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2-18 11:33:54
责任编辑:任枫枫
您有难,我们来帮您;您身边有感动人和事,不妨告诉我们……
基层极度特困群众是社会治理体系下的特殊脆弱环。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是作为市委机关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这些人的生存状态和安宁有序,对于社会舆情、抗“疫”信心和“禁足”耐力具有重要影响。
从即日起,眉山日报全媒体特推出“守望相助 我们在一起”专栏,聚焦疫情防控隔离状态下的特困群众生存状态和需求,为各级党政和社会爱心人士提供救援困难群众的信息平台,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求助和疏解情绪的通道,反映和推广各级党政及基层组织救助困难群众的情怀、措施、动态、好的做法,反映困难群众自尊自强、积极自救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
求助热线:028-38166844
市民在蔬菜批发市场采购。
疫情当前,群众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减少聚集,禁止聚餐,是疫情防控的关键。餐饮业作为农副产品的高消耗与高附加值载体,暂停键的按下,让农副产品在仓促之间寻找着走向市民餐桌的新路。
“菜蓝子”的配送车在备货。
路子一:传统模式下的坚守
讲述人:蔬菜批发商蹇登学
2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眉山城西的圣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疫情下各处的冷清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穿梭的车辆与忙碌的行人。
67-69号摊位偏居市场东北一隅,老板蹇登学戴着口罩坐在一堆堆南瓜、萝卜、莴笋当中,一边接电话、一边记账。从正月初二复工开始,他就一直吃、住都在摊位上,没有回过家。
“疫情来了,为保证市场上的蔬菜供应,政府要求我们尽快复工。”蹇登学说,原本他计划年后初五才复工,在大年初一晚上接到通知后,就立刻联系了蔬菜供应户将菜拉过来,初二那天摊位就开始营业了。目前,批发市场内的蔬菜种类丰富、价格保持平稳。
当前,蹇登学最为担心的问题是销量的大幅度下滑。疫情之前,蹇登学的蔬菜一半发往各类餐厅,一天蔬菜批发量是10几吨。餐饮歇业,销量砍去一半。
销量关乎蹇登学的切身利益,更牵扯着源头的种植户。“蔬菜到了收割的时候不收,拖几天可以,时间长了,就只能烂在地里。”蹇登学说。
从初二到现在,蹇登学天天守在市场上,联系各路客户,一旦有订单,蹇登学就让农户尽快把地里品相好的菜拉过来,能多卖点就多卖点,既是帮自己,也是帮帮种植户们。
陈心的跑山鸡该出栏了。
路子二:线下模式的仓促转型
讲述人:生态土鸡养殖户陈心
采访陈心,记者联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她本人。
第一次联系,陈心在忙着处理情人节朋友圈促销的订单;第二次联系,陈心在忙着发新的朋友圈,处理订单,嗓子已经有些沙哑;第三次,记者不忍心再打扰,在微信上给陈心发了几个问题过去,请她抽空回复一下。组合这些天的采访片段,记者拼凑出陈心的近况。
陈心的海清家庭农场位于东坡区多悦镇,主要从事生态土鸡养殖,年出栏生态土鸡6万只,过去都是批发给各地经销商。正常状态下,养殖场每月销售土鸡5000只,每月进鸡苗5000只,如此循环周转。
春节过后,疫情袭来。经销商没来,餐饮歇业,大额订单变得渺茫。而陈心的农场里有1万只急需出栏的生态土鸡。如果不销售,资金链将断裂。
2月8号,陈心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出了第一条生态土鸡销售的信息,希望朋友们帮助转发。后来,每天陈心的朋友圈都保持着4、5条到10余条的信息推送。2月14日情人节当天,陈心在微信上发出了“凡下单并转发朋友圈或小区群的亲,凭截图免费配送20枚土鸡蛋”的促销信息。但销量并不理想,仅售出120单。
这些天,陈心每天凌晨去城郊的定点屠宰点,等待自家的土鸡从乡下运来,屠宰好。然后全家总动员,分拣打包,配送。中午开始,继续发朋友圈、整理订单,将订单信息发给农场,备货。忙完,已是深夜。
旧的销售渠道不畅、新的销售模式尚未建好、缺人手,是陈心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
李永平整理农户送来的耙耙柑。
路子三:线上同城生鲜配送的异军突起
讲述人:“菜蓝子”负责人李永平
疫情袭来,高频词“无接触式配送”火了网上同城生鲜配送。
16下午,跟着一辆挂着“菜蓝子”标志的配送车,记者来到了位于眉山城区的菜蓝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配送中心。菜蓝子是眉山本土的一家生鲜配送企业。疫情之前,主要从事源头的种植及配送,主要配送对象为蔬菜使用量较大的机关、企业、学校等机构。
疫情到来,菜蓝子迅速调整思路,面向市民对原有的配送链条进行调整,并于大年初三上线,当日就接单1000余单,实现营业额11余万元。从初三到现在,仅耙耙柑这一项,菜蓝子就帮助8户农户销售1.5万余公斤。
为了应对猛增的需求,菜蓝子大量招聘工人从事分拣、配送等工作,员工从30余人增加到 70多人。当日接单,晚上上货,凌晨分拣,第二天上午,11辆配送车开足马力全城送货,将客户的订货送到家门口。
“刚刚起步做针对普通市民的生鲜配送,经验不足,我们不敢接太多单,很多商品不敢上,怕忙不过来,影响口碑。”菜蓝子负责人李永平告诉记者。大年初三那晚,单子太多,分拣的员工把客户定的“红皮萝卜”错当成了“胡萝卜”送了出去,客户打电话来投诉:“你们干不好就别干了!”李永平急得哭,一边在电话里不停道歉,一边送单直至凌晨。
尽管处于起步的紧张与压力中,李永平依然乐观,他在疫情中看到了市民消费模式的转变。曾经去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考察过同城生鲜配送,李永平信心满满:“成本更低、时效更强、产品质量更有保证的网上同城生鲜配送将是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疫情只是让这种配送方式提前并且迅猛地到来”。
李永平告诉记者,他正在和东坡区的一些乡镇建立联系,希望通过自己的线上商城,帮助更多的农户将农副产品销售出去。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关于餐饮业的禁令还将继续。即便形势好转、禁令放开,由于疫情中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餐饮业的影响还将持续。但是,虽然堂食、聚餐不被允许,外卖是可以的。从规模消费到零散消费,从线下到线上,这是餐饮业面临的形势和需要作出的选择。
眉山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徐剑告诉记者,疫情的到来对餐饮业影响巨大。当下,大家都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但是,包括餐饮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都应该思考:在传统消费模式被打破的情况下,该怎样应对眼下的低谷以及疫情过去后的缓慢过度?当前,餐饮协会着手在原有的 “眉山智慧餐饮”平台上加入了“眉山·生活必需品配送商城”,成立配送突击队,希望把蹇登学、陈心这样一批商户聚拢来,通过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从源头到市民餐桌的新路。
眉山网记者 席涓 蹇玮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