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33
责任编辑:张莉
丹棱县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唢呐)之乡、四川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千年古县。该县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有全国乡村重点村1个、天府旅游名村2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
老峨山风光秀美。(资料图片)
近年来,丹棱县依托“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美在乡村”的资源禀赋,推动城乡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培育“丹棱游村”等特色农文旅品牌,成效显著。2024年接待游客17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2%,33.89%。
如果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篇宏大叙事,那么,有3个小切口可以速览丹棱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图景。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新选择。请问丹棱县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6月2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眉山专场在丹棱县幸福古村召开。会上,随着记者的提问,丹棱县近年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被一一呈现。
6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并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老峨山澄怀湖。(资料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走进丹棱县,剖析区域农文旅工作抓手、亮点成绩和蓝图谋划,对该县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意义重大。
“这两天,参观了大雅堂博物馆和幸福古村,深深感受到丹棱县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特别是幸福古村,不仅充满着‘诗与远方’的惬意,还不失生机与活力。”《四川日报》记者卢星宇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丹棱的美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初恋幸福的味道!”发布会上,丹棱县委副书记、县长毛自林用“三个美”介绍了丹棱。
丹棱白塔。
据介绍,丹棱县毗邻成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近年来,该县依托“长在农业,优在生态,美在乡村”的资源禀赋,推动城乡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成功培育“丹棱游村”品牌。
丹棱县是千年古县,人文荟萃,成语“难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近年来,该县大力传承三苏文脉发展大雅文化,培塑“大雅学堂”研学品牌,推出山谷研学、茶旅研学、航空研学等服务。同时,该县四十年如一日深耕晚熟柑橘产业,发展晚熟柑橘18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连续八年荣登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全县“家家有果果,四季橙不同”。
被称作“质朴原乡与诗意并存”的幸福古村是丹棱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双重战略下,通过“政府主导、保护开发、示范打造”,古村“走”出深山,“走”向世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依然生长的乡村”。
景区美了、村子靓了、游客来了,群众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对我们村的发展和生活变化,我的感受就是日子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幸福。”幸福古村村民黄树成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与会媒体展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不仅是幸福古村,丹棱县致力于打造一村一主题游,坚持“一边种粮食,一边绘风景”发展理念,依托农业优势产业和美丽乡村资源,打造天府橙都主题公园、桔香稻田农文旅综合体等,探索实施“六个一”乡村旅游赋能行动,发展14个乡村旅游村,发展乡村民宿15家,“丹棱游村”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幸福古村。
下一步,丹棱县将持续深化“文旅+百业”,着力打造都市圈休闲旅游目的地,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丹棱路径”,以更高站位、更广思维、更实举措,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丹棱力量。
6月30日,以“成南清凉地·有福老峨山”为主题的六月六朝山会在丹棱县老峨山景区正式拉开帷幕,老峨山再次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八方游客。
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起于隋,兴于明清,是集朝山祈福、避暑游玩、文化表演、物资交易、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历经千年,久盛不衰,如今已成为丹棱县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老峨山丛林探险。(资料图片)
当日一大早,老峨山安祥门前,非遗展演精彩纷呈。牛儿灯憨态可掬,车马灯灵动飘逸,花灯绚丽多彩,80余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技艺,将丹棱独特的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澄怀湖畔,40余人的金唢呐团队表演,让游客们驻足聆听,高亢悠扬的乐声在山谷间回荡。
“太有意思了!现场比视频还要精彩得多!我们在网上看到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活动,特地来参加。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还有精彩的非遗展演,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成都的游客曾柏锦赞叹道。
祈福大道上,红绸带随风轻舞。来自洪雅县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洪江正踮着脚尖,将写满心愿的祈福带系上枝头:“每年父母都带我来祈福,今年是我第三次自己爬上山。”今年的祈福活动别具特色,游客们不仅可以在游客中心领取祈福带,还能参与“五福同行·赢奖牌”打卡活动,前1000名完成打卡的游客可获得限量文创奖牌,这一创意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参与。
景区各处,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在新山门,酸梅汤自取点前人流不断,那酸甜冰爽的滋味,成为消暑的最佳选择之一;后备厢集市里,车载咖啡的醇香与丹棱冻粑、米花糖的甜糯交织在一起,勾起了游客们的食欲;摄身崖前,一群年轻人正兴致勃勃地体验投壶、射箭等传统游戏;观佛亭外,寻医问诊台前人头攒动,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在这里得到弘扬。
走进老峨山居酒店,墨香与茶韵扑面而来。入住酒店的游客欧晓琴正在体验非遗雕版印刷:“大厅里可以观赏‘笔起峨山韵、山居颂丹青’书画,大厅外可体验非遗雕版印刷,推开窗户就能看见‘灵山睡佛’,这样的假期太惬意了。”这座书院式酒店巧妙融合了茶道、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休憩之余,得以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老峨山居酒店。
最令人惊喜的是今年新增的直升机观光项目。来自重庆的游客王潘刚结束飞行体验,兴奋地说:“刚开始有点紧张,但飞起来后完全被美景震撼了,和在山上徒步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从高空俯瞰,整座老峨山就像一幅立体山水画!我还清晰地看到著名的‘灵山睡佛’全景。”
据机长介绍,这条精心设计的航线让游客在6-8分钟内欣赏到新山门、澄怀湖等标志性景点,晴好天气时还能远眺峨眉山金顶。
“本届朝山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体验有机融合,既守住了千年朝山会的文化根脉,又通过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活动不仅带动了老峨山景区发展,更为全县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丹棱县老峨山管委会主任鲁清国认为,老峨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秀美的自然景观,还在于那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更在于立足现实以文化、科技赋能带来的新体验,让游客常来常新。
老峨山朝山会现场表演民俗节目。
如今,2025年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已圆满落幕,但老峨山的文旅盛宴才刚开始。这座千年灵山,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篇章,等待着更多人来发现、体验、传承。
近日,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活动在德阳举行,丹棱大雅堂从全省150余家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行读四川”研学旅游品牌授权基地。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5月25日,新一期的丹棱县大雅堂博物馆研学活动如期开展,来自县内外的数十名孩子在活动中诵读丹棱本地名仕彭端淑所著《为学》名篇。
活动将孩子们分成“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4个家风小组,以互动游戏、家风故事、大雅堂诗词寻宝之旅等形式,让孩子们深刻感受杜甫的“诗”、黄庭坚的“书”、杨素的“义”,体验“端淑家风”、非遗唢呐等发源于丹棱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景。
“在这里开展的研学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参加,近年来规模和频次均有大幅提升。”据大雅堂博物馆馆长祝定超介绍,大雅堂博物馆研学活动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得益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呈现方式。
据介绍,丹棱县大雅堂研学品牌根植于深厚文脉,以“大雅文化”“端淑文化”“三彭七李”为核心灵魂,依托大雅堂博物馆、幸福古村、老峨山、龙鹄山、九龙山、梅湾湖等自然与人文胜境,巧妙融合丹棱唢呐、冻粑、活字印刷、花灯等特色非遗元素,精心构建了覆盖幼儿至高中的研学体系。2019年以来,大雅堂博物馆以大雅研学文化品牌为引领,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累计举办数百场次,吸引了约12万人次参加,有效提升了大雅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大雅堂研学品牌越来越响亮。
在大雅堂博物馆研学活动的基础上,近年来,丹棱县培育研学基地2个、研学点位8个、研学公司4家,推出大雅文化、农耕体验、茶旅融合、非遗体验等研学线路10余条。规划研学相关项目8个,今年该县开展各类研学活动80余场次,接待研学人员约8000人次。
“研学+旅游”只是打造大雅文化品牌的一个场景。除此之外,丹棱县还打造“非遗+旅游”场景,先后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丹棱冻粑制作技艺、马嘴河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注册商标,建设丹棱冻粑传习所、马嘴河酒文化展览馆,提高非遗品牌影响力,仅丹棱冻粑、马嘴河白酒酿造技艺两个非遗项目年产值就达2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打造“演艺+旅游”场景,建成以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众筹院坝100个,获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西部地区第一名,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村晚”(四川)示范展示活动,省内外游客、党政学院培训人员纷纷慕名到丹棱参观文化院坝。
记者手记
近年来,丹棱县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勾勒出一幅“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生动图景。通过场景创新、文化活化与全域联动,这座川西小城正奋力打造都市圈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保护中创新,让农耕变风景。丹棱县摒弃“大拆大建”的开发逻辑,以“微更新”重塑乡村肌理:幸福古村保留砂岩条石、竹篱笆等本土建材,将犁耙、风桶等农具转化为文化符号,制定全国少见的村落风貌管控导则,使原生态农耕场景升华为沉浸式旅游空间。同时植入“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依山就势打造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建筑群,让石磨豆坊、私房菜等20余处新业态从古村肌理中自然“生长”。
以非遗为魂,让文化可游可感。该县深挖“大雅文化”基因,构建动态传承体系:大雅堂博物馆联动研学基地开发雕版印刷、蓝靛扎染等体验课程,将典籍中的“诗书合璧”转化为可触摸的国学课堂;老峨山六月六朝山会创新融合牛儿灯、金唢呐展演与直升机观光,千年禅意邂逅现代体验,吸引游客10万人次;石斛花采摘节则打通“校企村”链条,使药用植物种植园变身集中药材科普、非遗工艺于一体的开放式景点……传统文化由此褪去“标本化”外壳,焕发鲜活生命力。
用业态破壁,让需求多元满足。该县瞄准都市消费新趋势,构建三层体验圈:基础层以“桔香稻田”为代表,通过稻鱼共生系统、小火车漫游实现农耕趣味化;升级层植入星空露营、稻田餐厅等网红场景,在老峨山打造禅茶文化主题酒店;创意层则推出“倾橙时光”春游等IP,联动金融机构发放50万消费券,以“冻粑制作体验+汉服游村+果酒品鉴”形成消费闭环。
如今的丹棱县,正以交通互联、资源互通、产业互融的三重奏,奏响全域旅游交响曲。其探索证明,唯有将文化传承深植于土地脉动,让创新业态扎根于民生温度,农文旅融合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