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深度聚焦】青神:乡村振兴梦 照进百家池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7 16:41:08      

责任编辑:雷尧


从青神县城沿着岷东大道驱车10分钟,前往高台镇百家池村,沿途一路风光:硬化的村道两旁,沿路栽种的绿植花卉蜿蜒延伸,一层、两层的小楼房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半山腰、田坝间,漫山的椪柑林间隐隐露出微黄的柑橘,一幅乡村秋景图跃然呈现。


百家池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特色村”“富裕村”,几年前却全然不是这副模样......


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2年回村的时候,百家池村基本没有产业。”回忆起多年前刚到村上的情景,高台镇百家池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刘如祥记忆犹新。百家池村是典型的浅丘地区,耕地紧缺,老百姓手握1000余亩林地,却无经济效益可言。


2013年底,青神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青神县加快椪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对青神椪柑进行全产业链扶持,将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持椪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策中提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时任百家池村文书的刘如祥受这句话启发很大,决定带领村民“退荒山种椪柑”。“我把政策给大家讲,结合规划给大家描述了村里的发展,我们的道路会变成什么样?产业变成什么样?房屋变成什么样?”刘如祥说,村上给乡亲们描绘了一幅蓝图,让大家共同来打造。


说干就干!2014年正月初三,村两委就逐户给农户做思想工作,挨家挨户搞动员,把核心园区的620户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挖山培土,规模化种植椪柑。


百家池村.jpg

百家池村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上,远眺密布全村的林网、田网、路网、渠网。刘如祥回忆道:当年百家池村的几座山上都是难以踏足的荒山,村民生产生活都在山下,耕地严重不足。虽有水泥路通到村里,但又窄又烂,大一点的车辆就开不进来,村民种了椪柑,也不能及时运到城里换成钱,严重制约了全村发展。


如今,高白椪柑产业环线从百家池村山上山下穿过,可供2辆大货车并排而行。6公里长、5.5米宽的货运观光两用沥青车道与7.3公里长、5米宽的生产便道网络在村里铺开,货运卡车已经能直接开到村里的每一个山间田头。从无到有,从荒山到椪柑林,由不成片到规模种植,由销售难到产品不够销……百家池村的椪柑产业发展起来了。


“真没想到我们村会变得这么好。”当初质疑的村民看着村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道。


“当初对百姓的承诺都实现了,描绘的蓝图变成了现实。”刘如祥激动地说。


小果子成大产业


10月初,百家池村3组的王学祥不时地往自家柑橘果园里瞅,“刘书记,我家有些果子应该可以采摘了,麻烦村上帮我看看嘛。”


王学祥曾是百家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种了多年椪柑,却一直甩不掉贫困帽,2015年3月加入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将他家的种植面积、土壤特性、区域环境制作成了专业的种植档案,精准规划了农资供给,并请来农技师上门,在修枝、疏果、覆膜等关键环节手把手对他进行技术指导,产出的椪柑通过合作社的渠道全部卖出。不到两年,王学祥家脱了贫,家庭年收入增长到6万多元。


特色产业.jpg

特色产业


从脱贫户到产业大户,王学祥从“散打”到“抱团”发展。他所依托的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2月,现有社员178户,其中脱贫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现有种植基地5000余亩,其中标准化兼绿色防控基地2200亩,2016年3月注册“橘香百家”商标,印制了地方特色包装,并创建了电商销售平台。同年修建占地1500平方米、具有400吨货物仓储能力的鲜果冻库。


2017年8月,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被四川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同年11月,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8年,椪柑产业园区荣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称号。2021年5月,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示范合作社。


现代农业.jpg


合作社采用“三统一、三规范” 管理模式,以“统购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引进优良品种抱团发展,使得百家池村椪柑特色产业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精品化发展道路。


为解决小农户劳动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收益少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柑橘品质,百家池村积极探索深化小农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和合作社联合推进“5+4+1”土地托管分成模式,即村集体投入部分资金,农户以土地和果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实接管,统一经营管理并购买柑橘保险,当年果园产值按农户50%、合作社40%、村集体10%比例分配,现已托管果园500余亩,按此机制农户收益相对稳定,增强小农抗风险能力。合作社2021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分红。


小小椪柑果,成了村里发展的特色产业。现在,全村已经有500多户村民种上了水果,走上了致富路,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7000余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2万元。


旧村容焕新风貌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提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腰包里有钱了,我们就应该‘梳妆打扮’了。”刘如祥对村民们提到。2017年起,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百家池村村居面貌迎来了大变样。


美丽村居.jpg

美丽村居


“以前门前是小青瓦房,现在好多人家修的都是两层楼房了。”绿树掩映、花草相连,坐在自家院坝的黄永才看着家门口这几年的变化不断感叹。房屋风貌统一了,灰瓦红檐,白墙上的彩绘更添几分生动;种花种草,安装太阳能路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惠及每一个村民小组。


不定时召开坝坝会,宣传党的政策,讲好百家池村的故事,制定好百家池村的村规民约;“百家讲堂”“百家寿宴”“百家评比”等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增进了邻里间的交流融合,涵育了文明乡风;发动热心村民成立庭院美化队、互助养老服务队等自治组织,每月固定为空巢老人等提供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


“‘百家事、百家议、百家办’,结合传统习俗、地理分布、人口情况等,村党委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微治理’工作机制。”刘如祥介绍道,百家池村以村党委为治理领导核心,打造“微阵地”、培育“微组织”、设立“微基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百家池村现在有了甜蜜的事业、文明的乡风,走出了一条共治共享共富共建的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百家池村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六无”平安村(社区);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改革创新名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为明日梦绘新画卷


午饭后,79岁的罗中明迈着硬朗的步子,来到常去的老地方与老年朋友聚耍。“村里这十年的变化非常大,啥子都变得巴适了!大家腰包也鼓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十年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百家池村村史馆,照片墙、老物件无声地诉说村里昔日的变化史,而百家池村的发展路还在继续。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百家池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号召,积极开展“退草还耕”工作,500多亩“草田”变“稻田”,今年8月水稻喜获丰收。


眼下,村里忙着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次果林退园还耕,目前已腾退土地100多亩,为继续做好“稳地保粮”工作打牢基础。


让林果上山,让粮经填坝。“我们要继续做好柑橘产业稳增长,做好粮经复合园区自主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每一名村民都能获益。”刘如祥讲述着村里下一步的打算。


岷东大道旁,广阔乡村大地上,百家池村即将迎来丰收的金黄果林,这里又将奏响乡村振兴新序曲。


来源丨邓世平 唐沁潇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良驹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