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中共眉山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05 16:21:24

责任编辑:黄馨月


中共眉山市委

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决定


(2022年8月30日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三苏祠调研,对东坡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这是领袖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是方向的指引、战略的领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四川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重大机遇,中共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就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尊崇敬仰的态度传承弘扬东坡文化。总书记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东坡文化经两宋确立、元明清传承、现当代弘扬,汲传统之精华、综各家之学说、融自身之实践、开时代之生面,千年文脉贯通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诗书眉山的响亮名片。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东坡文化的根脉认同,始终保持敬仰之心,潜心做好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二)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观照当代的自觉汲取精髓智慧。总书记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东坡文化中“民者,天下之本”的民本思想,“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的法治观念,“丰凶皆病”的忧患意识,“不残鸟雀”的朴素生态观,“视天下如一家”的大同情怀等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具有永不褪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入挖掘,系统研究提炼,注重活化转化,为推动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启迪。


(三)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强家国情怀。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苏门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其“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风家教,承载着中华儿女美好的道德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眉山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注重家风家教,做到古为今用、成风化人,更好地涵养浩然正气、滋养百姓精神、培养子孙后代。


(四)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眉山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尤其是三苏祠,不仅是先贤祠堂、眉山地标,还是展示传承东坡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秀典范。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整合资源力量,加大保护力度,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让更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二、把握总体要求,明确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为核心,进一步塑造坚定文化自信的“眉山载体”,把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用东坡文化滋养眉山人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坚持强化系统保护,全面加强对三苏遗迹遗址的保护利用。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入挖掘时代价值,积极开展活化利用,不断强化交流互鉴,推动东坡文化在融入时代和社会进步中传承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区域联动,增强合力。坚持大局观念、系统思维,树牢大东坡、大文化理念,强化资源统筹,优化空间布局,发挥各自优势,整体推进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形成市县两级联动、区域协同配合的强大合力。


——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双轮驱动,创新完善东坡文化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积极构建市场竞争有序、企业活力迸发、资源高效利用的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格局。


(三)发展目标

锚定“一心三地”目标,统筹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到2025年,完成三苏祠内部功能提升和外部空间拓展,三苏祠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气质,提升文化魅力,力争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到2030年,三苏文旅资源充分整合,“一江两岸·三苏故里”文旅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创建5A景区,眉山成为巴蜀文旅走廊重要节点。


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


(一)推动三苏祠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三苏祠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三苏藏品征集、展陈改造提升等,推动三苏祠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加快推进三苏祠外部空间改造拓展、周边环境整治和建筑风貌更新工作。将三苏祠打造成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于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


(二)实施传承弘扬文化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综合性博物馆、美术馆,加快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新馆)。提速推进眉州古城墙遗址公园、东坡步道等重点项目,恢复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将东坡文化融入城市街区、公园绿地、建筑形态,让东坡文化和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三)加强遗址遗迹保护。编制三苏遗址遗迹保护利用规划,结合落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切实加强蟆颐山、短松冈、连鳌山、中岩寺等三苏遗址遗迹保护。积极推动三苏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加强苏东坡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加强与故宫等国内知名博物馆(院)合作,不断提升展陈水平。


四、挖掘东坡文化内涵价值,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


(一)搭建高规格学术平台。推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登记注册,将会刊《苏轼研究》创办为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深化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新建东坡文化研究院、东坡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推动三苏文化研究院创建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深化东坡书法、两宋眉州八百进士等文化研究。建设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做强东坡书院,以讲学论道、体验传习、重温古典等为教学内容,打造国内知名的优秀传统文化书院。


(二)开展高质量课题研究。编制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依托苏轼研究会、苏轼研究中心、东坡司法法学研究所,创新开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苏法治文化专项研究,深入开展三苏家风以及东坡家国情怀、民本思想、廉政思想、法治思想等应用型研究,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境界。


(三)汇聚高层次专业人才。深入实施眉州文艺名家培育计划,制定专门政策措施,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灵活引进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博策展、文物考古等专业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锻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学术精、影响大的专业队伍,强化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人才支撑。


(四)推动高水平传播交流。举办好东坡文化节、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发挥品牌活动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走读四川”品牌工程,深入实施东坡文化作品翻译工程,加强东坡文化对外交流互鉴,讲好东坡故事。以东坡文化为源头活水,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影视、舞台剧、动漫、音乐、文学等东坡题材文艺精品。积极组织网络“大V”走进眉山、走近东坡。做大做强东坡文化讲师团,加强东坡文化推广普及。


五、着眼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一)建设东坡文化干部教育基地。充分汲取东坡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依托党校(行政学院)、三苏祠等,打造精品课程、现场教学点,编写干部教育培训读本。持续办好东坡文化大讲堂、东坡文化干部培训班,邀请名人名家现场授课,以优秀传统文化砥砺初心、陶冶情操、滋养成长。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东坡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东坡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以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为载体,通过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


(三)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一步梳理三苏家风家教脉络,在三苏祠建设苏门家风家教馆,打造三苏家风家教流动展馆,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传承弘扬三苏好家风、好家风故事会、好家训诵读会等活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深入挖掘传承三苏廉洁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四)打造东坡文化研学传习基地。突出青少年群体,精心编撰教材,设计特色课程,打造精品游学线路,积极开展青少年书画传习、经典诵读、传统礼仪和技艺展示等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诵东坡、爱眉山”主题活动,营造敬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一)创建5A景区。以三苏祠为核心,聚焦“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串联岷江两岸三苏遗址遗迹,整合三苏祠、东坡岛、蟆颐山等文旅资源,加快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策划和规划工作,分步实施5A景区创建。


(二)打造精品线路。抢抓长江文化公园、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机遇,积极融入“大峨眉”“大熊猫”“大遗址”“大灌区”文旅品牌建设,打造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做好“文旅+”“+文旅”。深化区域合作,打造点对点、跨区域的“东坡足迹行”精品线路。


(三)发展文旅产业。实施东坡文化业态培育行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基地,加强东坡文创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城市商业街区业态调整更新,充分挖掘康养、演艺、研学、餐饮等方面潜力,培育东坡美食、文创演艺、夜间经济等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不断强化文旅产业支撑。


七、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工作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充实工作力量。将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细化任务分解,严格考核奖惩。


(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支持力度,重点从产业用地、财税支持、投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用好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县(区)两级财政设立“传承弘扬东坡文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三)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市区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化推进”,加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东坡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四)狠抓推进落实。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把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照任务、细化措施、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做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产业共促,形成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强大合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