祖山被群山环绕,形成天然太极,真可谓天造的圣境。
“道道非常道,生生即永生。”彭祖的长寿之道惠泽了彭山人民。如今,彭山境内孝子成群,高寿者众,百岁老人很多。目前,全区90岁以上老年人1400余人,100岁以上老年人60余人,“高寿者众、百岁者多”的区域长寿现象成为了彭山的一大城市形象。
【陈情尽孝 秉笔尽忠】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所著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孝感至深的代表作。
李密是西晋初年官员兼文学家,古武阳人,今彭山保胜乡人。初仕蜀汉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为稳定时局,召其为太子洗马。作为前朝遗臣,李密不敢不从,而家中祖母又垂垂老矣,应验了忠孝不能两全的箴言。在两难的情况下,李密只得冒死呈上一份至情至真的《陈情表》,以换取回报亲情。李密把自己生命与祖母生命融合一体,倾力报恩,感天动地。
从西晋始,李密孝文化就在武阳大地广为传承传扬,并发展成武阳孝亲文化之灵魂,彭山从此也以孝乡立世。为弘扬忠孝文化,彭山于明正德十四年修建忠孝桥,立于蔡家山北麓。
其实,彭山自古被称之为“忠孝之邦”,除了李密“陈情尽孝”,还有张纲“秉笔尽忠”。
张纲为一代名相汉留侯张良七世孙,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彭山)人,汉大忠臣司空(相当于丞相)张皓之子,秉承其父刚正之气,秉笔尽忠,名垂汉史,被世人尊崇,成为武阳“忠孝文化”之忠文化的代表,其事迹至今仍广为流传。
东汉顺帝刘保是由宦官扶持当上的皇帝,所以外戚与宦官权势很大。他们内外勾结,专横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乱国。其时,担任朝廷御史官的张纲,却不顾个人安危,敢于上书弹劾贪官,揭露朝廷腐败。他上书历数当朝国舅、大将军梁冀十五大罪状,震动了京城。
顺帝知道张纲仗义直言,但又顾虑身边的国舅,于是既不采纳,也不降罪。备受指责的梁冀等怀恨在心,指使尚书推荐张纲出任广陵(即今扬州)太守,以平张婴聚众抗官、杀刺史之“乱”。张纲挺身赴广陵,他细心开导,最终让张婴打消了顾虑,使婴投诚。张纲不仅设宴庆贺,将其部属遣散、劝其回家种田,划给田产,而且对张婴子弟一律量才录用。后来朝廷准备重用张纲,召他入朝任职,却被张婴等一行上书挽留。张纲在广陵一年,病殁于任上,时年36岁。
张纲病殁后,百姓闻讯,无不哀凄,纷纷前去哀悼。张婴等五百余人披麻戴孝,负灵扶柩抵达武阳,直到安葬完才挥泪而去。至此,在古武阳乃至大汉朝,便兴起了以张纲为代表的杀身成仁,一心为国的尽忠报国文化。
【千载江口 宝藏之地】
江口古镇,一个存在了2000多年的川南码头小镇,面朝千年奔涌的岷江,背靠彭祖山,这里曾是兵戎相见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曾上演了“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的盛景。府河南河交汇于此,汹涌而来的江水在这一道水湾前,变得缓慢而静谧。在2300多年时光的打磨中,沉淀下无数诗书乐章……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里,曾流传了一个近400年的传说——张献忠“千船沉银”: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与明军大战,大败而归,载有万贯金银的千艘战船沉入江口镇前的岷江江底。
从20世纪20年代起,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有文物出水并曾遭到严重盗掘……2015年12月16日,专家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次年,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2017年——2018年,在对遗址进行发掘过程中,4万余件出水文物构成了完整、完美的证据链,足以证实“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这里,还隐藏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口崖墓保护区,神秘的崖墓文化露出端倪。30平方公里的范围有崖墓4580座,其规模为全国之最。
据历史记载,彭山江口一带曾被称为“风水宝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加上当时流行生不落地、死不落土的安葬习俗,加上江口码头众多,是水路交通的枢纽,所以江口理所当然成了崖葬的聚集地,崖墓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
崖墓,是汉代流行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后汉书·冯衍传》载:“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这是崖墓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历史上,崖墓也被众多文人墨客蒙上了幽秘神奇的色彩。江口崖墓依山凿穴,分布密集,形式多样,石刻精湛,而且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品位内涵深远。
走进崖墓群入口,爬满绿苔和藤蔓的石砌通道像巨大的迷宫,甬道狭窄,堪供鱼贯而入,一旦深入荫凉处,外面的高温和喧闹似乎都随阳光顿敛,被神奇地隔离在了外面,使游客内心宁静。汉崖墓墓形有6种类型,如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等,内中陶棺、石棺大都刻有精致浮雕。观赏其间,让人浮想联翩,跨越时空,思接千载。
江口崖墓与江口沉银,皆为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不断出土的文物宝藏,汇聚了世界的目光,也为彭山文化的传播赢得了广袤的舞台。如今,彭山作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形象已然深入人心,包括连箫、竹琴、“三月三朝山会”等传统文化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以江口古镇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也开始迸发活力。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片古老的土地正上演着新的神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