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4-03-04 11:01:53
责任编辑:雷尧
表面处理作为机械产业领域后端环节,对于多数人而言熟悉且陌生。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产品质量提升、使用寿命延长、外观效果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其表面处理特别是电镀工业的废水,如何实现达标排放,却是今天各地在制造业生产中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特别“棘手”、关注度高的问题。
如今,在四川青神经开区核心区,随着金茂源(西南·青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西南表处产业园)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开园投产,这一“棘手”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
2月28日,记者在西南表处产业园采访时,耳闻目睹了这里在国内首创地下综合管廊,通过17根地下管道“净化”之旅,让表处废水60%回用,40%达标排放的“秘诀”。
“目前,西南表处产业园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内首创达到了17根,成为处理工业废水分类程度最高的园区。”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理事长马捷说。
园区超前布局,成全省第一个手续完善并建成投产的表面处理园区。
国内首创地下综合管廊
让表处废水60%回用,40%达标排放
众所周知,电镀工业废水是工业废水里最难处理的,因为它含有重金属。
记者在西南表处产业园一期地下综合管廊现场见到,入口处,一阵潺潺水流声惹人注意,“这就是我们已经处理好的工业废水,水质清透。”四川金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勇说,这些已达标处理好的废水将经过10多公里路程排放至岷江。
“目前,我们这里达到60%的回用,40%的达标排放。”周小勇说,这得益于我们采取地下综合管廊这套国内首创的自主创新专利,它也正是我们园区制胜的“关键法宝”。
园区工作人员检查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管道。
记者随周小勇进入地下2层见到,一条400多米的长道笔直拉伸,污水收集管道、给排水管道、强弱电管道等分别由下至上分布。其中污水收集管道共有17根大小不一的管道,每一根上都清晰地标注着“含铬废水、含镉废水、综合废水”等字样。
“这些收集进管道的废水通过无动力自流方式,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在汇合点汇合,再进入到污水集水井。”周小勇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园区在规划上提前设计,中间低、四周高,废水靠落差流入,打破了传统的泵送模式,这样也可以完全杜绝废水的跑冒滴漏和二次污染。
“仅一期2.2公里的管廊框架,我们就投入4000余万元。”周小勇说,建地下管廊的方式不仅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节约资源,而且还进一步推进了园区与企业、管理与服务之间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对保障园区生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综合管廊,废水处理中心这个园区最为核心的地方同样让人惊叹。污水提升系统污泥转运区、生化系统、离子交换系统、物化系统、回用水系统……这些表处废水关键环节分布在各层。
园区把废水分为漂洗废水与高浓度水两大类,共计17类废水。每类废水根据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环保设备和工艺技术大幅削减水污染物排放量,促进废水治理碳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
一般表处废水通过管廊收集到集水井后,再到废水处理中心,经过物化—生化—深度氧化—离子交换等多种工序。而有些废水要经过多轮处理或者交叉循环,工艺路线更长,最终才达到60%的回用,40%的达标排放。
超前布局从源头管控
让入驻企业一心一意抓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工业产品需要用到电镀工艺的占了70%,如果延伸至表面处理占比将超过80%。
“电镀和其他工业环节最大的区别是需要使用重金属。”周小勇说,电镀工艺是把重金属的涂层,通过电化学的反应把它附到金属或者非金属的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而这些工艺所产生的废水,就是园区所需要处理的“源头”。
由四川金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西南表处产业园,是中国大型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运营商——在香港上市的金茂源环保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第四个建成运营的表面处理园区,也是全省第一个手续完善并建成投产的表面处理园区。
入驻企业员工正在进行导电氧化环节。
园区在眉山青神当地布局,眼光不仅仅局限于电镀,而是向表面处理延伸。而这也是目前全国多地园区最大的短板局限。
“我们园区一开始就超前布局,在新建每栋厂房前就在地下综合管廊架设好管道,不仅表面处理工艺企业全部可以入园,甚至表处工艺企业的上下游都可以一起入驻园区来专心生产,而其产生的工艺废水就由我们园区统一集中专业处理,从而降低环保安全风险,达到国家环评要求,最大限度控制对外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周小勇说。
据悉,在西南地区虽也有类似的“厂中厂”,但他们都只做“电镀”,并未向表处延伸,这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过去很长时间,大众对我们是有误解的。认为我们是‘包租公’只收租金,是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的园区。”周小勇说,其实如今恰恰相反,园区不是来造成污染的,而是来解决污染的。园区的延伸服务早已今非昔比。
对此,园区入驻企业四川聚力润泽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深有感触,该公司自去年8月入驻以来,每天30余名工人,分布在3条生产线上进行着镀金、镀银等工序。
“以前是粗放型管理,废水仅有4根管道,无法满足企业排放需求。”该公司副总经理纪林介绍,进入园区后,标准由以前的4根增加至13根,企业只管抓生产,后端问题全部由园区处理,确实让企业省心不少。
园区现已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一期 ,以及风控指挥中心、危险化学品仓库、热动力中心、综合楼、水体风控中心、检测中心等。
“从去年12月开始排水,已运行3个月时间,通过各项指标检测对周边环境及排水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很多都是超过当地排放标准。”周小勇说,园区在线检测系统,均与相关部门联网联动,相关部门可随时查看企业数据,园区有100%的信心做好表处后端,为加强区域内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目前一期已有50%入驻率,达到70%入驻率后将启动2期项目建设。”透过园区自主打造的安全环保管理远程指挥控制系统——绿色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周小勇认真查看着屏幕上的各环节,他要把园区“源头监管、立体布局、分质分流、可视可控”理念贯穿到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让政府放心、百姓安心、企业开心,用行动书写园区“创行业标杆,树治水典范”的新愿景。
入驻企业一心一意抓发展。
“园中园”催生产业蝶变
“工业上楼”颠覆传统改写历史
细看西南表处产业园落户轨迹,它是西南乃至全国表处行业“园中园”的典型代表。从去年5月投产至今,园区现已签约28家企业,入驻21家,15家已试生产。入驻企业的产品主要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镀种主要以镀金镀银为主。
在这个“园中园”发展模式中,青神县充分发挥政府、园区、运营主体和企业四方作用,引进表处同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根据运营主体方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配套,改变了各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式发展、集聚发展。
“通过‘园中园’模式,以我们产业园区为主体,有效克服了企业自行拿地、自行建设带来的经营精力分散和开发周期过长等问题。”周小勇分析道,园区还集中统一供电、水、汽,极大地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只需“拎包入住”安装设备,无后顾之忧向前发展。
园区与企业关系如同“鱼水”关系。企业入驻园区后,园区将提供技术指导、管理、金融、保险等集中服务。通过专业化、集中化管理,极大限度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将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大大压缩。而这也是园区在行业里成熟专业的体现。
目前园区所有的环保设施建设都提前布局,远超目前行业标准,“着眼往后10—20年,即便今后提标也完全不怕。”周小勇说。
四川青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肖杰峰说,西南表处产业园是青神县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的示范项目。园区的建成投产,有效解决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制造业电镀产业配套能力不足问题,已成为西南地区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基地,让这个“不起眼”的后端配套项目实现产业蝶变。
在园区内行走,诸多细节还引起记者注目。细看每一栋厂房,每层设计都十分讲究。其中每层吊装口是园区“工业上楼”的“开关”。
“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一层楼,这就需要运输大件设备,而这个吊装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小勇说,一期厂房是地上4层,而污水处理厂则是地下2层,地上4层。每栋建筑主要以“面对面”“背对背”两种类型为主。
“‘面对面’是为了保障人、车、货物的进出,‘背靠背’则是为了确保应急通道的顺畅。”周小勇说,这些厂房都是园区绝无仅有的特色,厂房层高首层10米,2、3、4层层高8米,楼面承重可达2吨,而这些是普通工业厂房根本无法比拟的。普通的商品房承重是300公斤,一般工业厂房承重是500公斤,再高一点是1吨。
而该园区做到了2吨,是目前电镀工业厂房国内标准最高的园区,最大限度地满足表处行业工艺企业的产线需求。在解决好“除废”问题的前提下,“工业上楼”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率。
据统计,园区仅容积率就达到了1.6,土地集约度高,完全颠覆了表处行业传统,成为西南地区改写行业历史的首家园区。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永亮 王琴 古良驹
制图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