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侯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当前,众多“80后”“90后”一头扎进新时代广阔的农村天地,靠着主动作为、务实奋进,成为推动农村建设、引导村民发展的“主心骨”……在东坡区富牛镇花桥村就有这样几位“80后”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践行着责任与担当,与村民一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农村。
袁敬敏:真抓实干,主攻乡村振兴“三大革命”
85后的袁敬敏是2018年富牛镇回引的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一名复原军人。看似精瘦的身材从骨子里就透露出干练,一谈起工作能明显感觉到激情澎湃。正是凭着一股干事的闯劲,袁敬敏很快得到村民认可,当上了花桥村村委会副主任。
拆违、河道治理、垃圾分类、乡风文明建设……袁敬敏掰着指头一算,每一项工作都不轻松,每一项工作又都跟自己有关。说起2019年花桥村申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袁敬敏更是感慨万千。
乡村振兴中“三大革命”既是硬指标也是硬骨头。“当时,花桥村需要完成244户卫生厕所改造,要让习惯了传统旱厕的村民自费改造卫生厕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袁敬敏说。
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袁敬敏每天天刚亮就出门,深更半夜才回家,顶着炎炎夏日奔走在家家户户,一户一户做通思想工作,一家一家量厕所、定方案、促施工。连妻子都说,“做村上的工作比在外面打工还辛苦”。就是靠着这样的务实工作,花桥村最终超额完成任务,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袁倩:勇于担当,坚守抗疫护村“第一线”
村上很有多细致工作,诸如资料整理、会议记录、账目管理等,都需要细心人来完成。文文静静的袁倩就是这样的村干部,干起工作来总是一丝不苟,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1989年出生的她,是会计专业大学生,曾在大型化工厂工作3年,是厂里的生力军。2019年,袁倩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投入到村委工作。“除了负责村上细致琐碎的日常工作,遇到极难险重的事情,我同样当仁不让。”袁倩说。
特别是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袁倩将女儿交给了丈夫照顾,自己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早到晚,不畏严寒,挨家挨户排查外地返乡人员,每天进行信息核查、登记,监测体温,还要积极参与到全村巡逻工作中,遇到扎堆聊天、聚众娱乐的村民,立即前去阻止。
看着这个年轻女孩子都能挺身而出,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感动,积极参加到村上的志愿者工作队伍,有人自愿值守驻点,有人捐助食品物资。袁倩靠着自己的身体力行,让村民信服,进一步增强了村里的凝聚力。
杨福:倾情付出,用实际行动巩固脱贫成效。
花桥村是市级贫困村,协助第一书记开展精准帮扶,是村干部的重要职责。1987年出生的杨福曾是星级酒店的厨师,看到东坡区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于去年8月回到花桥村,当起了现代果农,同时,也投身到村两委工作中,主要负责脱贫攻坚工作。
虽然回村不到一年,杨福已经前前后后踏遍了所有贫困户的门槛,只要提起贫困户的名字,他都能够娓娓道来这一户的详细情况。为了落实好精准到户项目,杨福每天都往返于镇村之间,回村后还要挨家挨户通知,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扎扎实实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贫困户杨友权已经年过六旬,视力也有障碍,家里其他人都外出务工,只有自己常年在家,家里的果树面临着无人照料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杨福主动当上了他的农技员,亲自动手帮助他裁枝管理,修剪梳果,悉心照顾他的柑橘树。“特别感谢村上的关心,让我的家人没有后顾之忧,也让我的果园能有稳定收益。”杨友权感激地说。
符小莲:无私奉献,甘当“泥土信息”收集员
瘦瘦小小的符小莲,怎么看也不像是1986年出生的,更看不出是一个10岁男孩儿的母亲。事实上,她已经村上工作多年,从网格员做起,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已经成长为村委一员。
数据统计是农村工作中一项处于幕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上级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依赖基层填报的各种数据。长期以来,符小莲一直都是村上的“泥土信息”收集员,无论寒风瑟瑟还是炎炎夏日,总是第一时间汇集起群众的所急所需。
村民的家庭情况、户籍数据、产业数据、农田水利数据、脱贫攻坚数据……每一项数据都事关民生福祉,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是符小莲奔走在各家各户付出的结果。特别是今年,统计脱贫攻坚数据任务异常繁重,村上事情多,人手少,这项工作就压在了符小莲身上。纵然疲倦辛苦,符小莲仍坚持加班加点、反复核验,确保数据资料准确无误。就是像符小莲这样的默默付出,架牢了村民与党委政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