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2-14 10:08:59
责任编辑:罗思源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做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农业农村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眉山网记者 殷勇
2月12日,东坡区广济乡丛林村,薄雾散去,暖阳洒满整片山坡,放眼望去,漫山的柑桔园里生机勃勃。该村45岁村民王世林种了13亩柑桔,全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谈起柑桔对其生活的改变,王世林感慨道:“发展柑桔种植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仅盖了楼房,还开上了车子,在城里也买了房子。”
农村有产业,农民能致富。“今年种植了200亩左右的泡菜原料,除去成本,收入大概在15万元左右。”说起去年的成绩,张志强言语里充满着自豪。张志强从2016年起开始在中国泡菜城的万亩泡菜原料基地流转土地种植泡菜原料,目前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聚焦泡菜、调味品、晚熟柑桔等主导产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特色农业品牌,力争创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从柑桔产业到泡菜产业,从产业兴旺到农民幸福……对标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会议精神,夯基蓄势,掀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干热潮。
聚焦主导产业
加快农业园区建设
春节前夕,记者在东坡区广济乡看到,村庄被漫山遍野的晚熟柑桔树包围,果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实,煞是喜人。宽阔的水泥路在山间延伸,两旁是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广济乡党委书记李翔介绍,水果产业是该乡的主导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地各类水果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余亩,其中柑桔和脐橙等种植面积占70%以上,水果总产量8.5万吨,年产值5.87亿元,全乡人均水果销售收入达2.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柑橘之乡”。
聚焦主导产业,正是眉山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落实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眉山在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中,将坚持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支撑,不断优化都市现代农业产品供给,不断做强优势产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做强眉山的晚熟柑桔产业,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三百工程”强力推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的意见》,力争通过全市努力,晚熟柑桔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三百工程”的建设目标。
不止晚熟柑桔产业,我市还着力聚焦泡菜、竹编、调味品等优势产业,以产业为基础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特色农业品牌,力争创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强市’为抓手,通过规划先行、项目实施、考核激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全面推进“园区+”。推进“园区+城市”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中国泡菜城示范园、国际竹艺城示范园、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配套建设涉农技术研究院、检测中心、博物馆等设施。推进“园区+新村”协同发展,力争2022年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000个以上。推进“园区+基地”统筹发展,推动形成“2111”示范园区大格局,即20个万亩晚熟柑桔示范园、10个万亩果茶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万亩粮油绿色发展示范园、10个中国西部淡水鱼苗示范园。
打造美丽乡村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启动美丽眉山·宜居乡村建设,纵深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定引起广泛共鸣。“原来卫生无人搞,现在大家齐清扫。村民自治交点钱,生活环境换新颜。”这是丹棱县龙鹄村村民在谈到环境治理前后的一句顺口溜。
绿水绕村,金色的不知火压满枝头。农户院坝、村道整洁干净,目之所及很难见到垃圾的存在。在通往乡村的公路沿线,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分类垃圾房……这是记者近日在龙鹄村看到的场景。
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7年前的龙鹄村,可以用垃圾围村来形容,一到夏天就散发出腐臭气味。自从采取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模式将垃圾绿色处理后,龙鹄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
从垃圾围村到美丽乡村,龙鹄村的华丽转身是我市美丽眉山·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接下来,我市还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积极构建农业绿色生产制度,深入实施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战略,抓好土壤、水、空气源头治理,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百村示范行动”,积极推进乡村“厕所革命”,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我市农业农村领域将全面贯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加强党的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等方面聚力聚焦、攻坚突破,市级财政对乡村振兴投入每年增长25%以上,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都市绿色农业强市”为抓手,通过规划先行、项目实施、考核激励,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