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十里稻花百里香系列报道⑥筑牢“耕基” 良田沃土在“生长”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9-21 16:47:32

责任编辑:杨熹


9月,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6000亩水稻陆续开镰丰收。今年,通过农房腾退、园地退出、林盘整理等方式,永丰村新增耕地240.75亩。此外,全村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良种优化与科技赋能,使水稻测产再创新高,亩产达到863.4公斤,较去年增产80多公斤。扩面又增产,永丰之景也映射出全市“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之景。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良田是基础。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眉山市耕地面积为214.28万亩,分别较2020年、2021年增加0.33万亩、0.2万亩。“两连增”背后,是眉山守牢耕地、建好良田的生动实践。

织好“责任网”

健全工作机制  田长“四员”在行动


“出发巡田!”去年7月20日后,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多了一个新身份——村级“田长”。如今,每天上班前去田里巡查已成为他的习惯。村里和他一起做这份工作的还有6名田长制“网格员”。

去年7月,随着四川省《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的出台,眉山市也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市、县级田长制办公室,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1876名,网格员、农技员、执法员、监督员“四员”8083名,实行“包片联户”,全面建成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各司其职的田长制组织架构。

 永丰村水稻丰收


田长制创建初期,为精准构建田长制网格化体系,市田长办向各县(区)长期派驻1—2名技术保障人员,协助指导各地开展网格划定。各县(区)田长制办公室下沉乡镇(街道),以乡镇为单元,以“乡镇和行政村”范围为底图,组织乡、村级田长和“四员”逐一划定乡、村、网格边界线,再矢量化后录入“眉山市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全面形成覆盖全市、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网格体系。

全市建立了“田长制运行管理办法”“田长制领域重大事项挂牌督办制度”“田长制工作定期调度、通报、督导、约谈机制”等工作制度,将督察反馈、节约集约、耕地保护等重点事项纳入田长制督查、调度范围,同时抽调规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推动田长制工作高效运转。

同时,为提高各级田长和“四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熟悉掌握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工作政策规定,市、县田长办公室分级分类组织领导干部、基层田长、田长制工作人员、四员等开展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培训,并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专项用于田长制工作考核。

李雪平还记得,自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村里的耕地巡护队核对耕地图斑,确保“一寸都不能少”。“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责任细化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间地块了的,我们各级田长也是签下了耕地保护‘军令状’。”李雪平说。

水稻收割装车

田长们在地里看,万米高空,也有许多“眼睛”在盯着土地。以数字赋能耕地保护,眉山市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天府星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利用AI比对、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天、空、地、网”立体监测监控体系;开发“眉山市田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和“东坡巡田”APP,实现底数展示、田长管理、耕地监测监管、移动巡查、决策分析等功能,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耕地保护体系,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实现“用自己的卫星监管自己的土地”。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田长、四员均已全部下载“东坡巡田”APP,下载使用率达100%,全市累计开展巡田19.64万次,巡田发现上报问题399个,已销号388个,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进一步健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

下好“先手棋”

落实“腾”“退”“转” 找回种粮“初心”


9月18日,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2组,业主潘鹏超承包的千亩稻田喜获丰收。作为曾经的“种草人”,如今,他已经适应了自己“种粮人”的新身份。“从育苗、插秧到施肥,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农业装备,种粮也能挣到钱。”潘鹏超说。

两年前,潘鹏超的500余亩承包地还是一片草地。用良田种草皮,草长成后,用铲卷机连土带草铲成“草皮卷”供应市场,一年收割三至四茬,每茬至少卷走1.5厘米耕作层,导致良田土壤流失,生态欠账越积越多。

去年起,一场腾退其他用地和复垦撂荒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行动在眉山悄然启动。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也先后联合印发《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工业用地利用管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通知》等文件,具体落实“腾”“退”“转”工作。

 水稻测产

在此之下,高台镇百家池村顺势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退还耕地交由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统一流转。“草地”改“粮地”,一字之差,护住的是环境,守住的是“饭碗”,不变的是效益。

仁寿县方家镇东岳村3组,大豆即将收获,这也是继玉米之后,东岳村3组迎来的第二次丰收。

“以前3组这里多数种的是青花椒,由于近年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饱和,加之高昂的人工采摘费,农户种植青花椒效益并不好。”方家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方家镇以东岳村、哨楼村为核心,陆续腾退5000亩低质低效的花椒林,让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油作物“回归”土地。回归第一年,东岳村集体承包的500亩腾退土地种植玉米就获得了丰收。“不仅粮食收入稳定有保障,村民也不用为卖不出去花椒而焦头烂额了。”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吴霞说。

 挖掘机平整田块

在实施耕地恢复行动中,眉山市逐步探索完善“国企主导、政府奖补、社会参与”的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并坚持“奖惩并重”,一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每亩1000—4000元标准,补贴引导残次林地、低效园地等有序复耕;一方面将耕地净增长纳入对各地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开展耕地变化情况动态监测,抓好实时监管和有效整改。

去年以来,我市找回流出耕地9.9万亩,今年还将恢复1.98万亩,确保耕地进出平衡。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批而未用撂荒建设用地复耕复种,2022年复耕复种109宗6918亩,2023年阶段性复耕复种48宗3555亩。

 撂荒地整治后

打好“组合拳”

建好高标准农田  保证土地质量


近日,走进位于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公义镇欣荣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长达5562米的排灌渠纵横田间、193处配套渠系建筑物挺立田野。彭山区著名的种粮大户王程淋刚刚把水稻收获完,正忙着准备新一季的蔬菜种植。“村子里田成方、渠相通,种粮种菜底气足。”王程淋说。

欣荣村地处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里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土地连片,有机械化耕种的天然优势,但也存在地块不平、大小不一、较大落差等问题。“要提升耕地质量和综合产能,实现增产增收,就必须完善节水灌溉设施,推广大型机械作业,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彭山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表示。目前,欣荣村的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

先于欣荣村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则已经感受到这一举措带来的“红利”。一条条新建的生产便道和排水沟渠,把高标准农田划分得整齐有序。村民纷纷表示,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如今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大家种粮食的积极性更高了。

同等面积的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后,土地增产,年年丰收。这一点,永丰村也作了很好的诠释。永丰村有耕地632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3100亩,是四川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面对去年极端高温,永丰村全村水稻总产量超过4000吨,平均亩产680公斤,今年全村预计平均亩产将再增长10%。

“因为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涝能排、旱能灌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换言之,高标准农田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普通靠天吃饭的普通稻田就强很多。”李雪平道出这份“丰收答卷”背后的秘密。

去年以来,全市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会战”,分两个阶段,完成13.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新建工作。截至目前,眉山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24万亩、实际保有总量达123.6万亩,被列为全省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市。

全市还统筹实施土地整治,新立项整治项目38个,计划新增耕地2.23万亩、水田1.8万亩;大力提升耕地地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精准施肥、绿色种养循环、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六大行动”改善农田生态,确保耕地质量只升不降。耕地质量调查监测成果显示,目前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4,较上年提高0.2等。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制图|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