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杨常沙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11-26 00:22:47      

责任编辑:赵娜娜


   

杨常沙作品。

 如今的三苏祠南大门。

  人物名片

  杨常沙,山西晋城人,曾任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馆长、眉山市科协主席等职。现任眉山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主编《三苏祠丛书》《三苏祠丛帖》《三苏祠志》等,编著《苏小妹的传说》,著有《苏东坡与美食》等,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眉山文化的记忆

  永远离不开苏东坡

  记得1997年的一个夏日午后,眉山地区一次文化座谈会会上,来自各区县的文化人正为哪种传统文化更能代表眉山、重点突出哪些内容而激烈讨论着……即使这天已经过去21年,但我依旧记忆犹新。

  大家提了很多,长寿文化、忠孝文化、大雅文化……各县都希望能把代表自己家乡的文化推广出去。那个会,开了三个多小时,激烈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但是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一直是大家的共识。

  眉山文化的记忆永远离不开苏东坡。多年来,为了达成共识,我一直在做着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的事情;而今,那时“眉山文化人的共识”已变成整个眉山的共识——“苏东坡是眉山最大的名片。”

  我从小就喜欢读苏东坡诗词。他文中对自然万物的理解,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对我都有很多启发,来眉山后我就经常逛三苏祠,很想“拜到先生门下”。

  改革开放40年,而我来眉也有32年。此间,我经历了三苏祠扩建、三苏纪念馆的新建、三苏祠AAAA级景区的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创建,关于“东坡文化”的记忆却越来越深刻。

  记得我任三苏祠博物馆馆长之初,就着手做起三苏祠的扩建改造工程。那时三苏祠博物馆要新建三苏纪念馆,请专家做展陈设计,我与设计组员考察学习,边学边干。为了恢复古纱縠行街市面貌,提升整个景观风貌,在三苏祠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准备对三苏祠周围景观做点式仿古设计,但这一改动被当时的媒体误解为“拆围墙、砍古树、破坏三苏祠”。最后,我们顶住压力,用科学规划和务实工作说服了检查的专家,完成了改造。事实上我觉得“改造”太机械了,没有感情,“营造”这个词更丰富,“营造”是要用心的啊。

  现在的眉山,三苏祠建设越来越好,与三苏相关的学术成果丰硕,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人才济济、创作丰富。我还记得一次在成都北站新华文轩的配书中心,看到眉山文人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放在显著位置,一询问,销量不错,十分欣喜。眉山文化人才,中老年炉火纯青、光彩照人,年轻一辈星光灿烂、后生可畏,有达到当年东坡所期望的“散为百东坡”景象。

  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2018眉山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十省二十四城市政协弘扬东坡文化书画交流展……作为“苏迷”,眉山每场与苏东坡有关的盛世省会,我全程参与。每参与一次,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眉山崇文尚学的风气日渐浓厚,“东坡文化”作为城市文化主题更加鲜明。

  去年11月23日,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开幕式上,法国《世界报》专栏作家和时任副主编的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进行了主题演讲。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报人,正是他将苏东坡推荐为该报12位“千年英雄”之一,并在该报专栏连载,让世界更好的了解苏东坡,更好的解读东坡文化。让·皮埃尔·朗日里耶的演讲内容,让我很有感触。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眉山作为全国、全世界东坡文化中心的意识更明确,地位更巩固。当前眉山正不断引领着全国和世界东坡文化的走向。

  不久前,我接到了东坡文化讲师团负责人刘小川的电话,受邀为讲师团的师生做一次培训。东坡文化讲师团,旨在向全市的教师和学生推广和弘扬东坡文化,我欣然同意。教师,是我的第一份职业,时间仿佛是一个上升的螺旋,看似回到原点,但却是一次经历与升华。等我退休了,我就想回到校园,重回讲坛。东坡先生太丰富了,太让人着迷了。我想把他的魅力故事告诉下一代,我要到小学讲、中学讲、大学讲,让学生们都爱上东坡。

  正如眉山的文化记忆离不开苏东坡,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做好“四件事”:读东坡书、诵东坡诗、练东坡书法、讲东坡精神。

  眉山网记者 李幸 刘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