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文化立市五周年专题报道之综述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2-04 10:32:38      

责任编辑:


眉山文化立市五周年专题报道之综述
 
文化立市 五年回眸
 

金碧辉煌远景楼。周军 摄
 
刘寅
 
2011年11月,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如今算来,已走过了整整五个年头。如果把这五年比喻为文化立市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文化立市”已然抵达乃至超越了当初定下的目标。这五年来,无数的惊喜让我们为之惊叹;流淌在眉州大地的绿色与诗意,更让我们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中重新寻获了我们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同样,一座城市的崛起,也总是与文化崛起同步的。
 
文化立市,首当立城!在市委规划的“东坡文化核心区”内,包括东坡宋城、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两宋荣光”眉州大道等一系列彰显着历史符号的仿古建筑群,正成为眉山的城市新名片。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的“三大工程”建设,更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丹棱县建成了大雅堂文化公园,青神县建成了江湾神木园、竹文化湿地公园,东坡区建成了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彭山区建成了千亩滨江文化体育湿地公园,仁寿县中央水体公园、洪雅县“引青入城”工程中也充分植入了文化元素。可以明见,文化与生态,正指导着眉山全境的城市建设理念:古典与绿色交织,勾勒出一幅饱含着人文诗意的山水画卷。在当前全社会大力倡导优秀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主旋律中,眉山的城市建设,无疑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产生了最强烈的共鸣。
 
文化立市,无业不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便是文化立市战略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我市现已形成的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与农村“30分钟城市服务圈”的全方位覆盖下,从城市居民到农村百姓,无不受惠于文化的浸润。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体设施上档升级,基层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全面铺开,真正实现了“文化无死角,惠及千万家”。同时,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本土文化品牌,年复一年的中国泡菜节、竹文化节等,使得东坡泡菜、青神竹编等本土文化品牌昂首走向全国。文化事业的全面建设,构筑了和谐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眉山经济转型升级。双业并举,更将为眉山人民迎来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图景。
 
文化立市,根在立人!作为三苏故里,眉山从来不缺文艺人才,他们游走于华夏大地,也将眉山二字带向了大江南北。当下的眉山文化人,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著名作家刘小川先生在眉山以及全国各地宣讲中华优秀文化;著名画家何学斌女士年复一年地资助眉山贫困儿童;市书画家协会、心连心艺术团等团体更一如既往地担当着“送文化下乡”的主力军。当前的眉山社会,正不断汇聚着自上而下的文化之风;而在春风吹过的土地上,如基层文艺团队、校园文化人才、青年文艺生力军等新兴文化力量正不断显现,更自下而上地为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市委、市政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着力培养精艺勤业的眉山文化人;着力壮大基层文艺人才队伍;着力培育知书识礼的文明眉山人。以文化人,接力传承,方能使我们这片土地生生不息。
 
五年弹指一挥间,文载眉州勇向前。在我们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一条清晰的血脉贯通其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无所不包,且无处不在。它永远印证着这样一句话:“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