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眉山:平凡岗位苦干实干 农民工逆袭成长创佳绩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2-22 15:08:13      

责任编辑:


雷达 杨春 刘艾丽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近日四川省优秀农民工暨返乡创业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我市何强、李克军、刘正刚、何平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农民工”。他们,是我市广大农民工的代表,发扬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时代精神,甩开膀子苦干实干,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成为广大农民工学习的榜样。
 
 
【人物名片】何强
 
1972年出生,初中文化,四川鑫统领混凝土有限公司电工。
 
 
电工何强:立足“大家庭” 埋头小革新
 
何强是一名普通电工,2013年5月进入四川鑫统领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大家庭”的三年多来,他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电气设备的维护维修与保养中,2014年、2015年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在2015年公司举办的技术竞赛活动中获得电工组技术能手第一名,在公司2015年开展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活动“最佳岗位能手”。
 
“何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始终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评价这位“新人”。
 
初进公司,正赶上新建年产40万吨预拌砂浆生产线。“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电工操作技术和作业质量要求高。”为了保证安装进度,何强连续工作45天没有回家。期间,儿子参加高考,家里要求他请三天假。“按照施工计划,当时我负责的第二阶段电器线路布局正在收尾。”何强说,为了不使公司新生产线建设受到影响,他没有对同事透露儿子高考的事,默默无闻地加班加点,精心布线。就这样,电工班提前37天完成了电器设备设施的安装与调试,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评价。
 
新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后,何强又担负起了生产线重要机电环节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每天坚持巡视巡查,发现异常立即维护保养。三年多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电气设备故障而停产的事故。
 
“作为一名电工,光有吃苦精神和勤恳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生产线新型电器设备的高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何强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查阅资料并向同事请教,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理论知识,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微电子技术等多种专业知识,为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上一线之差就可能造成几万、十几万乃至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何强始终在安全的前提下,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大胆开展技术革新。
 
公司蓄水池担负着整个公司的生产用水,原有的水位计由于设计时间早,采用继电器控制线路,报警用的是电笛,工作稳定性较差,报警不准确且报警声刺耳。“只好经常派工人查看水位,不仅费工费时,且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何强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他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电子技术知识,自掏腰包购买电子元器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设计制作了电子水位报警器,经过七个夜晚十几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由于采用了全电子控制系统,报警灵敏度高,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再也不用工人亲自抵近查看水位了。”何强说。
 
几年来,何强利用休息时间对设备进行小革新小技改28个。同时,他始终把“节材降耗”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总是把能修复的设备尽量修复,把不能修复的设备分解后留下好配件继续使用,坚持做到“修旧利废”,“节材降耗”。据统计,几年来经他修复的报废电子线路板、开关电子插件、各类开关综合保护装置等,为公司节约资金8万余元。
 
【人物名片】李克军
 
1966出生,高中文化,四川双流国际机场地服公司货运部项目经理。
 

李克军(左一)
 
项目经理李克军:坚守第一线 平凡岗位实现人生价值
 
【核心提示】1996年4月初到货运部,李克军近乎茫然,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此后,他不断学习,敬业求实,每次完成装卸,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有了我们的付出,每个航班才能平安起航。”不知不觉间,李克军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份职业。
 
通过艰苦努力,李克军很快成为装卸业务骨干,被任命为监装监卸项目经理,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先进生产者”。
 
自负责管理监装监卸项目以来,李克军首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修订了《作业指导书》,这样一来,在保障航班作业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装卸进出港实际工作性质与流程不同,我与员工互相交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权。”李克军介绍,从控制到激励,从监督到服务,不断增加集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李克军狠抓培训工作,利用自拍图片PPT形式让员工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开展多样化的岗位技能比赛活动,为国际、国内进出港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使安全服务工作顺利走上了健康轨道。“现场监装监卸人员认真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流程,对每一架次航班认真保障。空余时间组织监装监卸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机型舱位的分布,载量、地板、箱的装机用量搭配,不同机型有氧舱位分布,大型机体卸机及装机的要领,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李克军说。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监装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监装监卸的重要性,把安全放在首位。”李克军介绍,针对易发生差错的现象找到失控点及时完善,对特殊规定和要求的航班采取专人负责专人监督。
李克军说,监装监卸是一项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的职业,任何差错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为确保货、邮、行李的安全及飞机的准点,李克军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对易发生全隐患的环节进行分析。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航班密度特别大,他带领现场一线队员,始终坚守在生产运输救灾物资的现场,为确保现场运输物资能快速规范装卸,几天几夜没合过眼也从未有怨言。
不论严寒酷署,李克军一直坚守第一线,与监装人员、装卸队员同甘共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物名片】刘正刚
 
1979出生,高中文化,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电工大班长。
 
 
电工大班长刘正刚:常怀忧患 做一颗能钻进去的“螺丝钉”
 
刘正刚是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职工,历任电工、电工大班长等职务。从进公司第一天,他就自学英语、微积分等知识,并通过不懈努力,自主完成公司原粮入仓自动化改造、预处理车间自动化改造、监控系统设计、自控系统联网及无纸化生产报表系统等多个项目,为公司每年节省成本数十万元。由于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刘正刚在公司多次荣获“年度优秀员工”称号。2015年,他成功入选彭山区首届十佳技能人才。
 
高中毕业后,尽管没有读大学,但刘正刚仍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2000年左右,这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决定到社会上闯荡。十多年间,他辗转全国各地,在建筑工地干小工,在私人企业搞售后,甚至还自己开过小水吧……在这期间,他学会了电工。
 
2012年9月,刘正刚偶然听说位于老家观音镇的中纺粮油开展社会招聘的消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毅然报名参加,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了该公司一名电工。到公司不久,他就对公司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天到晚记笔记、画图纸。由于公司建厂很早,设备多且复杂,前期没有完善的电器图纸,设备出了故障往往难以迅速发现并排除。刘正刚便在工作之余用笔记下每个设备的位置、规格型号等信息。但由于手绘图纸不规范、难保存,他便琢磨着用CAD制图软件来对这些电气图纸进行规范设计。就这样,仅仅高中文化的刘正刚每天利用工作间隙查资料、补课程,自学CAD制图软件。
 
有段时间,厂里的上料机器偶尔会出现线路故障,刘正刚和同事查了3天也找不到原因。后来,他主动联系厂商,但专家和售后人员均表示不存在问题。刘正刚认定设备一定有问题,一面请教相关领域的老师一面反复排查,后来发现程序编程有缺陷,最终及时进行了排除。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刘正刚越来越觉得设备自动化很重要,于是,他又攻坚克难,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习微积分和PLC自动控制原理,自主设计了一个原料入仓系统。仅这一项技术,就为公司每年至少节省30万元的成本。
 
正是这种不安现状,积极钻研的精神,周围的领导、同事渐渐也改变了先前的态度,认为他是真正的“牛人”,并开始尊敬他、支持他。
 
“如果说公司就是一套设备,我们员工就是设备里的一颗小螺丝钉,看似不起眼,却能影响全局。”刘正刚说,可能是因为有着多年漂泊的经历,他一直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总害怕不学习、学太慢了会被社会淘汰。就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刘正刚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创新、追求极致,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去年还取得技师资质,成长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人物名片】何平
 
1977年出生,大专文化,洪雅县禾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园艺中心总工程师。
 
 
何平:瞄准乡村旅游 带动群众致富奔康
 
何平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园林系园艺专业,2003年返乡创业,从摆地摊到成立园艺公司、园林酒店、文化传媒机构、乡村旅游合作社,用10年时间终获成功。企业现有员工60余人,年营业收入500余万元,上缴税收20余万元,先后被市、县评为“创业之星”、“全市双创活动典型人物”,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何平家住洪雅县洪川镇菜地坎村10组,其父在上个世纪末“下岗潮”中由工人变菜农,再由菜农变花农。2001年,该县在护城河设置花鸟市场,何家便开始在这儿摆地摊。2003年,花鸟市场迁到月珠大街,25岁的何平从父母手里接过了卖花的重任,用他名字的谐音“和平”作招牌,“和平花卉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2004年,何平夫妇同心协力,不断钻研花卉种养殖及销售、服务技术,业务从单纯的盆栽花卉、室内功能植物,增加到了鲜切花、水族箱等,逐步奠定了在洪雅的品牌。
 
“为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谋划并积极实施花卉产业升级改造工程。”何平说,夫妻二人于2008年10月在洪雅广场租赁四大门市,设立园艺工程公司,精心塑造洪雅园艺第一品牌。公司主要开展了屋顶花园、大小绿化工程、假山喷泉设计制作,花木租摆等多项业务,先后成功打造县广播局宿舍楼花园栽种设计制作、红星医院屋顶花园设计制作、103线两边树木栽种、将军工业园区行道树栽种和花园草坪等多项工程,受到了顾客好评。为实现花卉、苗木能自产自销,公司于2010年在该县将军乡伏钟村建立了自己的苗木、花卉基地100亩。
 
2014年,该县提出“大景区顶天立地、乡村游铺天盖地”的发展战略,何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自身的苗木基地为依托创建了乡村酒店,逐步确立了在全县乡村酒店中景观风貌、产品质量、婚庆产业第一品牌的地位。
 
2015年,酒店党支部成立,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300万元,上交税收10万元。“酒店的运营,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做出了示范性的作用,还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妇女就业问题。”何平说,酒店也因此被县妇联评为“洪雅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
 
“从花卉产品到酒店产业,还缺少一个关键的经营单元。”何平夫妇成立了文化传媒机构,主要定位于婚庆文化服务。该机构的成立,不仅丰富了企业服务范畴,更为洪雅市民举办各类宴席,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产品。
 
至此,何平夫妇旗下的园艺产业、酒店产业、传媒产业三大实体,诠释了创业历程,在全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6年,在省、市《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政策的指导下,何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举,将事业推向了回报社会的新阶段。同年6月,他发起成立洪雅县禾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合作社在推动农业转型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同步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道路上,坚持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绿色有机为理念,精心打造‘爱情田园’项目。”何平介绍,该项目立足于企业现有比较成熟的婚庆产业,立足于伏钟村良好的土地资源条件,初期发展“一产业+三产业”,后期增补二产业(生态食品加工业),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多元化效益增长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社员共同富裕的愿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