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1 16:47:32
责任编辑:杜艳
9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在遭遇极端气候、世界各国粮食收紧的大背景下,加快“天府粮仓”建设显得意义更为重大。
去年8月30日,市委作出了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并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一年过去,"天府粮仓"建设情况如何,各方面是否取得长足进展?丰收节前夕,眉山日报推出“十里稻花百里香——眉山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初秋时节,眉州大地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成熟的稻子颗粒饱满,成行的玉米挂满“金棒”……“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种粮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眉山的田野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天上飞的无人机、地上跑的播种机、新型收割机,大型烘干机,都成了种粮大户的“好帮手”。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种粮大户,采访水稻专家、科技人员,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械助力 种地省力高效
9月10日,在东坡区崇礼镇大定桥村,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脱粒的稻谷就通过自动化管道“送”入运粮车。“预计今年收获得70万公斤。”望着满满一车的稻谷,种粮大户巫志祥喜上眉梢。
“田里正在作业的是新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巫志祥告诉记者,原来一台收割机一天只能收割100亩,新购进的设备一天能够收割150到200亩。收割巫志祥种植的千亩水稻,仅需要5天。
巫志祥承包了近千亩地,先后购置各种农机具30多台(套),实现了水稻精量播种、机械插秧、无人机施肥打药、机械化收割等“一条龙”作业。
“以前打药用的是小型农机,费人费时一天也就百十亩地;现在全部使用无人机,两人一机一天轻轻松松五六百亩地,节药、节水。”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现代农机具的使用,让巫志祥尝到了甜头。据测算,今年他家稻田每亩将增产50公斤左右。
新式农用机械的使用推广,有效减少了地里劳作强度,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到今年,眉山全市围绕“提质增效、减损增产”,落实落细各项农机管理服务措施,全市水稻、小麦、玉米机械化收获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最大程度实现了粮食颗粒归仓。
“藏粮于技”,把农业科技运用到粮食生产的各环节,提升播种效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是眉山一直以来的躬身实践。目前,眉山正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主攻机械化薄弱环节,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2023年已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38.5327万元,受益户数3339户,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465.377余万元,新增补贴机具4454台(套)。
科学管护 助推优质高产
近日,在东坡区思蒙镇祥和粮食专业合作社,1500平方米的机具库棚宽敞明亮。棚内稻谷堆积如山,机械轰鸣,多台谷物烘干机正加足马力,进行水稻烘干。
祥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国祥告诉记者,他家水稻今年亩产最高达866.83公斤,平均下来亩产高达800多公斤,比过去亩产多了100公斤。丰收的背后,种田技术和科学管理是关键因素。
每年秋收以后,胡国祥会对耕层土壤取样检测。“你看我这土壤偏酸性,上面提示镁有些低,明年春耕时咋配肥,我心里头就有数了。”胡国祥从手机上点开一张表,上面详细列出了每亩推荐施肥量,“用科学分析把地养好,丰收就有了好底子。”
同样是种水稻,在彭山的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科技含量更高——水稻生产从育到收,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实现了水稻生产的“机器换人”。
此外,在眉山市域范围内,还有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依托“天府星座”遥感卫星,眉山建立了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构建1875名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和8012名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等“四员”包片联户机制,强化“空天地网”立体化监管,为眉山耕地撂荒治理、耕地用途管控工作嵌入了智慧的内核。
从水稻中试基地,到数智水稻示范基地,再到卫星遥感技术,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农业技术,环环相扣,汇聚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为眉山现代农业发展解码破题。
专家指导 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4月14日,眉山市首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启动会暨集中育秧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彭山区召开。省“科技下乡万里行”水稻首席专家、全市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专家指导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马均教授多次率队深入我市各区县,开展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和指导落实田管措施。
马均教授一行先后到东坡区崇礼镇、思蒙镇、太和镇,洪雅县柳江镇、东岳镇等水稻生产重点乡镇,实地查看栽后水稻秧苗长势,并与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交流,因地制宜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分类指导措施。
“栽后田块要重点加强水分管理,切忌大水漫灌重灌,保持浅水层、花花水,干湿交替湿润灌溉。要及时追施氮肥,栽后5-7天及时施尿素等氮肥,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搭建合理的高产苗架基础。”马均教授向当地群众讲解水稻植保防控要领。
据了解。今年眉山在开展水稻 “一优两高”生产竞赛过程中,在关键的季节,全市已集中举行了三次大型培训会,各区县举行的种植培训会不计其数,以这样的方式实现农业科研、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让绿色、高质、高效成为全市农业“主打色”。目前,我市农业农村局已发展市县乡三级科技指导员共1893人,通过划片包干、包村入户,现场指导等,开展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
“2023年我市水稻播栽面积达148万亩,目前,全市水稻收获130万亩左右,已收割逾八成,预计本月中下旬基本收割完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正着力制定东坡大米原料稻谷生产技术规程,申报地方标准,建立符合眉山区域的优质水稻生产技术体系,改善传统水稻种植欠规范现状,形成规范统一的水稻“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方式。
用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下“绣花”功夫,做长久文章,眼下的眉山正聚力打造“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物阜民丰、幸福和乐”的“天府粮仓”示范区,强化科技兴农、质量兴农,以科技助力“粮”辰美景,把农业大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书写“天府粮仓”示范区新篇章。
来源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莉
海报 |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