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2-02 11:54:11
责任编辑:毛馨怡
东卫健 眉山网记者 刘娟 文/图
黑黑的眸子,弯弯的眉毛,温婉的目光,即便戴着医用口罩,也能感觉到她脸上有着粲然的笑容。但是明显的,眼睛里有许多疲惫。
2月1日,在东坡区某应急留观点,眉山市人大代表、东坡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董敏刚写完一个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准备上报审定。
从1月19日开始投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战“疫”以来,她就没有和家人团聚过。
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这是目前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上的关键所在,而包括董敏在内的东坡区疾控人 ,不像医院里负责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甚至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但,他们是这场战役的精准打击力量,必须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大限度锁定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范围。他们,和东坡区许许多多干部一样,是抗击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
争分夺秒的“福尔摩斯”
为了控制病毒扩散,让患者尽快确诊,密切接触者更快地被找到,董敏和同事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董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几号开始发烧?”“有没有去过武汉?”“在家接触了什么人?”……一个一个问题问下来,一个病例可能就要花两三个小时。而且,这需要直接与病人面对面,仔细询问病人发病前后去过哪些地方、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整个发病过程和就医情况。
这是疫情防控的“大后方”,需要详尽而且准确的“大数据”,因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环节。
调查结束后,又要马不停蹄地详细记录调查情况,结合病史进行判断,写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归纳完善病例个案调查表并录入系统,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完成2小时内三级审核工作等。
对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追踪管理,还要董敏和同事成为“福尔摩斯。
根据患者提供的线索,董敏和同事要在第一时间内,一个接一个地找到跟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包括患者的家人,与患者搭乘同一航班或同一动车的人员,患者接触过的出租车司机、宾馆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导游等等。有时虽只有一位患者,却要排查密切接触者几十甚至上百人。
大年初三凌晨3:00,董敏和同事在东坡区一家医院刚刚结束一个流行病学调查,准备回家休息。突然,一个电话又来了。这是通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来不及喝一口水,她马上和同事拿着卫生应急箱又出发。
等这一切都忙完后回到住处,已经早上6点了。董敏简单洗漱了一下,又开始去上班。
当夜被调查的病人,很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关工作按照预案,又迅速铺开。
冬日寒风中,像董敏一样的东坡疾控人,有的是医者的风骨,不惧疫情,在防控的“大后方”傲然挺立!
用心良苦的“狠心”母亲
每天深夜忙完工作,董敏就回到离单位最近的一处旧房子简单住下,第二天一早又赶往上班。
初三早上,到了单位两个小时后,董敏又接到电话。这次,是家人打来的。
“蹬蹬摔了一跤,摔惨了,手估计骨折了,马上要去医院拍片子……”“妈妈,妈妈,我好痛,你好久回来……”电话那头,还有5岁儿子的哭喊声。
“我走不了,你们带娃儿去医院治疗就是了。蹬蹬,你是一个小男子汉,妈妈要工作,所以你要坚强一点……”鼻子一酸,董敏迅速挂断了电话。
这样连轴转,累不累?董敏说,可能因为工作时太忙了,真没觉得累,还觉得精神饱满。只是背依靠在座椅上时,不到2分钟,她就可以睡着。
蓦然低头,有泪落下。
每每谈到儿子时,董敏就会忍不住红了眼眶,眼泪大颗大颗地从眼眶滑落到医用口罩上。虽然在同一个城区,也相距不过3公里,但是董敏却已经10多天都没有见过儿子了。这还是儿子自出生以来第一次与她分离这么长的时间。
每晚回到住处,翻看着手机里儿子唱歌的视频,董敏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不是我真的‘狠心’,一则本来我每天都非常忙,确实没有时间;二则我在危险的‘一线’,家人也有担忧。”董敏说,现在的不见是为了以后更好地相见。
“我相信儿子会理解我,现在的我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董敏说,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疫”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诊断、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和被污染环境消毒。在这五个环节中,除了救治环节由临床医生承担外,其余四个环节均由疾控人员负责。“大家都是一样的辛苦。”
从2009年开始参加工作起,董敏就在传染病防治科一干就快11年。这是一个卫生应急任务很重的工作,是在危险的“一线”。
“每个工作都需要有人来干,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不只是我,我相信每个东坡医务工作者都是这样的。”11年来,董敏“冲锋”一线,认真对待每个问询调查,认真撰写每份上报报告。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所有在平凡健康服务岗位上的工作者,都必须当好东坡区的健康‘守门人’!”东坡区卫健局局长吴静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