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四城共享“碧水蓝天”——聚焦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之生态环境篇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9-18 09:36:32

责任编辑:何海娟


  行政区划有边界,但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里,一切都是联通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如何让市民共享“蓝天幸福感”和绿水青山的获得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碧水蓝天 本报记者 周军摄

碧水蓝天 本报记者 周军摄

  作为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成都平原的碧水蓝天,与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个城市休戚相关。成德眉资作为其中的关键力量,自去年共签《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从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建设等绘制一幅幅规划蓝图、落实一项项联防联控联治举措,通过优势互补共赢、信息资源共享、联动协同共商、生态环境共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治、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小切口 深突破

  计划三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每到秋冬季节,受逆温、大雾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容易形成区域性污染天气。想要获得更多的蓝天,同城化发展应该怎么干?

  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这是9月8日在眉山召开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第三次联席会议上,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达成的共识。

  何为小切口?比如针对汽车尾气这种移动的污染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处处长蒋光辉坦言,目前成都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90万辆,且每年以40万辆的速度增长,每年大约200万辆的车需要经过环保检测,但真正在成都环检的只有170万辆左右,一些在成都首检不达标的机动车,会钻“空子”,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漏洞,到附近其他城市蒙混过关。再比如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理上,一台在眉山买的挖掘机,已经在这边备过案了,到了成都工地上,又备案一次,排放量两边都在统计,数据重复统计不科学。

  对此,与会的各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均表示,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首先大家要严格监管检测机构,统一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排放不达标的车无处遁形。同时,借助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契机,整合各市资源、环境、生态监测能力,建设成德眉资数智环境综合应用平台,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构建“污染防治”线上工作体系。有了这样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包括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理等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进一步提升联防联控联治效果。

  今年以来,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的脚步愈加提速。《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力推进,组建了规划编制专项工作组,并成立了院士、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全程指导规划编制,目前已形成了送审稿。同时,四市共同启动编制了《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了全面完成“十三五”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目标,到2022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区域PM2.5浓度稳步下降,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Ⅲ类及以上)达到75%以上,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率显著提高的主要目标。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方案》提出,将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执法联动机制。推动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动态决策管理系统,联合实施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开展交界地带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试点。强化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排放污染治理,共同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协同治理 联动整治

  持续改善都市圈水环境质量

  金秋时节,柴桑河生态湿地公园内,流水潺潺,白鹭频频光顾。随着柴桑河水质明显改善,沿岸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河流治理和城市景观相得益彰。时间倒回两三年,这里的河流污染问题,曾令成眉两地都十分头痛。

  发源于视高街道杨家沟的柴桑河,主流全长20.47公里,有泉龙河等支流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流域范围有群众57万余人、企业115户、在建项目和工地21处。蜿蜒的河流两岸,这边是眉山的河心村、桂花村,那边是成都的鱼鹤村、清华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跨越行政边界的柴桑河如何治理?

  跨界污染,协同治理。为此,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建立起了柴桑河流域治理长效机制。双方商定:共同对柴桑河泉龙河流域排污口加强管控,对于流域内污染风险源进行排查,明确交界处污染风险点。双方还特别约定建立村级河长联合巡河机制,深化左右岸的合作。不仅如此,在共同治理的过程中,眉山的污水管网借道成都,而成都的污水也借道眉山管网。

生态湿地,绿色屏障。

生态湿地,绿色屏障。

  “这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局面。”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98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改,115户企业污水接入管网,35户企业完成拆迁,流域内16个养殖场被全面取缔、4040亩柴桑河湿地建成……直至今年3月,柴桑河水质由劣V类转变为地表V类。

  不仅柴桑河流域治理。近年来,眉山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探索出“五大经验”——按照一吨尾水配套10平方人工湿地的原则,探索在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人工生态湿地;采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市政污泥低温干化”的处理思路,循环利用推进污泥干化项目;在全市重点流域及其支流两岸5-30米范围内实施生态廊道建设;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为蓝本,推进城市水体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多措并举之下,全市多流域水生态环境本底得到厚植,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眉山清”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2019年,全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3天,优良率达到85.8%;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为Ⅲ类,青衣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黑龙滩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Ⅱ类……这些,正是四市加强环境联防联治,共筑生态安全屏障的成果。

黑龙滩生态湿地。

黑龙滩生态湿地。

  下一步,共筑高品质宜居都市圈,成德眉资将如何发力?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依旧是关键词。根据《方案》,都市圈将以深入推进岷江、沱江流域协同治理,联动整治重点跨界河道,持续改善都市圈水环境质量。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试点,加强河(湖)长联动合作。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四市合力打造龙泉山森林公园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狭长的龙泉山脉是绕不开的存在。千百年来,山是发展的阻隔,人们仰山而叹,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在地处龙泉山脉二峨山南麓的仁寿县文宫镇,群众对此感受尤其深刻。过去,“一座二峨山,两边不同天”这句谚语道出了发展差异:山那边的双流物产富饶、发展迅速;山这边的仁寿县却因盛产红苕而闻名。

  2012年初,二峨山隧道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了仁寿到成都的距离,更真正融入了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层。从翻山到穿越,这是龙泉山的第一次破局之变。而今,山还是那座山,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成德眉资同城发展的推动下,山又不仅仅是山——它将被高标准建设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为成德眉资共同的城市绿心。

龙泉山公园丹景台。(资料图片)

龙泉山公园丹景台。(资料图片)

  3月11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印发《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成德眉资四市要“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2020年要“统筹推进、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持续推进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实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3万亩,协同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绿心”。

  从联合治气、治水,到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是成德眉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龙泉山脉眉山段位于龙泉山脉西南部,北邻成都天府新区,西靠眉山市城区,南至乐山,东邻资阳,南北向长度87公里,东西向跨度2—11公里,涉及眉山天府新区、仁寿县、青神县,人口约13万人。

  “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去成都,对接龙泉山森林公园共同开发的事宜。”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包括分管副市长在内,已到成都对接不下10次,成都方面也很支持,不仅派人前来指导,还同意把国际咨询成果,无偿提供给眉山。通过到成都考察学习,特别是到龙泉山丹景台附近现场参观,大家都觉得很震撼,同时有了成都支持,对于建设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眉山区域)也更有信心。

  目前,市林业局已完成龙泉山脉眉山区域资源本底调查,正在启动编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眉山区域)总体规划》工作,初步的一个总体思路是:划出核心保护区,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携手成都打造世界级绿心。同时,因地制宜规划示范区,结合黑龙滩、竹文化、东坡文化等地方特色来开展建设,点线面结合,打造更多像成都丹景台这样的网红景点。(记者 杜艳)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