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区县观察】浓浓年味 在彭山过年真带“感”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2-26 09:55:16

责任编辑:任枫枫


彭山民俗文化丰富。(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过了元宵,才算过完了年。

  2021年春节,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彭山年味展现出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风尚。逛公园、看电影、就地过年、文化大餐等“新旧交织”的N种过年方式,让“年”的文化多姿多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

热闹的公园。

  出门见园

  公园生活有“幸福感”

  家住彭山城西市场附近的饶学华今年70岁。春节期间,每天外孙午睡醒来,都会吵着要到毛河湿地公园玩。

  毛河湿地公园位于彭山柏华路,春节前刚开园。公园内有一个儿童乐园,蹦床、沙池、滑梯等一应俱全,小朋友天天玩也玩不腻。下午3点从家里出发,走十来分钟到公园,玩到晚饭前,小外孙才依依不舍地从公园回去。小外孙玩得高兴,饶玉华也觉得幸福。

  “生活在彭山真的太幸福了。”今年54岁的周师傅是才到彭山一年多的“新居民”,平时在彭山开网约车。“环境很好,很舒服,我很喜欢这里。”他说。

  今年春节期间,周师傅已载过很多客人到毛河湿地公园游玩。“每次经过里面都是热热闹闹的,有人在步道上散步,有人在球场打球,还有很多小朋友。”周师傅笑着说,“过两天我也带老婆来逛逛。”

  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天公作美,彭山几乎每天都是艳阳天。到公园逛逛,成了很多市民过年期间休闲娱乐的方式,逛公园更是逛出了“幸福感”。

  据彭山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彭山实施“绿荫彭山、全域增绿”行动,建成各类公园20个,公园绿地达158.9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9平方米,绿色植物随处可见、绿色生活触手可及。

就地过年一样有年味。

  就地过年

  暖心贴心有“归属感”

  河南人岳恒正家里每年过年都要贴春联、包饺子。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岳恒正响应号召,留在彭山过年。

  为了让像岳恒正一样的外地人就地过年过出归属感,腊月二十八,岳恒正所在的中纺粮油(四川)有限公司组织留在彭山过年的近40名外地人贴春联、包饺子,大家一起过了一个热闹年。

  当天一大早,岳恒正和同事们就聚在职工之家门口贴起了春联。有人扶梯子,有人动手贴,还有人在旁边帮着指引对齐。“出门求财财到手,居家创业业兴隆。”春联是大伙儿一起选的,也代表了大家的心愿。

  贴完春联,岳恒正又和同事们包起了饺子。一大盆饺子馅,不一会儿就包完了。饺子下锅,很快,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大家伙围在一起,享受饺子的美味,也感受着这份特殊的年味。

  “今年过年和公司的同事们一起,过得很温暖,很有归属感。”岳恒正笑呵呵地说。

  就地过年,年味不减。据了解,为让留彭过年的外地人安心过年,彭山对留彭过年的农民工给予每人500元的过年红包,对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在岗工人每人每天100元的生产补贴,并鼓励各企业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举办团队活动、慰问职工等方式,让外地人暖心过节。

返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共青团彭山区委供图)

  红红火火

  城市复苏有“氛围感”

  2月24日,彭山锦江大学城UME国际影城内,市民李梅带着11岁的女儿在等候区的座椅上等待电影开场。

  李梅说,女儿爱看电影,每年春节,一家人都会到影院来看好几部电影。“去年因为疫情没看成,今年终于能看了,过年的氛围回来了。”

  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城市按下“暂停键”,想看场电影却无法实现。

  今年春节,彭山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城市逐步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锦江大学城、希望城、伟业广场三大新商圈电影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常营业,过年能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让不少市民感叹:“这才叫过年的氛围。”

  城市活力焕发,大街小巷红红火火的春节装饰,让年味愈加浓烈。

  成乐高速彭山新互通、高铁站前广场、长寿牌坊、滨江路南段、103线南和103线北6个节点,打造起了鲜花景观节点,“新年快乐”“欢迎回家”等字样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氛围。

  彭祖大道、滨江大道、迎宾大道等城区多条街道,穿上了“五彩霓裳”,10万余个灯笼,2000余个灯网,12000余个牛年灯、星星灯、射灯、滴水灯等,承载着彭山人对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的期望……

  “看到街上挂起了灯笼和彩灯,电影院、公园里热热闹闹,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过年氛围。”彭山人姚成杰乐呵呵地说。

灯笼装饰增添氛围。

  文化大餐

  好评如潮有“满足感”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彭山人李密陈情尽孝留下的孝文化至今仍然广为流传。李密陈情时是怎样的情境?如今孝文化如何在彭山流传?

  彭山青龙靠近岷江河岸,曾经水运发达。青龙荷花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民俗舞蹈表演,特别是春节期间,更是一道靓丽风景线。青龙荷花灯表演形式是怎样的?流传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今年10岁的梁惟妙,放假期间爱上了“品尝”各类文化大餐。非遗展演、彭山年俗、猜灯谜……每次更新,梁惟妙总是会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追更”。“原来彭山的文化这么丰富,学到了很多,很充实,而且参与活动还能领奖品。”梁惟妙的这个假期充满了满足感。

  据了解,腊月二十六起,彭山在新媒体平台推出李密孝文化、青龙荷花灯、三月三朝山会、甜皮鸭传统制作技艺等特色文化和民俗展演,持续到正月十四。此外还开展了21天线上听书打卡,猜灯谜,谢家竹琴、公义幺妹灯、黄丰草龙等各乡镇(街道)年俗展演等活动,为市民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彭山区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彭山组织了9场次春节文化惠民服务线上线下活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截至2月24日,彭山各类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6万人次,市民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志愿服务

  关心关爱有“安全感”

  正在四川文理学院读大一的黄昕烨从学校回到家乡彭山后,加入到彭山志愿服务活动中,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春节假期更有意义。

  在彭山北站,她帮助乘客扫描“四川天府健康通”健康码、场所码,为期四天,每天工作3小时;在彭山竹韵廊公园,她捡垃圾、引导游客爱护公共环境,为期三天,每天工作7小时。

  “去年春节,志愿者为我们做了很多事,如今成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做一些让身边的人更有安全感的事。”黄昕烨说。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彭山组织返乡大学生先后开展疫情防控、禁毒宣传、公园清洁、春运志愿等志愿服务活动26次,参与人数达340余人。

  彭山志愿者们还开展“线上互动——亲情连线”关爱留守活动,让没有智能手机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与在他乡就地过年的亲人视频联系,网上拜年;走访探视照料留守老人,为230名留守老人理发、剪指甲、打扫卫生、聊天摆谈等467次;开展“童伴计划爱心暖冬”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通过开展入户调查、个案慰问、集中活动、绿色视频、我给爸爸妈妈写封信等活动,陪伴、慰问61名父母在务工地就地过年的子女20余次,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茂春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