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专注发展定力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1-14 08:08:30      

责任编辑:


——写在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①


俯瞰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资料图片)徐浩伦 摄

眉山网记者 段小锋 叶宇

今年9月,全球著名智库机构——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表2016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眉山在“中小城市组”227个城市中排名第八,位居四川第一、中西部前三。

消息一出,全市、全省、全国都好奇,眉山凭什么?

答案从过去五年眉山经济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转折性、跃升性变化的事实中不难得到——

过去五年,眉山发展动能得到大释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基本翻番,成功站上千亿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县域经济全部晋位升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增加值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

过去五年,眉山经济质效得到大提升。三产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0年的3.37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是2010年的2.35倍、2.59倍;城镇化率提高7.9个百分点。

过去五年,眉山民生福祉得到大改善。全市全部财政支出中80%以上用于民生,701项民生承诺超额兑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万元、1.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4万人。

这一系列的成绩,是过去五年眉山发展的亮色,必将成为未来五年眉山发展的底色。

转变方式  “转”出眉山发展新天地

“经济总量较小,结构不优,运行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化水平偏低……”2011年11月21日,市第三次党代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李静的一席话,道出了眉山最大的市情。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近年来,眉山始终坚持尊重经济规律,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把突破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眉山主动而为——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需求”拉动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制度变革、要素升级等“供给”拉动转变,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对称平衡,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从2012年起,眉山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五大行动计划”“眉山制造2025”,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推进“4+4”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即通过实施淘汰落后一批、技改升级一批、扩大规模一批“三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化工及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及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全面深化改革。

眉山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在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领域改革探索,扩大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特别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眉山全面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抓好“乡财乡管”试点;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建立了PPP项目库。

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从门类众多到系统集成,从分散发展向集中集约,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五年来,眉山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产业动能更加强劲。

工业强市 挺起眉山发展硬脊梁

眉山之于成都,犹如昆山之于上海。市政府所在地东坡区距成都仅70多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如何在成都这棵大树底下茁壮成长?

“工业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是眉山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书记李静在多个场合说过,“全市要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工业强市,眉山怎么抓?

抓总量。高点起步、高端切入,千方百计优化整合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工业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发展中实现量质双提升。

抓结构。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品牌化。

抓创新。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良性互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抓园区。加快工业布局结构调整,整合和规范发展12个重点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发展有效载体与平台,不断提升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政府“围”着产业和项目转,全市上下倾力做好工业这篇文章。

市委、市政府将眉山工业划分为8个片区,细化落实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市领导带队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开展“两走一对接”活动,以问题为导向,破解难题,提振发展信心。

全市大力实施“四个当天”制度,服务企业限时办结、廉洁高效。建立企业困难问题诉求网络平台,相关部门建立问题台账,全方位对接服务。

自2011年以来,我市将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成为引领全市跨越发展的典范。片区坚持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629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86.7亿元,年均增长12.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6.4亿元,年均增长14.7%。工业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56%,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为全市成功跻身GDP千亿俱乐部起到关键支撑。

开放合作 拓展眉山发展新空间

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大项目、大投入作支撑。项目、资金从哪里来?唯有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唯有走出去、请进来。

基于这一共识,眉山始终把投资促进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抓手。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连续8年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成都;联合利华、亚马逊、陶氏化学等世界500强落户数量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成都……翻开投资促进的成绩单,眉山无疑是全省的“优等生”。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眉山缘何能够散发出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精准发力——

2011年10月,眉山市出台《关于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新突破的决定》,提出实施“376”招商引资战略。

根据本地规划,眉山列出产业鼓励清单和限制禁止清单,稳定引资增量,提升项目质量,优化投资结构,锁定该市7大主导产业和我省5大高端成长型产业、5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进行产业集群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产业项目。

此外,眉山建立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产业领军企业和重要上市企业等重大战略投资者信息资源数据库,瞄准目标企业战略布局、投资意向进行研判,理出名单,编制个性招商地图,量身订制招商策略,与企业点对点对接,面对面洽谈。

创新机制——

眉山整合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外侨台办、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和市贸促会职能,由“六驾马车”组成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形成合力招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设立7个驻外经济合作局,实行专业招商,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招商格局。

创新设立产业招商项目扶持发展资金,对重点产业项目和创新型项目发展予以强力支持,通过补助、贴息、参股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

探索开展市·区县两级“1+6”招商模式,即市上成立1支招商小分队,六个区县各成立1支分队,分层级、有重点地开展招商活动。

创新“三走一请”招商:“走出去”,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选择重点地区、产业和项目,走出去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密集对接;“走下去”,成立签约项目督查组,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投产;“走上去”,“六驾马车”、“七个分局”主动对接省投促局等相关部门及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捕捉项目信息。

苦练内功——

看硬环境,眉山打好“成都区位”、“天府新区”牌。将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努力实现与成都“基础同网、产业同链、区域同城”,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切实打造“成都区位、眉山成本”。

看软环境,眉山秉承“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理念,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投资促进的政策性文件。同时,在严格执行国家、省级相关政策基础上,始终坚守承诺,努力挖掘政策潜力,不断放宽投资领域、投资方式、开办条件和经营范围,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成都区位、眉山服务”成为响当当的名片。

砥砺前行俱往矣,时不我待扬帆行。前行的路上,眉山始终像一头拓荒牛,用五年坚实的脚步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正等待眉山350万人民共同奋斗、共同谱写。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