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10-09 15:34:23
责任编辑:雷尧
“修路搭桥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不管有无补偿,我们都会尊重群众的商议结果,并认真引导农户按政策办理。大家都同意的决定,能大大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近日,在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党委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宋建国通过“微网格+调解”,妥善化解了一起村民之间的邻里矛盾。
在杨场镇,像宋建国这样的人民调解员还有很多,他们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了生动注脚。近年来,杨场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一线,通过硬件打造、机制建立、完善制度等措施,全年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以上。
“许多看似很小的事情、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激化。”此前,古井村由于两条公路修建赔偿问题引发了纠纷。
不同项目赔偿标准不同,针对受益农户的此类异议,先由微网格长组织受益群众代表针对标准讨论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可行性方案,最后召开坝坝会,统一思想。真正做到众人参与、众人商议、众人监督。
近年来,杨场镇以“联户调解机制”为基础,探索“微网格+调解”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以30户为限,划分微网格,将联户调解员转为“微网格长”,构建了包含329个微网格的精细管理体系。
古井村微网格群众在联户调解阵地协商水渠维护事宜。
“随着村级发展,微网格和联户调解的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现已扩展到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社情民意收集等方面。我们重点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债务纠纷、林地纠纷、邻里纠纷等重点领域容易引发民转刑的风险苗头开展全方位、拉网式主动排查,平均每年排查风险隐患300余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据杨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鸿介绍,目前杨场镇已构建起以8个村级调委会为主体、各个村民小组为分支、329个联户微网格为协同的“1946”矛盾调解网格体系,制定《联户网格调解工作制度》《联户长工作职责》,实行“金字塔”式层层调解,实现“有事家中聚、民众自己议、事务共同办”的小网格自治模式。
“2016年,杨场镇的某个项目因租用业主自身原因导致停滞,部分群众拿不到土地租金,反映特别强烈。”宋建国回忆。
为此,他组织成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诉讼代表团,依法依规进行法律诉讼,最终与租用业主解除租赁合同。随后,组织村两委制定方案,党员、村民代表和村组干部带头进行土地流转,收集农户需求,与老百姓讨论解决办法。在各级组织共同努力下,古井村顺利引进新业主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百姓忧虑也得到妥善解决。
组织协商,化解矛盾。
从那一刻,宋建国就开始思考“如何将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如何用活用好‘枫桥经验’,从根源上减少基层矛盾”,最终摸索总结出“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的基层治理理念。
在此基础上,杨场镇立足实际,打造起“1+1+N”的巡防模式——即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多名志愿者的联勤联巡联控治安巡逻队,每周开展3次以上场镇街面巡逻、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服务群众、社会面宣传等治安巡逻,全方位守护群众安全。
近年来,杨场镇依托司法所,有效整合综治中心、矛盾中心、网格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硬件资源,引入纠纷调解、信访诉求、法律援助等软件资源全面入驻,标准化建成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此外,杨场镇坚持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长远,着力构建驻班接访包案化解、公共法律服务闭环管理、“公调对接”“诉非衔接”等联动治理、系统治理的高标准机制体系,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根本遵循。
现场化解群众山林土地纠纷。
“您的疑问我们马上会安排专业的人来解答。”“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联络我们哦!”杨场镇采取“立体式”“浸润式”“分众式”三式模式,持续选优配强排查调解工作人员,联动人民调解员、网格长、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多支力量汇聚形成高质量的综合性排查调解队伍。全镇共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1人,法律明白人24人,网格管理人员329人,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一个矛盾可能当时大家确实协商好了,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案结事了无隐患才是真正的目标。”杨场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陈斌说道。杨场镇坚持全覆盖地对已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回访跟踪,及时掌握当事双方思想动态,关注事态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积极了解当事人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做到回访率100%,不断巩固纠纷调处成果。
在完善的运行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和创新的运作流程之下,杨场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果斐然:杨场司法所先后获“全国模范司法所”和省级“枫桥式司法所”荣誉,杨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省级五星级调委会”,杨场镇古井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市级四星级调委会”。今年全镇已高效率调处重大矛盾纠纷70余件,消除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隐患270余起,为组织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基本实现群众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只跑一处地、一条龙处置”。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