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3-15 14:39:24
责任编辑:雷尧
近年来,青神县按照“四变促三效”模式,强化农村水网建设,有效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效能效率,有效疏通田间“毛细血管”,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做到了加快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什么是“四变促三效”?一起来看看。
在青竹街道程家嘴村,新改造的农业灌溉“大动脉”——鸿化堰南干渠已于3月4日完成。
南干渠整治工程是鸿化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后,鸿化堰灌区取水量约为42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将达到5.7万亩,其中改善灌面5.05万亩,新增灌面0.65万亩。
同时,在白果乡官厅水库坛罐窑村沟渠段,工作人员正手持铁锤、铁锹等工具,分工协作,砍树枝、割杂草、清淤泥,全力对渠道内的杂物和渠道两旁的杂草杂树进行逐一清除。
“此次修沟清淤工作计划于本周内完工,从而保证官厅水库灌区1000余亩育秧用水需求,让春灌不停水。”官厅水库服务站副站长黄友洪介绍。
今春,复兴水库、青龙水库、官厅水库等灌区干支渠维修养护工作共计完成142公里,涉及灌面5万亩。在青神,间歇供水变长年供水,日益增密的水网让农业用水流得畅,让丰收水润泽田畴沃野。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既要建大动脉,又要畅通末梢。
高台镇百家池村是青神晚熟柑橘核心产区,现有优质果园近5000亩。过去这个地方,一直是利用沟渠引流灌溉。
百家池村5000亩果园随时都能“喝”上水。
“我承包的50亩地,过去靠小水渠来灌溉,用水高峰或者天干的时候,很多地浇不上水,最困难的一年,果园减产超过10%。”百家池村种植大户刘学明介绍,沟渠引流灌溉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很高,每立方米水的运费、维护费加在一起超过10元,按每亩地浇灌一次需要12立方米水计算,仅此一项,果农在每亩地上的用水费用就超过120元。
遍布田间的水网“毛细血管”。
近年来,青神县大力推广“变沟渠引流为管道引流”模式,2023年,百家池村启动沟渠引流改造工程,建成10公里管道,管道成本从传统沟渠造价150元/米降至50元/米,且输送过程中水渗漏和蒸发大大减少,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截至目前,青神县共计建成输水管道435余公里,覆盖13余万亩土地。
有了密布的管网,再配合新建在山上的16口蓄水池,百家池村的水流可以一直延伸到更远更高的土地。
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介绍,百家池村的果树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丘陵区,只靠山下的蓄水池引流,远远不够。把蓄水池建在山上,再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供水网络,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所有的田块都能“喝饱”水。
建在山上的蓄水池。
“下一步,我们将再新建10口蓄水池,并探索智慧化精准灌溉,进一步降低群众使用水的成本。”刘如祥表示。
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在西龙镇万沟村的茶园里,茶农们趁着大好春光,背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双手轻轻一捻,采摘下早春第一“鲜”——春茶,勾勒出一幅春日采茶的丰收图景。
据了解,春茶发芽率对水分要求高,西龙镇的茶园大多为丘陵地貌,土壤水分不足制约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以往,茶农们采用的是传统抽水灌溉,很耗费时间和人工。村民李继刚就有这样的烦恼:“以前浇水施肥需要请周边的村民来帮忙,成本高不说,有时几天也浇不完整片茶园。”
万沟村通过在茶园里安装上“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将肥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喷头喷洒到茶树的叶面上,不仅能够省时、省工、省肥、节水,还能提高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亩产效益。
李继刚去年装上了喷灌系统,非常方便,早上把“水龙头”一开,就可以去忙别的事。据他介绍,现在每亩能增收上千元,李继刚承包有120亩茶园,这样一算账,一年仅茶叶收入就能增收10余万元。
“四变”带来的是“三效”:建设成本降低了,管护更加长效了,种植结构优化,而农民的丰收底气也就更足了。
来源丨甄植林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