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04 09:17:29
责任编辑:熊莉
10多年前,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党支部书记带回一批泽泻、川芎种子,号召村民种植,5户农户积极响应,发展了10余亩中药材。收成后,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
眼见种植中药材有甜头,此后,越来越多本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开始自发种植。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当地还探索出了上半年开展水稻制种、下半年种植中药材的轮种模式。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彭山区成立了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完善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产业链条,推进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产业园区覆盖该区公义镇、凤鸣街道、谢家街道部分村落,水稻制种、中药材轮作面积达18064亩。
□本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连片的中药材。
稻药轮作 助农增收
欣荣村3组村民赵友良是彭山区最早开始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之一。2002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在自家的几亩地上种起了泽泻、川芎,当年就获得了不错的收成。“以前种小麦、油菜、水稻,一年纯收入就几百块钱,改种中药材后,第一年纯收入就有几千元,翻了几番。”赵友良说。
随后几年,赵友良在该村流转了几百亩土地发展稻药产业,成立了家庭农场。发展至今,农场共有400多亩土地,上半年水稻制种、下半年种植中药材,平均每亩毛收入能达7000多元。
每年农场需要雇上百人劳作,帮忙管理、收割。“包吃饭、包接送,拿时薪,农忙时每小时15元,农闲时每小时10元。”赵友良说,有了产业,农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赵友良自己也成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不少农户都来向他“取经”。
据了解,作为彭山稻药产业的发源地,目前,欣荣村村民在本村发展了3000余亩中药材,到其他村发展了6000余亩中药材。在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2012年,该村成立了彭山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专家讲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组织收购。合作社成立当年,欣荣村三口之家一年纯收入便超过2万元。
“目前,合作社已在本村培育出产业带头人290余名。下一步,计划建设加工厂,进行中药材初加工,让当地村民收入再上一层楼。”该合作社负责人闵锡阳说。
▼彭山区种子检验监测服务中心内的烘干设备。
链条延伸 提档升级
在彭山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土窑。早年间,中药材收获时节,村民把药材从地里收回来,先简单清洗晾晒,再把中药材放进土窑烘炉。烘炉下,一根管道与厨房相连,热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烘炉,达到烘干中药材的效果。
“靠这种土办法,丰收时节,欣荣村3天就可以出一批近百吨烘干的中药材。”闵锡阳说,“现在我们正在铺设天然气管道,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以后烘干方式会更环保、更高效。”
在欣荣村和谢家街道汉安村交界处,彭山区种子检验监测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据该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建成后,可服务1万亩稻药产业。
走进建设现场,烘干中心、种子冻库、仓库、农机服务中心等均已基本建成。其中,烘干中心内有6台水稻烘干机、15台中药材烘干机整齐排列。据介绍,每台水稻烘干机一次可以烘干15吨水稻,每台中药材烘干机一次可烘干5吨中药材。农机服务中心内,已经有不少插秧机、喷雾机“入场”,开始为稻药产业生产环节提供服务。“该中心建成后还将具备电商、农业展示等功能,对提升彭山稻药产业品质及农业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该负责人介绍。
从种植到加工、存储、监测、销售,彭山稻药产业正不断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