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十里稻花百里香系列报道② 服务+培育 绘出乡村“好丰景”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1 16:47:32

责任编辑:杜艳


去年8月30日,中共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对全市粮食产业发展进行全面部署。

一年来,眉山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扛起“天府粮仓”首提地的使命担当,从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突出抓好粮油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实施粮食规模种植业主培育计划;开展种粮农民职业化试点,完善认证、培训、激励、扶持制度体系等方面,大力实施主体培育工程,壮大天府职业农人群体,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


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


7月26日,眉山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报了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会议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形式,对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构建全市“2+3+N”现代农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图片)


一年来,眉山坚持市场导向、聚焦服务小农户、鼓励探索创新、引导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功能和联农带农作用明显增强。

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眉山出台了《眉山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改革工作方案》《眉山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服务组织评定及监测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各类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主体共同发展。全市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287家,从业人数5.32万人,带动小农65万户对接现代农业,占比80%以上。

服务领域广泛高效。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71.5万亩次,占全省服务面积的11.5%,服务环节从传统的“耕、种、防、收”拓展到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集中育秧、机灌、烘干、销售、秸秆回收利用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服务装备全力提升。支持引导农户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农机装备,提升服务机械化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225.5万千瓦,拥有拖拉机6149台、耕整地机械55661台、水稻插秧机458台、谷物联合收获机1020台、谷物烘干机486台、植保无人机158台,有效解决耕作难、晾晒难、打药难、成本高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还将紧扣‘建体系、强主体、抓项目’的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有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升


今年5月,眉山评定了34个农民合作社为眉山市2022年度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获此殊荣的农民合作社满足条件后,将优先享受有关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一年来,眉山以完善制度、能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县级及以上合作社示范社456家,县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2077家,基本实现“一组一场”“一村一示范”的发展格局,初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规范运营水平。眉山以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作为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名录库建设,指导合作社完善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合作社质量,完善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主的管理制度、以成员大会为主的组织构架、以交易量(额)为主的盈余分配机制,引导依法依章规范办社,实现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提升的转变。同时,开展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建设目标三年行动,通过实施系统化培训、精准化帮扶、常态化管理、多元化联动、规范化认定的现代农户家庭农场“五化”培育制度,把长期稳定务农的小农户培育成为现代农户家庭农场。

 罗俊涵 摄


强化能力建设,增强支撑产业功能。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眉州田园名星”培育相结合,组织 “眉州田园名星”培育对象到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昌学院学习现代管理理念,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调训班,着力提升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水平。

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服务便利化。从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土专家、农业公司高管、高级会计师中选聘合作社辅导员指导农民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合理盈余分配等,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便捷服务。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机构为示范合作社开展财务指导服务;指导财务人员缺乏的合作社,推行代理记账。此外,眉山还建立了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部门信息共享和农民合作社登记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互通合作社注册登记、年报公示等情况。


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快构建


9月13日,走进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大部分的水稻已收割完毕,还有一部分的水稻未进入成熟收割期,沉甸甸的稻穗已压弯了稻秆,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田里种植川芎、蔬菜等,广袤的田野一派繁忙景象。

在粮仓里,种粮大户王程淋正在查看稻谷的烘干情况。“今年一千多亩的水稻收成还不错,经过去杂、测定水分等步骤,测得平均亩产810多公斤。” 王程淋笑着说,他承包了这里的一千多亩田用于水稻种植,基地智慧化、机械化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耕作效率。

王程淋正在查看稻谷的烘干情况。

如今,“农民”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身份”,也成为主动选择的一种“职业”。王程淋通过培训成为彭山区的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该区作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激励计划和四川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区县,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鼓励农户走职业农民之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每年区里都会组织很多培训,围绕品牌打造、品质提升等内容,分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持续提升我们的能力。”王程淋说,“同时还建立了农技人员与职业农民‘一对一’帮扶机制,聚焦主导产业,指导我们做好农业品种更新换代、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接下来,我还要再多钻研一些种粮技术方面的知识,延伸产业链,继续提高机械化水平,争取种出更优质的水稻。”

王程淋讲述成为职业农民的经历。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

一年来,眉山从标准化遴选培育对象,系统化开展教育培训,精准化实施综合扶持,完善风险防控制度等方面,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推进,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加速涌现,职业农民已成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成为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者。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力量,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些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也转变观念提升技能,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通过了教育培训,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获得提升,积极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一些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在培育中加速成长,成为农业后继者,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辐射影响周边农户,带动周边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实践中。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思源 

海报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