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脱贫攻坚“摘穷帽” 第一书记打头阵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11-02 10:53:52

责任编辑:何海娟


  【编者按】

  脱贫攻坚质量如何、效果怎样,群众说了算。在脱贫攻坚战中,第一书记们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冲锋在最前线,不断提升脱贫成效,在实干中带领群众脱贫奔康。

  10月27日,东坡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六次(扩大)会暨迎接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部署会召开。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舍我其谁的勇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以自信昂扬的姿态,高质量通过国家、省级验收,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本期东坡版聚焦3位第一书记的驻村扶贫故事,看看他们如何进村入户讲解政策,如何增强群众感恩奋进意识,如何与民同心、打好脱贫攻坚的漂亮硬仗。

  贺仲华

  放弃高薪继续留任

  带领大伙儿接着干

贺仲华(右)向村民宣传柑桔管理技术。

贺仲华(右)向村民宣传柑桔管理技术。

  人物名片

  贺仲华出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2011年至2015年任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2015年至今任富牛镇曾庙村扶贫第一书记。

  他的话语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感到温暖,他的行动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感到踏实,他的脚步总是行走在田间地头,他的笔记本上记满村民的大事小情……他,就是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第一书记贺仲华。

  垃圾多、灰尘多、土路泥泞,这是贺仲华2015年到曾庙村时的印象。“曾庙村要脱贫,最重要的是思想解放和观念转换。增收只是扶贫工作的一个方面,要真正改善村民生活,需要从方方面面入手。”贺仲华在走访调查中得出结论。

  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走访劝说、开会宣传,甚至连续几天工作到深夜。他在《告全村父老乡亲书》中这样写道:“思想贫困、精神贫困、知识贫乏才是人们最大的贫困。请大家对照,你属于哪类贫困。我们绝对不能以贫困为荣,一定要勤劳致富。”

  5年时间里,贺仲华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村组干部素质,给大家上党课30多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0多人次。同时,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争取到岷东新区投资,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400多平方米。

  经过不懈努力,贺仲华与村两委干部将村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坚定践行精准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们摒弃等靠要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贺仲华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安装了小天网工程探头,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新修了占地60平方米的村卫生站,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修建了村办公室到岷黑大道的水泥公路400米;全村7个组共修公路12公里,使该村公路入户率达到96%;修建沟渠5.4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新购变压器6台,新布农网电线10公里,安装电杆200根。5年来,贺仲华和村组干部一道争取到各项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

  村里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其中,曾庙村猕猴桃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合作社,曾庙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集水果生产销售、釆摘旅游观赏、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全村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曾庙村地处岷东,背靠黑龙滩,守着绿水青山。“基于此,我们带领村民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建设集种、养、休、游、娱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同时,将企业收益和村民利益结合起来,使村民真正脱贫奔康。”贺仲华说。

  曾庙村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5年来,引进6家企业流转土地120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50%以上。全村发展猕猴桃500多亩,发展樱桃、桃子、李子等小水果200亩,发展柑桔1500亩。2017年,曾庙村人均增收36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4800元,全村实现年人均收入13465元,顺利完成整村脱贫出列任务。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首次超过全村人均收入。

  此外,曾庙村还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投资20余万元,把村里400多亩荒芜的山地、竹林全部开垦出来,栽上桃树、李树,美化环境,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担任第一书记,贺仲华一干就是5年。2018年退休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乐山某技工学校高薪聘请他去担任校长;二是曾庙村村组干部强烈要求他留下来,继续带着大伙儿干。“虽然患有严重胃溃疡、结肠炎等疾病,但为了不辜负广大村民的殷切期盼,我选择放弃高薪、继续留任!”贺仲华说。

  刘凯

  5年跑出9万公里

  “认亲路”上不停歇


刘凯(左)走访村民。

刘凯(左)走访村民。

  人物名片

  1990年出生,中共党员,东坡区秦家镇脱贫办主任,2015年至今担任东坡区秦家镇张庙村(现已合并至晋凤社区)第一书记。

  与张庙村一山之隔的成都蒲江红岩村依附成都快速发展,道路全部硬化,水果产业干得红红火火,曾让张庙村村民好生羡慕,私底下都会自嘲说:“两村交界线就是一条贫困线,那边的生活是好日子,这边的生活是苦日子”。

  如今,张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在各级检查中获得肯定。第一书记刘凯在2016年、2017年东坡区第一书记年终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并被评为眉山市2018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5年12月,刘凯刚到张庙村时,正是蜜柚成熟的季节。蜜柚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这让刘凯以为,这儿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工作应该很好开展。然而,现实给他好好上了一课:张庙村老书记第一次带着刘凯走访时,他发现,村上几乎都是留守老人,缺少主要劳动力,贫困家庭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凯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带着这些情况,他和村干部们商量,向乡镇领导请教,渐渐找到了突围之道——在张庙村成立了眉山市东坡区晋凤蜜柚合作社。“别的合作社都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而我们则以‘合作社+党支部’的方式运作,鼓励党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参加合作社,统一联系技术指导、统一制定种植标准,不断改良全村蜜柚品质。”刘凯说,事实证明,这条路选对了。几年下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后脱贫致富。

  2018年7月,我市普降暴雨,而张庙村的地质灾害点是东坡区最多的。暴雨前,刘凯不满1岁的女儿发起了高烧,夫妻俩给女儿测体温、喂药安抚,几乎通宵不眠。次日凌晨,暴雨未停,刘凯就开车赶往村里,组织村组干部上山疏散群众、组织抢险。早上7点,刘凯和村党支部副书记赶去张庙村4组陈塘坎地质灾害点疏散群众。车刚开上山,前方就发生山体垮塌,一堆巨石阻断了交通,两人只好弃车徒步上山。雨大到连伞都撑不开,到处都是漫水路段。刚步行了不到一公里,前面又是塌方,但两人没有丝毫停顿,冒着高处落石继续前行,挨家挨户成功疏散了群众100余人。

  “一个村的发展,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只有基础设施上去了,村民才能够更好地生产生活,才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刘凯感言。

  多年来,刘凯积极推动改善张庙村基础设施,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张庙村已新修水泥路20余公里,涉及10个村民小组,并扩修水泥路8公里,修建垃圾池35个,打造错车点35个,修建山坪塘4个。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凯始终牵挂着村民,不经意间已经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刘凯刚到村里时,村民吴登天对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总爱唱反调。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吴登天住进了新房。经过这几年的像亲人般的相处,他对刘凯竖起了大拇指:“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刘书记为我们张庙村作出了很大成绩,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忙!”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刘凯主动到秦家镇政府工作,担任镇脱贫办主任。“以前,我只负责张庙村77户237人的脱贫工作;现在,承担起全镇762户2300人的脱贫工作,责任重大,我得加倍努力!”刘凯说。

  刚到张庙村时,刘凯刚好买了新车以方便开展工作。如今,这辆车的公里数超过9万公里。这些年,刘凯一直奔走在“认亲路”上。接下来,他将拓展非农发展渠道,增加农民创业收入;以全民创业为契机,鼓励有条件的、先富起来的农村能人创办企业、开拓事业;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强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协调,为农民创业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刘凯说,到村里、到镇里的路,不仅仅是当第一书记的“认亲路”,更是自己今后工作的“指南针”。“亲戚”是否满意,比什么都重要!

  曾成刚

  村民利益无小事

  为民谋事最幸福

曾成刚(左)指导粪污处理。(资料图片)

曾成刚(左)指导粪污处理。(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2017年5月开始从事扶贫工作,现任东坡区投资审计中心主任、多悦镇马桥村(现合并至正山口村)第一书记。

  作为曾经的市级贫困村,马桥村位于东坡区西北隅,地处长秋山脉。2016年全村有477户、1367人,其中,贫困人口占比达17%。自2017年5月担任马桥村第一书记以来,曾成刚时刻自称“马桥人”,科学谋事、实心干事,创造出“五聚焦、五着力”工作法,全力助推马桥村脱贫奔康。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聚焦党建强基固本,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曾成刚说。

  村里坚持党建引领,完成新村级阵地建设,设置了1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便民服务站等场所。同时,通过以服务入股、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向各类合作社参股,以及引进社会资本合资成立投资公司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此外,积极发展致富带头人为预备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曾成刚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便捷美丽新村。通过争取财政资金、利用社会扶贫帮扶企业捐赠资金、发动群众投劳集资等,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项目资金近500万元,将进出村的4.5米宽的道路扩宽成6米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利用社会扶贫资金与群众投劳集资硬化通组道路,在“百企帮百村”的社会扶贫模式下,完成7公里的通组道路硬化,有力打通了致富新路。

  聚焦产业,着力实现富民增收。“我们积极用好种植杂柑的传统优势和地形优势,引导村民扩大种植面积,进行品种改良,聘请专家培训技术,积极筹建眉山市东坡区正山口柑桔果业合作社,促进本村水果外销。”曾成刚说。此外,用好生猪养殖优势,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培训现代养殖技术,并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养殖模式,提升生猪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大力推广绿色经济,采用“异味发酵”技术,鼓励养殖户自行修建或集中修建异味发酵池,鼓励养殖场或产业发展带头人成立有机肥专业合作社。“将富余粪污通过科学处理方式进行再生产,加工成有机肥进行商品化销售,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走出一条新型经济产业之路。”曾成刚说。

  在曾成刚的带领下,全村精准施策改善民生。结合群众意愿,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产业帮扶、就业技能帮扶、助学帮扶、思想帮扶、政策兜底5种类型进行帮扶。通过相关政策及技能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或外出就业,有效增加收入。同时,开展生猪养殖、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精准培训20余次,向社会帮扶企业争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粮、油、棉被等物资。

  “经多方奔走,预算资金约400万元的正山口村安全饮水工程于2016年10月底开工,于2017年8月完成通水,惠及马桥村300多户1000余人,进一步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曾成刚说,依靠不断的产业优化和技术开路,2017年,马桥村顺利实现脱贫。

  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曾成刚和村两委干部进一步聚焦村民文化生活,着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里组织召开“坝坝会”,组织村民跳“坝坝舞”,开展了唱红歌、走正步、军事知识问答等活动。此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充分讨论、形成共识,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由村民自己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了农民夜校教学计划,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曾成刚表示。

  短评

  勇担当 做先锋

  □可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第一书记们从未懈怠过。他们俯下身、沉下心,因地制宜、集思广益,针对当地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真真正正把人民群众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地。

  按照省脱贫办统一部署,今年全省脱贫攻坚交叉考核工作将于11月底开展,12月中旬又将迎来国家验收考核。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敢担当、敢负责,按照“四不摘”要求,抓实抓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务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扛起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不折不扣做好脱贫迎检各项工作。而第一书记们,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到思想不能松,责任不能推,工作不能等。

  10月27日召开的东坡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六次(扩大)会暨迎接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部署会强调,要发挥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作用,进村入户耐心细致向群众讲解政策,增强群众感恩奋进意识;加强对第一书记队伍和帮扶干部的管理,全面考核,督促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边缘易致贫户工作,注重政策平衡。

  面对新阶段新要求,第一书记们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脱贫奔康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积极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帮扶作用,充分发挥眼力、手力、心力,全力确保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记者 王允浩)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