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三力融合”驱动 青神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显实效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11 09:46:36      

责任编辑: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你们好,请问有什么事需要办理?”4月1日,近10位群众进入青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青神县综治中心),综合导引窗口工作人员立即迎上。 “今天收到村上通知,让我们从外地回来办理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但是到了现场却没有专人办理,我们就想问下这个事到底怎么解决?”一位群众情绪激动地说着。 “不着急,请稍等,我们马上处理。”工作人员立即将情况上报县综治中心副主任。经核对联系,不到10分钟,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带领群众去办理了相关事项。

  “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已经成为青神县群众的共识。“我们综治中心充分融合“部门、社会、基层”三股力量,巧解纠纷,如青神竹编的三绞篾包口法,把矛盾纠纷牢牢兜办到底。”青神县综治中心主任表示。

  截至3月底,青神县综治中心已接待群众339人次,受理办理事项173件次,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83%。2024年,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1%,12345热线投诉同比下降11.62%,无命案等极端案事件发生,为全县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发挥了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何容 眉山融媒记者 杜欣谚 文/图

  部门力量聚合

  筑牢矛盾化解“主战阵地”

  “又来看这块地哦?”“对啊,天气暖和了就可以修了。”近日,面对村民的询问,青神县一乡镇某村的罗某笑意盈盈地答道。回想起三个月前还住在临时搭建的木棚里,罗某十分期待新房建成。

  其实,“有屋能居”是罗某藏在心底5年的心愿。罗某早年作为上门女婿与妻子结婚,居住在老丈人家,后生病丧失劳动能力,2019年夫妻离婚,共同居住的房屋因是老丈人修建,最终法院判决房屋所有权归其前妻一家,前妻补偿2万元给罗某。但2万元根本建不起房,罗某也没有经济收入支撑建房,故一直未搬离。2024年,法院强制执行后,罗某只能搬离,在屋旁搭建一个简易木棚居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2024年11月,青神县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中心入驻部门共同商议解决,经大家出谋划策,确定由公安为罗某预分立户解决无单独户口不能申请宅基地问题,住建协助办理无房户危房改造项目解决建房资金问题,乡镇综治中心帮助协调宅基地和过渡期居住问题。

  该事件的完美解决,得益于青神县综治中心将纠纷调解、信访诉求、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资源力量打捆,最终实现“集约化”整合。

  在青神县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区、法律服务区、纠纷调解区、心理服务区和分析研判区等5大功能区分区布局,接待大厅设置有综合导引、纠纷受理、信访接待等8个窗口,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人社6个部门常驻,住建、卫健等部门按需轮驻。

  据悉,青神县委政法委制定出台《青神县综治中心运行规则(试行)》,以平安建设考核为抓手,吸纳调动分散于各部门的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仲裁组织以及维权站等力量,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格局,搭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行政复议、诉讼、仲裁、公证等高效联动的支撑平台。

  社会力量融入

  激活矛盾化解“一池春水”

  3月1日,青神县综治中心接到消息称,青神籍男子黄某与妻子存在婚恋经济纠纷,扬言报复行凶。随后,中心立即摸排情况,经研判分析,该纠纷双方当事人均存在法治意识不强、心理偏激的问题,调解难度极大。为尽力促成调解成功,中心制定详细调解方案,在召集法院、公安、妇联、乡镇等部门参与的基础上,还专门邀请了专业律师团队、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类的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

  3月14日,调解当天,在调解室经过近6个小时的心理疏导、普法讲解、双方调和、速裁判决,最终成功化解。拿到《离婚证明书》后,双方当事人心里郁结消散,各自回归到正常生活。

  “由于双方当事人的认知、心理和性格问题,我们中心和公安、乡镇等部门初评时,是没抱多大希望的。这次能够这么成功,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青神县综治中心主任感慨道。

  据悉,为充分调度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在《青神县综治中心运行规则(试行)》中明确,凡由中心邀请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社会力量,且调解成功的,均参照《青神县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标准兑现酬劳。

  在青神县综治中心,只要通过备案,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便可进驻中心开展工作。“我们作为律师,除了中心需要我们的专业法律咨询外,我们也需要从中心未调解成功的纠纷中寻找案源。”在青神县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座谈会上,一名律师对中心这一“双利”措施表示充分赞同。

  今年以来,青神县综治中心已邀请律师、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参与调解婚姻家庭、工伤保险、劳资欠薪等矛盾纠纷12场次,成功调解8件。

  “社会力量如源头活水,以分布广、力量强、方式活的优势,激活了我们中心矛盾纠纷调解的‘一池春水’。”青神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基层力量延伸

  织密矛盾化解“千结网兜”

  基层一线始终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

  2024年12月17日,青神县一网格员上报:“某小区居民与物业因房屋漏水维修问题引发纠纷,双方情绪激动并有过激之言。”

  接报后,青神县综治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分析研判,大家认为这是一起较为简单物业纠纷,随后派单给事发街道。经街道组织社区干部、调解员和网格员调解,双方于2025年1月达成和解协议。

  针对矛盾诉求量大面广、零碎分散等问题,青神县综治中心主动作为,采取“线下+线上”方式全量收集,线下在综治中心设置窗口,无差别登记受理,依托专职网格员、微网格员及议事院坝等,全面采集信息;线上打通网络、电话等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每月开展全县矛盾风险形势分析研判,汇聚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扫黑除恶举报专线等信息,系统梳理、甄别分类、组织办理,织成一站收、全面兜、多元办、跟踪管的矛盾风险“大网兜”。

  通过分级调解、分流化解、跟踪督办、办结反馈、考核评价等方式,实现了9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道),10%的矛盾纠纷在县综治中心得到多元化解。

  据悉,青神县构建以县综治中心为核心,以7个乡镇(街道)为牵引,以5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以邻里百家、桔香驿站等340余个林盘、湾头院坝为哨岗,全面发动301名基层调解员、1835名网格员奔赴在农家院坝、田间山垅、街头巷尾,始终将矛盾纠纷牢牢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让群众的每一个矛盾诉求都能在这里得到一个‘说法’,让群众的每一个困难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解法’,是我们综治中心的工作目标。”青神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