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做强产业促高质量脱贫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28 10:44:54

责任编辑:熊莉


——脱贫攻坚产业篇

  “我家种植了5亩优质柑橘,一年收入5万余元。”12月14日,仁寿县龙正镇净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徐孝清看着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喜上眉梢。这个寒冬,心里充满暖意的还有与他一样的数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9年底全市1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4.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主导产业脱贫;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9830元……数据的背后,是一幅幅产业助推高质量脱贫的生动画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明确产业扶贫重点、拓宽产业扶贫途径、细化产业扶贫措施、夯实产业扶贫保障,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真正构建起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的产业基础。

  □本网记者 彭林 张莉 文/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发展产业

打出精准“组合拳”

  “曾经,种种困难和挫折让我一家陷入困境。”近日,青神县高台镇黄莺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中书回忆起脱贫之路,感慨道,“好在拿到了产业扶持基金,点燃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刘中书中年丧偶,全家4口人,其儿子、儿媳存在智力障碍,儿子常在外打零工。家里基本生活来源除儿子打零工收入外,全靠刘中书发展养殖业。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刘中书养殖的家禽遭遇大病,损失惨重。“要想继续奋斗出好生活,只有靠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刘中书深知这个道理。筹集发展产业本钱一筹莫展之时,他了解到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便立即提交了借款书面申请。

  “为期1年的1万元无息借款,让我看到了希望。”刘中书说,收到借款后,他立即行动起来,购买了70只鸡苗、30只鸭苗、43只鹅苗,“现在养殖业稳定,收入也稳定了。”

  近年来,我市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拿出4280万元作为全市产业扶持基金。产业扶持基金除了通过借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外,还进行了其他优化组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保驾护航。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产业扶贫得体现在精准到户、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上。有了资金发展起产业,只是迈出了步子,好的技术才是推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加油站”。对此,我市积极发挥干部引领帮扶、大户示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主动参与作用,聚各方之力,提供精准菜单式服务,确保产业发展与脱贫奔康顺利推进。

  “部分柑橘树冬季需要做好防冻措施。”“多施用有机肥,果子更甜、品质更好。”东坡区农业产业技术扶贫专家组果树专家李永安担任东坡区三苏镇连鳌村产业扶贫农技人员时,通过技术培训、田间实训、组织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受到村民一致好评。“每年培训村民10次以上,人数900人次以上。”李永安说,他还主编了农业产业扶贫手册《柑橘种植管理实用技术》发放给村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为316个原贫困村配置了316名农技人员,覆盖率100%;同时,整合市县农技专家、涉农高校学者、农民专合组织技术骨干,组建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设粮油产业、特色产业、畜牧产业、水产渔业、植物保护等小分队,采取“关键农时季节常进村、农民需求常到村、产业发展常联村”的方式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20户的非贫困村,从本辖区农业技术人员、产业发展大户、“田秀才”、“土专家”中选派技术人员,成立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在关键农事季节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实现对非贫困村的全覆盖指导服务。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切实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技术。

桔橙丰收。

产业扶贫

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我市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和党员干部技术指导帮扶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积极性高涨,规模明显扩大,效益明显提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仁寿县引导和支持17694户有产业帮扶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短平快扶贫产业2万余亩,养殖肉羊1.6万只、肉牛800余头、小家禽135.18万只;

  丹棱县发展柑橘14万亩、茶叶4万亩、脆红李3.5万亩、蚕桑1万亩、藤椒1.2万亩,年出栏肉鸡200万只、肉羊2.4万只,该县26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有1266户,主导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33户;

  洪雅县在原贫困村建成标准化藤椒基地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10000亩、生态蔬菜3000亩、高产粮油及饲草基地2000亩,带动原贫困村发展藤椒8600亩、茶叶32000亩、生态蔬菜5000亩、高产粮油及饲草基地5000亩,此外,该县还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2个、标准化林地养殖场45个、长毛兔标准化养殖场32个,种植养殖业带动原贫困村户平增收2350元。

  “输血”一阵子,“造血”一辈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如何保持生命力一时间成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

  品牌建设具有引领功能,能促进产品价格提升,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品牌建设在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不仅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地名片的打造工程。我市深谙此理。创建品牌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水果装车运往外地。

  因此,我市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品牌创建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知名度。2019年全市扶贫地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达246个;2020年全市扶贫地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达261个。全市柑橘产业先后创建不知火、清见等7个“中国特产之乡”和“丹棱桔橙”“青神椪柑”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继去年入选“2019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之后,今年,眉山春橘再次荣列“2020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并位居首位。今年,“眉山春橘”还荣获“中国食品安全领军品牌”。眉山努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高、产品品质最好、效益最好的晚熟柑橘种植区。2019年全市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认定为晚熟柑橘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跻身全国唯一的晚熟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品牌建设不仅能提高产品知名度、地域知名度,也能“赢得民心”。“家里种植了爱媛、春见等70余棵果树,还没成熟就已被省内外的果商看中,早早预订。”近日,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谌成举卖完成熟的桔橙,心里的高兴劲久久没有消减。“丹棱桔橙名气在外,越来越响亮,才有这么多客商来采购我们的果子,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真是要感谢政府、感谢相关部门啊!”谌成举说。

李子喜获丰收。

扶贫产业

新业态加速推进

  “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采购商上门来收,但批发的价格比不上零售。”近日,仁寿县方家镇武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秀容在自家桃园进行田间管理。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收入,今年,她通过参加电商培训学习,当起了“微商”,桃子卖了一个好价钱。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坡区尚义镇营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沈大爷和许多果农因外销困难,通过部门、单位主动对接进行网上销售。“我家20多天就销售889单,实现销售收入4万多元。”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沈大爷难掩激动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通过“互联网+”,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减贫,将贫困区域与外部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助推扶贫产业发展。把全市316个原贫困村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计划,组织全市38个原贫困村和13家电商企业代表进行电商扶贫产销现场对接,对原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原贫困村培训电商人才、包装产品、策划营销,让优质农产品走进了大商超、名优店,卖上了好价钱。目前,亚马逊、京东、当当网、苏宁云商、IBM等15家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投资和布局眉山,新业态加速推进。

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与农村电商产业齐头并进的还有乡村旅游业。我市以“旅游+”为突破口,培育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积极推进乡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便从中获益,因此蜕变。该村山高坡陡、崇山峻岭,原是全县有名的“旱山村”。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村里五龙山的真实、古朴、野趣、神秘,该村在上级组织领导下,积极走上了文旅融合之路。经过不断打造,昔日“旱山村”摇身一变,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村”。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顺利脱贫。

  同样,东坡区万胜镇万利村依靠发展梨子产业,做足乡村旅游文章,加大宣传,不仅梨子卖得好,梨花也受到游客青睐。“每年梨花开放时,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当地土特产销售、农家乐发展。”该镇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无数村民从中获益、增收致富。

  细数全市,这样的村比比皆是。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以茶为媒,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可感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仁寿县青岗乡,大做“油菜花”文章,展现山水田园相融的乡村美景……一个个乡村充分利用资源特色,正向农旅融合的形态发展提升,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山村成为市民向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以“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园区+业主+贫困户”“村集体+专业大户+贫困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有效合作形式,建立了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合理有序组织起来,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双赢”。

  全市各村有产业、看得到,有收益、摸得到,有未来、盼得到。产业兴旺集聚的活力必将为全市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