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文化振兴“有底蕴”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30 10:18:57      

责任编辑:陈敏


“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③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文化振兴“有底蕴”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近年来,我市围绕文化振兴,以繁荣乡村文化为重点,积极打造“有底蕴”的新乡村,为乡村振兴铸牢文化之魂。

  农民自办文化院坝

  打造文化振兴典范

  “先进文化促发展,提升农民幸福感。积极传播正能量,乡村振兴做榜样……”5月27日,丹棱县丹棱镇桂花村作平文化大院内十分热闹,近10名文化志愿者正在王作平的带领下排练群口快板《乡村振兴打胜仗》,准备在村里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上表演。

  “多亏了作平文化大院,让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村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睦融洽了。”正在排练的文化志愿者、桂花村1组村民徐小燕笑呵呵地说,文化大院把她拉下了牌桌子,让她在愉悦自身的同时,还能为乡亲们带去快乐,为乡村文化振兴作点贡献。

  2005年10月,王作平自掏腰包在自己家中办起了作平文化大院,免费向群众开放。群众开始离开牌桌,走进这里看书、看报、上网查阅信息及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该文化大院是丹棱县第一个农民自办的农村文化院坝。近年来,丹棱以政府引导为先、民间众筹为基、群众自发为本,走上了以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逐步发展起了100个形式多样的民间众筹文化院坝。文化院坝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对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2018年9月,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国家级示范项目通过全国终期评审,获得了西部地区21个文化示范项目中第一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标准化多元化品牌化

  铸造乡村振兴文化灵魂

  丹棱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只是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文化设施标准化、文化服务多元化、文化特色品牌化,铸造起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灵魂,全力打造了农村精神文明家园,让农民在腰包鼓起的同时,享受到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设施标准化,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硬件基础。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363个、农家(社区)书屋1363个,广电“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均实现了“全覆盖”,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参与文化活动和享受文化服务。

  服务多元化,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铺天盖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市打造了“东坡大舞台”“陵州大舞台”“竹乡大舞台”等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全市每年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2300场次以上。搭建群众文化问需平台,东坡区率先试点“群众点戏,政府买单”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需模式,全市逐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从“送文化”到注重“种文化”,市、区县文化馆每年都举办农村文艺骨干舞蹈、器乐、摄影、书画等推广培训和艺术普及,全市群众文艺队伍达到1580支,群众文艺骨干人数达到21500人,群众文艺指导员达到760人,培养乡土文化能人达到300名。

  特色品牌化,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自办文化院坝成为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补充;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打造丹棱唢呐、青神竹编、洪雅五月台会等特色乡村文化。

  整合资源狠抓落实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整合资源,狠抓落实,夯实基础,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乡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乡镇、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广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模式,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阵地开放运行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群体的文化保障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与高水平艺术院团合作,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创作生产更多富有眉山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

  实现从管文化到创办文化品牌转变。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加强公共文化项目品牌运作,支持社会主体对其运作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进行品牌塑造;鼓励服务项目进行跨区域服务、参加各类评比,扩大项目品牌的域外影响。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