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10-17 10:43:37
责任编辑:陈敏
——眉山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非遗文化,绚丽璀璨。10月17日至22日,大美眉山·非遗之旅——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眉山市分会场活动举行。青神捻条画、刘氏匾联木刻、仁寿石刻、彭山剪纸、赵氏核桃糖等非遗项目将集中亮相,共同演绎一场非遗交流的盛会,全面展现眉山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彰显眉山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
189个非遗资源项目 四级非遗保护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既承载着过去,也牵引着现在和未来。
刮青、齐口、开块……经过数道工序,青翠的慈竹在竹编工人的巧手中变成薄如蝉翼的竹篾,变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继而变成竹艺术作品。这就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神竹编。
眉山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唢呐之乡”“中国民间台会之乡”。全市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已经建立,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省级17项、市级49项。全市共有非遗资源项目189个,包括口头文学34项、民俗10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音乐22项、民间舞蹈21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留古老的韵味和魅力的同时,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焕发出了新的风采。承载和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国际竹艺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摩学习竹编技艺;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丹棱唢呐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幸福古村的表演项目之一……全市120余处景区、景点中不乏非遗的身影。
多措并举重保护 非遗迸发新光芒
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的绚烂光芒,离不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为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加快推进建设数据库,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图片等各种方式,对全市非遗名录项目进行真实、系统、全面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迄今为止,共普查非遗资源项目189项。市政府公布了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共6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省级名录17项、市级名录49项;各区县共公布非遗项目79项。市和区县将本区域内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尤其是在保护传承“国”字号非遗文化品牌青神竹编方面,我市更是下足了功夫——
突出政府主导,形成保护合力,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和“文化立市”战略实施意见,项目保护经费纳入两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用于研发、交流、教学、展示展演等保护传承活动;注重人才培养,增强传承能力,抓授徒传承、抓培训传承,目前,青神竹编在当地授徒达2000多人;坚持工艺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高校、专家等合作,不断研发制作出可实用、能收藏、能升值的竹编工艺新品,并在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上求突破;搭建交流平台,扩大对外影响,同时鼓励和支持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青神竹编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推介传统工艺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扩大非遗产品的社会认知。
代代传承不忘本 非遗助力促发展
目前,青神竹编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2名,县级传承人10名。先后研发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套绘竹编、竹编家具六大类八大系列3000多种产品体系。2017年,“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在青神成立,青神竹编成为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典型。
保护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记忆。我市认定命名了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项目传承人11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92人;坚持以传统节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非遗节等为契机,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眉山民间文化技艺广场汇,眉山非遗展示展演,非遗摄影大赛,瑞丰龙舟大节,三月三朝山会,五月台会,竹文化节等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和技艺代代相传,逐步成为了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