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6-13 08:35:09
责任编辑:罗思源
闪耀青春色彩 讲述驻村故事
——“青春闪耀扶贫路——我的驻村故事”10位选手演讲稿摘登
我真的很“靠谱”
郝浩
我来自市公安局,是东坡区复盛乡观盛村的第一书记。说起第一天上任被冠以“书记”称呼时的感受如何?那天的感受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我上任的第一天只收获了3个字:“不靠谱”!
长期在城市生活,完全不了解农村,上任第一天,我穿了一件黑色的圆领T恤、一条绿色短裤、一双运动鞋,外加光头,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打扮,能给村干部留下一个靠谱的印象吗?第一次见面会上,大家从头到脚打量我的眼神,让我感觉像寒冬腊月里被人泼了一盆冷水。我既委屈又不服气,所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几件靠谱的事情来改变大家对我的印象。
在那之后,我换上朴素的白衬衣,皮带外扎,手提公文包,以一副最接地气的村干部打扮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一方面我走村串户,摸清家底,寻找观盛村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我四处考察学习,收集各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和经验。半年后,我终于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整理出一套“联系单位+农户+合作社+电商”的模式,创建“优质水果扶贫示范基地”的办法。当我兴奋地将这套方案提交到村“两委”工作会上,等着接受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时,没想到又一盆冷水泼了下来。“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解决?后续管理怎么办?创建失败了谁来承担责任?”村干部的一连串质问堵得我半天缓不过气来。我强忍着想挥拳的冲动,第一次强势表态:“我是观盛村的第一书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的使命,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会一一解决。如果失败了,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之后,我积极对接市公安局,以创建绿色基地项目争取到9万元启动资金;又根据扶贫政策,使用村产业扶贫基金流转贫困户土地8.64亩;同时积极争取到复盛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所有问题迎刃而解。随着挖掘机的第一声轰鸣,观盛村“优质水果扶贫示范基地”破土动工,那一刻,我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如今,我和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都越来越有干劲。基地的“爱媛38”已种植600株,保守估计三年后仅此基地可创收3万元,五年后每年可创收5至8万元,从根本上增强了观盛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家里人都说我变了,如今的我连说话都带着农村的“泥土味”。这样不好吗?这样才叫“接地气”,这样的第一书记“很靠谱”!
一个鸡蛋的温度
何启平
2015年,我从工作了6年的教师岗位考转到丹棱,成了一名普通公务员。入职不久,领导就安排我联系家住顺龙乡万坪村4组的文金明夫妇。
第一次见面时,老两口在门口等了10多分钟,一见到我便急忙迎上前来,“领导,辛苦了,快家里坐。”边说边拉着我的手让进屋,又是泡茶,又是找香烟,又是递水果,就像家里真的来了位很重要的客人一样,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今年都60岁,无儿无女,老两口相依为命。环顾四周,我简直不敢相信那用土块和木头搭起来的房屋就是他们的家,三根长凳上铺着的四块木板就是他们的床,半碗菜汤泡米饭就是他们一天的伙食,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院子里养的5只鸡。邻居给我说:“这些鸡可是文大爷的宝贝呢,下的鸡蛋舍不得吃,全都拿去卖钱了。”
往后的日子里,我每月都定时去看大爷,拉拉家常,干干农活,利用丹橙果业和益农等电商平台,让他家的脆红李、猕猴桃等水果实现“触网”销售,价格翻了一倍。帮他积极对接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他重建新房。从前的土木房变成了砖瓦房,木板床变成了席梦思,日子好过了,大爷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每次离开的时候,他都要拿着几个鸡蛋或从地里刚采摘的蔬菜追我好远。我总是笑着婉拒说:“大爷您留着吧,卖了再添点新家具。”
记得去年10月25日,按照约定我又去看他,却是铁将军把门,一打听是他下地摔伤住院去了。当我带着慰问品到医院看望他时,他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一把握住我的手表达歉意,随后又从衣兜里摸出一个鸡蛋说:“今天早上老伴去卖鸡蛋,专门吩咐她留了一个,是煮熟了的,你趁热吃吧!”说完他把鸡蛋硬往我手里塞。我感觉到那鸡蛋还是暖暖的,准确地说,这鸡蛋还带着大爷的体温吧。紧接着大爷又说:“我没儿没女,可邻居都说我老来得福呢。你不嫌弃我们,来帮扶我们,经常来看我们,我们感激啊。如果有儿如你,我就是闭眼也知足了!”我低头看着那一双粗糙而又有力的手,握住那枚鸡蛋,仿佛看见了我的老父亲,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干爸、干妈!”随后是两声带着幸福哭腔的“哎”,当时我们三人都已泪满脸颊。虽已初冬,但手里紧握的那枚鸡蛋是那样暖手。为群众提供微不足道的帮助,群众竟会对我如此回报和牵挂,我真的很感动。
“石磐磐”变“金砖”
谢明颖
我是仁寿县化石村的第一书记。“有女莫嫁五龙山,到处都是石磐磐,一天三顿无饭吃,红苕坨坨打顶杆。”这首顺口溜给了我对化石村的第一印象。面对这样一个路、水、电、通信“四不通”的贫困村,要发展什么来脱贫?一时间,我毫无头绪。发展种植?山地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合。发展养殖?技术落后,人才缺乏,不合适。哎,算了,反正没头绪,不如去跟着村干部一起去山里转一转,说不定还能有点新思路。
这不转不知道,一转还真有了新发现。化石村虽然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但是风景别有一番滋味。一路步行,茂密的森林、奇形怪状的石磐、干净古老的村落,让人神清气爽。走到山顶,漫天飞舞的花瓣宛如仙境。村支书告诉我,这是千年野桐花,也就是他们平时叫的五月雪。村支书还告诉我,村里还有很多溶洞,他们小时候经常去乘凉玩耍,里面有特别多的钟乳石。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这么好,化石村有着如此独特的自然资源,何不发展乡村旅游?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可不能抱着这样的金山银山叫穷呀!
我们走乡串户,把我们要发展五龙山旅游的想法告诉村民。一开始,村民并不理解,对我说:“谢书记,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个跑到你这个山旮旯来旅游哦?”听了这些话,我恍然大悟,发展旅游首先要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问题。
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条路积极争取项目,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红星路南延线修到我们村啦!村里的旅游环线通车啦!每家每户通水通电通网络啦!这下呀,总算解决了道路、水、电、通信等基本问题,群众也看到了发展五龙山带给他们的变化,对旅游开发开始持支持态度。
发展乡村旅游后,随着五龙山知名度增长的,是村民的收入。贫困户林昌炳、黄华玉依托景区卖场销售农副产品,发展起了自己的生态养殖业,年收入过万元;贫困户李学真、杜秀英参与步道、景点、绿化建设,务工收入超过2万元;贫困户杜金光、邓付春做景区保洁员,每人每月可挣工资300元。
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化石村2组的贫困户尹帮状。他和妻子都患有重病无法务工,后来妻子病逝,只剩下他一人。大病初愈的他不再适合外出务工。看着五龙山搞旅游开发,他便萌生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办农家乐需要启动资金,我辗转为他争取到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看着他的“桐花谷农家乐”开张了,看着游客都说他的农家菜真好吃,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今天,贫困落后的化石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我索性把那首顺口溜改了改:“有女要嫁五龙山,到处石头变金砖,农家野味随便吃,五月飞雪飘满山。”
五年扶贫情 无悔青春路
刘凯
我是来自东坡区盘鳌乡张庙村的第一书记刘凯。当我2015年第一次来到东坡区最偏远的张庙村时,我对张庙村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立下了承诺!
刚到张庙村时是金秋十月,正是柚子成熟季节。我觉得张庙村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想必工作很好开展。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我一击。我身后的这张照片是走访贫困户时照的,大家可以看到,都是老年人,而他们就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因为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许多贫困户家庭就是这样的情况。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这样的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走访多家贫困户后,我带着统计数据和村干部商量,向乡镇领导请教,最终想出办法,成立晋凤蜜柚合作社,通过采取“合作社+党支部”的形式,改良蜜柚品种,提供技术指导,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帮扶工作充满“趣事”。2016年,不少贫困户有发展养殖业的需求,我们从畜牧局给贫困户申请了能繁母猪和养殖饲料。那天下着小雨,我带着村里的贫困户去领小猪和饲料。因为小猪跑了,这辈子我第一次抓猪,别看几十斤的小猪,力气可不小。虽说最后抓住了,可也费了不少劲。大家看这张照片,我身上扛的是四五十斤重的饲料。换做五年前的我,绝对是扛不了这么重的东西,因为那时候的我体重接近180斤,而现在的我140斤出头。大家问我有什么秘诀,那我只能说,要想身体好,常往村上跑。张庙村百分之八十都是山,你去了这家贫困户,再去另外一家,徒步的话轻轻松松就是个把小时。
驻村帮扶工作充满“险事”。去年七月,眉山普降暴雨,我们村更是受灾严重。刚下暴雨的头一天晚上,我还未满一岁的女儿发高烧,我和妻子忙了整整一晚上,凌晨,好不容易让女儿体温降了下去。接到险情后,我赶紧开车赶往村上,和村组干部上山分头疏散群众、组织抢险。因为险情实在是太多,我和村干部一起去张庙村4组的陈塘坎地质灾害点疏散群众。车刚开上山,就发现有垮塌的巨石横在路中间,我们只好弃车徒步上山。山上下着瓢泼大雨,伞都没法撑开。我们穿过几处漫水路段,发现前面塌方。我心里十分害怕,实在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但是险情就是命令,群众的安危胜于一切。我们冒着落石翻过这段路,挨家挨户去疏散还未撤离的群众,把他们都转移到安全地带。整个汛期,我们张庙村没有发生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这一刻,我们是大山的儿女
邱伟
我是青神县的一名援藏教师,我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青神县的一对援彝夫妻,妻子叫雷昆,丈夫叫骞玉平。
2018年6月底,眉山市第二批援彝队伍整装出发,来自青神县的18名援彝干部分赴昭觉、金阳、美姑、喜德、盐源、布拖6个深度贫困县。自此,全省5700多名援藏援彝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奔赴大山、扎根高原!
同年11月27日,这是刚刚过完彝族年重返驻村工作的第一天,雷昆起得很早。她要在早上8点半之前赶到呷租卡哈村,告知村民尔吉日惹一个好消息。从特布洛乡政府出发,这条通往驻村点的山路有12公里,弯多坡陡路窄,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深涧,看一眼就头晕。100多个工作日,雷昆和驻村的同志们一起走村入户,精准厘清户情村情,一起把握工作重点。政策宣传打头阵,产业脱贫是关键。雷昆心里盘算已久:根据呷租卡哈村的地势与气候,应该适合大规模种植某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这次彝族年返回青神,她通过查阅资料、详细比对,最终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主意已定,就在呷租卡哈村栽种“福选9号”茶苗,先试点再推广。之前答应过联系户尔吉日惹,要帮他免费引入一个种植项目,终于有了眉目。还要早些提醒他,把半山腰那块地预留出来,明年开春好种茶苗。一阵山风吹过,雷昆捂了捂脖子上的围巾,一定要把脆弱的支气管养护好,可不能再咯血。掏出之前煮熟的土豆咬上一口,早饭解决了。手机响了,丈夫打来的:“路上小心!”“没事儿,记得把晚饭做好,等我回来!”
和妻子通完电话,蹇玉平走进特布洛乡中心校的操场,身旁走过的孩子们纷纷向蹇老师问好。蹇玉平侧身、低头、微笑着一一回应。到特布洛乡中心校援彝支教3个月,和98名学前班的孩子们相处近100天了,教孩子们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蹇玉平这100天中最辛苦、最艰巨、最有意义的头等大事。回想100天前的第一堂说话课,蹇老师汗流浃背,孩子们不知所云。蹇玉平遭遇到从教15年来最大的挫败与困顿。与此同时,深受触动的蹇玉平愈发认识到:帮助彝族孩子们渡过“通用语言关”,就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先决条件!此后的3个月,蹇玉平每天勤学彝语,外带手语辅助,一周过后、一个月过后,学前班普通话教学的课堂一天比一天生机盎然。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的清晨,特布洛乡中心校东侧底楼的教室里反复回荡着快乐稚嫩的儿歌朗读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一群充满朝气的声音,就是这个山谷中最美最和谐的交响乐!面对这一群孩子,再想想千里之外家中的小女儿,蹇老师心里又增添了一份心疼和爱怜。蹇玉平在教学日记中这样写道:给孩子们一把钥匙,打开闭塞、开启心智、通透阳光。只要你们快乐,我便知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