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眉山市分会场活动回眸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0-23 10:28:12

责任编辑:罗思源


  多彩非遗 让生活更美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眉山市分会场活动回眸

  眉山网记者 王丽 雷卓鸣 文/图

  10月17日——22日,大美眉山·非遗之旅——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眉山市分会场活动在眉山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分会场活动是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10个市州主题分会场之一,是眉山建区设市以来规模最大、非遗传承人参与人数最多、参展非遗项目最丰富的一次非遗盛会。活动围绕“传承多样文化,创享美好生活”主题,注重“国际风尚、中国风范、眉山风情”,开展了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实践和体验活动,全面展示了眉山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

  今天,请跟随记者的镜头,来回顾这场盛会的亮点。

2.JPG

  “锦绣眉山”大巡游。眉山网记者 雷同 摄

  【关键词一】

  国际风尚

  ——五洲风情荟集眉山

  白玫瑰高地舞蹈团表演的苏格兰舞蹈,伊朗纳瓦音乐团表演的传统音乐,斐济Kabu niVanua表演团(寓意“晨露”)表演的夏威夷风格舞蹈、传统斐济舞蹈,马来西亚的娘惹舞……10月18日,市会展中心,伴随着一曲曲音乐,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国外艺人带来了一个个充满异国情调的表演。

  浓郁的国际范,正是本届非遗节的突出特点。开幕式当天,以《五洲风情荟眉山》为主题的非遗表演在市会展中心精彩上演,这是我市首次举办以五大洲共六个地区的传统民族歌舞为内容的非遗表演活动。一个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

  MASTER LAI VEIKOSO是斐济表演队伍的带队人,他认为,非遗节这样的节会既能让所有人共享多彩非遗魅力,也推动了非遗的传承。“我们的舞蹈来源于历史,也可以说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就是舞蹈。”

  再看看外国友人是如何玩转非遗节的。

  “以前从未看过如此精湛的技艺,这项技艺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10月21日,来自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的哈马德瓦利耶夫·布拉特·津努罗维奇在市会展中心逛了一圈后意犹未尽,还上前体验起洪雅雅纸的制作。当天,他和几位同伴通过现场参观,并参与体验非遗项目,了解眉山非遗文化的历史、特色风格、工艺流程及当代保护传承的情况,直观感受了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这些非遗技艺实在是精湛,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记住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眉山。”外国友人姆斯弗令·纳伊利·沙库罗维奇对我市非遗文化大加赞赏。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分会场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我市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对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增进中外文化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8.jpg

  五洲风情荟集眉山。

  【关键词二】

  中国风范

  ——传统文化魅力再现

  青神竹编、钦斋泥塑、彭山糖画、仁寿陶艺、洪雅雅纸、丹棱木雕……六天活动里,眉山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汇聚于此,现场展示非遗制作技艺,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陈云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神竹编”的传承人,熟练掌握分层、启篾、分丝等竹编制作本领,在竹编画的制作方面独占鳌头。“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青神竹编技艺达到高峰,从普通的生活工具演变为艺术品,衍生了彩色竹编,使竹编技艺刷新历史,成为国际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云华一边翻腾着手中的篾条,一边说:“我们的非遗‘编’出了美好生活!”目前,青神竹编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既承载着过去,也牵引着现在和未来。

  仁寿抬工号子来自远古,它是劳动人民繁重体力劳动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优秀民间文化;

  丹棱唢呐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唢呐南派支系之一,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洪雅复兴耍锣鼓,诞生于2200年前,楚韵与羌风在这里碰撞并实现融合;

  ······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展现着眉山悠远的历史文化,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千百年前。“通过这次零距离接触,真实感受到了大美眉山非遗的魅力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来宾细细观摩着非遗作品,并不时发出赞叹。

  据悉,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唢呐之乡”“中国民间台会之乡”。目前,我市共有非遗资源项目189个,其中口头文学34项、民俗10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音乐22项、民间舞蹈21项。

  非遗传承人正在制作糖画。

6.jpg

  竹编舞龙。

  【关键词三】

  眉山风情

  ——非遗巡游走进群众

  15支队伍,520余人。10月18日下午,一场“锦绣眉山”大巡游活动拉近了非遗与群众的距离。

  这是眉山建区设市以来表演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展示项目最丰富的一次非遗大巡游。

  活动从泡菜广场出发,终点设在眉山会展中心。在1公里的巡游路程中,巡游展演方队依次展示了青神竹编、川剧艺术、东坡剪纸、复兴耍锣鼓、致雅堂火绘、彭山板凳龙、青神牛儿灯、丹棱传统婚嫁民俗、丹棱唢呐、子午门武术、仁寿抬工号子、中山狮舞等眉山非遗和民俗项目。

  牛儿灯。

  这是眉山深厚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是最具眉山特色的文化记忆,饱含着眉山人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是展现眉山人民幸福生活的“民俗画卷”和“年轮记号”。

  整个巡游展演,不仅用演艺的形式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典雅深邃的内涵,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向观众们传递了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化薪火的目标。“没想到我市文化底蕴那么深厚,看到各区县的非遗文化感觉非常精彩,为大家‘打call’。”看完大巡游后,市民王曦感慨道。

  在彭山区文化馆馆长陈伟看来,这样的机会值得珍惜。“通过这样的活动平台,展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人们心中树立了非遗项目的艺术形象,能够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陈伟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宣传,可以让各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发展,最终成为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川剧艺术。

7.jpg

  传统婚嫁民俗。

  【关键词四】

  保护传承

  ——融入生活全民共享

  “我自小就接触锣鼓响器,学习了十几年。”10月17日,洪雅篇主题宣传日活动点,29岁的朱霞颇为自豪,当天,她在现场展示的非遗项目获得了一致好评。“为了发展复兴村的旅游以及将文化传承下来,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我们也会大力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朱霞说。

  来自东坡区的赵建华夫妇是市级非遗项目“赵氏核桃糖”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两人边干活边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自己的技艺,“赵氏核桃糖”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创新传承至今,“未来,我们希望能让这项技艺走向世界。”

  非遗,在保护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人是灵魂,她的成功需要非遗人心、手、眼的统一,需要团队熟能生巧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更需要代代传承的坚守。

  近年来,随着全市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逐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等各种方式,对全市非遗名录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以传统节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非遗节等为契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等丰富多彩的传习活动。

  在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活态”载体——传承人方面,为破解传承人年老体弱、人走技失的困局,我市不断完善传承体系,认定命名了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拥有省级项目传承人11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92人),各区县也建立了本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市还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优秀展演奖、优秀表演奖、太阳神鸟铜奖、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展览奖、太阳神鸟金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54岁的省级非遗项目丹棱唢呐代表性传承人杨家文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