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11-08 09:34:02
责任编辑:郑顺
栉风沐雨写华章,砥砺奋进谱新篇。在眉州大地硕果飘香之际,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即将胜利召开。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迎接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专栏,充分展示眉山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五年来的发展经验,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实际行动迎接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敬请关注!
年轻的眉山因开放而更加活力四射,古老的眉州大地因开放而朝气蓬勃。
开放,是眉山发展的重要法宝,历届市委高度重视并一以贯之,到本届市委,对开放发展的思想认识之深刻、擘画开放发展蓝图之清晰、执行开放发展路径之坚定,达到了新高度。
近年来,眉山继续坚定不移走“开放引领”之路,依托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按照省委赋予的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定位,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机遇,突出抓好外向型经济发展,开放发展成效显著。
开放发展丰硕成果,数字是最好的佐证:从经济增长看,2017年眉山GDP增速居全省第19位;2020年迅速上升至第5位;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2.7%,居全省第4位,是近年来最好成绩。从外资利用上看,2019年眉山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第4位;2020年实际到位外资达到了2.32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眉山仍然保持全省第2的态势。从进出口额来看,2019年眉山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9位;发展到2020年实现了39.51亿元,排位上升到全省第7位;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4.28亿元,居全省第5位,今年1至8月更是增长到了65亿元,为历史最好成绩。
东坡故里,开放发展“优势尽显、其势已成”。
思路决定出路
开放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走出来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进一步领会到开放发展的重大意义,也明晰了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助力全市高质量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今年7月,2021年度眉山市“一把手”提能工程——开放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开班授课,来自我市各条战线的49名党政干部对开放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学习。学成归来,经过深入思考写成的一篇篇心得体会,满是他们凝智聚力谋开放、献计眉山促发展的真知灼见。
通过举办开放发展专题培训班提升开放发展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只是全市聚焦开放、统一思想、提升能力的一个小小的案例。
跳出眉山谋眉山,放眼全球谋眉山。2018年,市委作出了《关于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全面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市委将经济工作的主题分别确定为开放发展“突破年”、“攻坚年”和“冲刺年”,2021年还出台了《贯彻落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实施意见》。思想在一次次大会、一份份文件、一句句讲话中逐渐统一,思路在一个个课堂、一次次考察、一个个研讨中明晰。
在全市上下营造开放发展浓厚氛围,提升开放发展能力水平,必须抓好开放人才培育和应用这个关键环节。
在打造开放队伍方面,我市大力开展对外开放理论、政策、产业、文化、管理等专项培训,提升各级干部抓开放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一线练兵”“赛场选马”鼓励年轻干部到开放发展一线挂职锻炼,储备一批开放发展后备干部,科学推进干部跨县(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和平台项目探索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用项目合作、建立站点、短期聘用等方式引才聚才,为发展开放经济引进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开放发展人才支撑方面,以成眉同城为“主战场”,通过加强与成都都市圈院校合作,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增设产业关联专业及课程,定制化培养输送专业人才。出台成眉社保缴纳与户籍挂钩灵活政策,实施柔性引智计划,建立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探索成眉两市共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并提供创业孵化园区为办公场地,为成眉创业人群提供保障。
在激发开放发展活力方面,我市建立了完善的开放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完善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健全以定向委托等方式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机制;完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重点人才需求收集办理常态机制;人性化完善人才安居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
服务决定成败
开放发展环境日趋成熟
“天气这么炎热,能让我们群众少跑路,方便办事,真是太谢谢你们了。”7月30日上午,在成都市金牛区经商的个体工商户张建群来到眉山天府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询问行政审批局窗口工作人员能否帮她注销营业执照。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张建群下载了“营商通”APP,在网上提交了注销申请。当天下午,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便核准了她的注销申请。
“实现全程网办和跨区域通办后,群众再也不用专程回营业执照登记地注销了,直接在我们这里就能异地办事,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不断为群众提供便利,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利企惠民服务,让我市开放发展服务工作得到了质的飞跃。
营商环境打造方面,我市以实施“眉山速度”“眉山服务”“眉山成本”“眉山诚信”四大示范工程为重点,在市场准入、政务效率等方面创新突破,将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小时;不动产登记实现查封登记即时办结、补证换证1小时办结、变更登记2小时办结、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6小时办结的“126”工作模式,“126”办结模式入选省政府办公厅第三批《四川省营商环境指标提升行动经验做法》;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聘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观察员,以问题导向倒逼我市营商环境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我市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布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471项,“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1023项;大力实施下放100个行权、提速100个事项、减少100个材料“放管服”改革三百工程;大力推动“一事一次办”“一窗进出”“一网通办”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免费结果送达”的“受办分离”“不见面审批”新方式。
推进利企惠民服务方面,通过全面根植“五心”服务理念,开展周六延时便民服务、企业群众办事吐槽征集、民营企业公开接待日、“一把手”走流程等活动,规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整合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全市一号响应。持续加强政务服务区域协作,积极参与推动成渝地区210个事项“川渝通办”、132个事项“跨省通办”;与成都、德阳、资阳建立异地线下“代收收办”,线上“全程网办”、线上线下“共同联办”协作机制,实现100个事项同城、无差别化受办。大力开展“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抓好“一网通办”基础建设、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推广使用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在“一网通办”能力巩固提升专项行动中位列全省第2名。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革创新,我市先后获得“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全国政务服务创新先进单位”“全国服务之星奖”等殊荣,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全省第8,政务服务满意度位列全省第1。
开放助力发展
从扩展“朋友圈”到提升硬实力
“家门口就能玩乐高,做梦都没想过!”10月21日,由全球领先的娱乐景点营运公司默林娱乐集团独家运营的四川乐高乐园度假区举行“海量想象、蜀你会玩”发布会,正式发布其园区总体规划,这一消息迅速引爆朋友圈。我市开放发展招大引强的宏伟蓝图,正通过这样的重大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
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引重大项目、多措并举吸引外资、推动开放平台建设、扩大对外交往和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硕果累累,在扩大眉山“朋友圈”的同时,强力助推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招引方面,我市始终坚持“全球招商”,签约引进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韩国、新加坡等1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重大项目34个,合同金额4069亿元;累计注册外资企业105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5家,数量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
在经贸投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数据(FDI)和外贸进出口额不断增加,排位不断上升。2020年,我市完成外商直接投资2.32亿元,居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39.5亿元,居全省第七。贸易伙伴遍及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开放态势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开放平台搭建方面,已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国家首批加工贸易产业园,拥有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川港合作示范园两大开放平台,是国家进口贸易创新促进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中日国际康养城、中法农业科技园等区域性、国际性平台项目,开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扩大对外交往方面,我市相继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中日康养产业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泡菜博览会等国际影响力大、宣传范围广的重大国际性会议,积极参加进博会、西博会、广交会等经贸、人才交流合作会,与大韩贸易振兴社、新加坡企业发展局、香港贸发局等经济组织开展经贸交流合作。目前,我市与全球20余个国家实现了文化交流,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知名度不断叫响。
在统筹推进区域协同方面,我市积极抢抓成渝“双城”合作机遇,与重庆两江新区、渝北区、涪陵区、大足区等签署了16个合作协议,从改革同标、开放协同、产业联动、文旅融合、教育共享、人才交流、国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助推渝眉协同发展;加快融入成都,与成都签订交通、教育、医疗、文旅、政务服务等方面89个成眉同城化协议,签订成眉制造业合作协议45个,推动成眉产业协同发展。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