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改出发展新面貌 释放经济新活力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11-12 10:08:18

责任编辑:何海娟


  “十三五”以来,我市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截至9月底,我市改革工作要点部署的12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04项,现已成功争取到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等6项中省部署改革试点,中心城区巡游出租汽车改革、小区加装电梯等15项小微创新改革正全面实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随着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全市上下正沐浴着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关键环节,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改出农业农村新发展

  过去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流转和管控机制,农村长期面临“两难”(业主无地可种、农村无人种地)和“三怕”(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流转有风险)的现实难题。

  为破解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彭山区紧紧抓住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生产要素,抓住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个最关键的生产关系,明确农户对承包土地的用益物权,充分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业农村生产要素自由、科学配置,激发农业农村新的活力,有效带动其他改革攻坚突破。

位于彭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彭山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位于彭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彭山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彭山区自2014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抢抓改革机遇,立足区域面积小、土地碎块化、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实情,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化解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信息不公开、操作不规范、遗留问题多等难题,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创新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形成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做公益”三方受益的格局。相关改革工作经验入选全国首批农村改革案例,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交流汇报会交流发言,经验做法全国推广,并写入全国人大修改《土地承包法》意见。

  此外,彭山区还积极创推夜校模式,打造乡村治理“大脑”。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指引,紧贴“三农”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建、管、用”关键环节,创推“农民夜校”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办学、智能化教学“三化”联动新模式,着力把“农民夜校”打造成为乡村基层治理“大脑”,助智助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区全覆盖建立行政村“农民夜校”88所,其经验做法被中央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基层治理带来乡风文明。(资料图片)

基层治理带来乡风文明。(资料图片)

  在农村改革的道路上,我市扎实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任务,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承包地“三块地”,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归雁先锋、乡村振兴合伙人“三类人”,有效整合财政资金、工商资本、金融保险“三种钱”,推进各种要素向“三农”聚集,探索出承包地“四步流转、三方受益”、“两权”抵押贷款等全国经验,改革动能不断激发,乡村活力不断释放,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改出小微企业新活力

  11月2日,在东坡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开办服务窗口,我市一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刘锐免费领到了营业执照和企业首套印章。他十分高兴地说,“现在不仅办理营业执照马上就可以拿到,还能同时领到免费印章,政府服务现在越来越贴心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据了解,该企业是我市启动新办企业首套印章政府买单的公司之一。

  以往小微企业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中面临“材料多、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如今随着我市政管部门在市场准入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等方面创新突破,将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小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还为新开办企业提供首次刻制印章免费和办件结果“一站式”免费邮寄服务。截至8月底,为全市企业直接节约办事成本200余万元。

  据市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部门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底楼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专区,集合不同业务窗口的自助设备,方便企业即到即办简易类服务事项,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工作日办事不便的问题。

  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投资不便利、办事不方便的问题,该局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督促28个市级部门、283项服务事项进入“集中服务区”,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办理结果免费送达”的“受办分离”“不见面审批”工作新模式;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大力推出高频事项“套餐式”服务,以“减、并”为原则,推出“网购式”政务服务套餐,将多部门多个事项按照业务场景进行多维度重组,推动企业办事从“办一项事”向“办一件事”转变,纳入全省“一事一次办”改革试点地区,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此外,向市内小微企业发放《政务服务一本通》,减少业主跑路,方便民营企业照单办事、明白办事,拓宽“红色代办”服务领域,协调做好项目审批、证照办理、要素协调等服务工作;倾听企业声音,畅通企业诉求,将每月首个工作日确立为民营企业公开接待日,对接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及时搞好协调办理。

  市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有关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用心用力抓好“民营经济20条”等政策文件的落实落细,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改出基层治理新模式

  过去,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环境卫生较差、干群关系紧张,当地村干部戏称“跑断了腿、累弯了腰,也堵不上村民埋怨的嘴”。

  走出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宝镜村通过党员引领示范,带动群众充分参与,提高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基层治理有实效。

青神县罗波乡宝镜村基层治理有实效。

  如今,在党员的带头下,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创建美丽庭院和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队伍里,村容悄然发生着变化:杂物乱堆的少了,自觉清理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此外,还形成了“亮一户联十户带百户促千户”的示范效应。

  “感恩省、市、县、乡领导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把我们山区宝镜村从落后又贫穷的状态打造成新时代幸福、美好的新农村。”该村村民在自发修建的感恩碑上,写上了他们最朴实的感谢语。

  宝镜村的改变是我市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上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意见》《推动“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按政府工作部门进行设置,涉及44个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共420多项服务事项整合进中心;8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推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搭建起集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承接职能部门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262项。

群众“只跑一次”,有了更多幸福感。

群众“只跑一次”,有了更多幸福感。

  高标准改造服务阵地,在全市范围内亲民化改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重新选址28个不在底楼的社区、45个位置不居中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增添亲子中心、便民超市、农资销售点等服务设施,逐步实现“进一道门、办结所有事”。织好“一张网”服务体系,让群众“只跑一次路”,通过梳理制定《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清单》,明确36项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91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并通过电子屏、便民卡、微信群等形式公开服务项目、工作流程、所需材料,让群众尽可能“跑一次”。

行政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办事群众。

行政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办事群众。

  此外,我市还全方位启用代办服务,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农村聚居点、物业中心等设立819个代办服务点,发动党员、后备力量等组建党员“帮帮团”、红色服务队等920多支代办队伍,为行动不便、时间不适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定期开展送技下乡、送岗到村;乡镇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内设机构等人员,每月固定1天到村、组集中办理服务事项;全过程驻点服务,推行乡村干部蹲点联系制度,乡镇干部包村联组,村(社区)干部等包片联户,常态化到田间地头、楼栋院落了解社情民意、现场排忧解难,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情景。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