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今日头条

黄河在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社会工作质量 提高精耕善治水平 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24 17:39:48

责任编辑:张莉


4月24日,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黄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始终把社会工作摆在全局重要位置,做好统筹文章、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提升社会工作质量,全面提高精耕善治水平,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斌达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刘海出席。

  会议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彭山区、仁寿县、东坡区苏祠街道、市交通运输局、团市委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黄河在讲话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亲自谋划推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专门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并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中央、省委相继召开社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我们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全面把握新时代加强社会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推动眉山社会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黄河指出,近年来,眉山社会工作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创新,自市、县两级社会工作部门组建以来,工作中也有不少亮点。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工作载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问题。做好下一步社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整体效能,实现“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形成与千载诗书城相匹配的眉山社会工作品牌。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鲜明指向,把服务群众作为价值取向,把统筹协调作为着力方向,把守正创新作为工作导向。

  黄河指出,要全面推进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市、区县党委“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压实组织、社会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四方”责任,积极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织密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统筹力量、摸清家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全力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加强新兴领域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抓好“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摸排管理,加大政治吸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新兴领域基层延伸。

  黄河指出,要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做到强基固本、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建好用好服务平台载体,优化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功能布局,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深耕善治,强化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资源力量下沉,加强基层阵地、力量、服务整合,持续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行动。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理顺县、乡、村三级权责关系,巩固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果,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切实为基层赋权赋能。

  黄河指出,要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不断增强信访工作实效。坚持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常态化开展征集活动,推动更多合理性建议进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流程。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深化拓展“吹哨报到”做法,高效办理辖区内群众诉求。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黄河强调,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要坚定扛牢做好社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凝聚形成党委领导、各方协同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各类要素保障,主动融入中心大局,彰显区域品牌特色。社会工作部门要强化政治机关建设,优化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高素质社会工作干部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工作质效。

  有关市领导,眉山天府新区、各县(区)、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驻眉机构、在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