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28 09:37:52
责任编辑:陈敏
“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眉山网记者 辛凯
精英人才聚集城市、农村内部人才流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以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六年时光
培训人才10587名
5月22日,彭山区谢家镇吴堰村6组108号,两名工人正在熟练运用草支垫机生产。这里是眉山市岷森竹草编专业合作社的基地之一。
“吉祥狗”“福猪”“熊大熊二光头强”……今年春节,合作社用稻草编扎的贺岁吉祥物引来点赞无数。这些稻草人还被输送到省内外多个城市。
从传统的草袋、草绳、草片,到稻草支垫,再到现在的稻草模型编扎,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合作社一直和“大企业”做“小生意”,最多的合作伙伴是铁路、钢铁、装备制造等大型国企。除了彭山基地,合作社还在省内和陕西建有另外五个基地,已发展会员600余户,带动农户6000余户,年使用稻草量达到100万吨。
最近几年,合作社负责人王明强明显感觉到,政府对乡村振兴和产业引导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前所未有。得益于政策支持,他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收获很大。
2014-2018年,眉山累计接受中央财政资金1851万元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733名。按计划,今年全市将有1854名农民参加培训。由于筹划时间较早,有充裕的时间在培训机制和管理等方面创新,参训人员也能学到更多技能和知识。
树立典型
培育“眉州田园名星”
5月9日,眉山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2019年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业务培训会”,全市第二批“眉州田园名星”培育对象遴选启动。在新型职业农民优中选优,享受表彰奖励,有着重要的典型和带动意义。
2018年12月,50名培育对象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首批眉州田园名星示范培训”,其中,有产业领军人才41名、基层农技推广人才9名。产业领军人才全部是晚熟柑桔、葡萄、生猪、奶业、林竹等产业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在规模经营、技术服务、品牌创建等方面名列全市前茅。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全部是县乡农技推广骨干,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领域成绩突出。
培育中开展的示范培训、分类培育、导师帮带、田园比武,对培育对象技术、管理、经营等能力有很大提升。45名专家、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培育对象开展技术攻坚67项。组织培育对象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推广的田园比武项目50个。
全省首创
统筹职业农民培育
统筹职业农民培育,眉山在全省是首创。机构改革中,眉山对应省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成立市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科,全省领先。
截至2018年底,全市成立并工商登记合作社3259个,实际成员19.5万人,其中农民成员18万个,占92.3%。全市成立并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有3959个,经营土地面积24.19万亩,劳动力数量2.13万个。
数量庞大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个体,如何统筹?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将培育重心向“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调整,改革过去“以训代育”的单一模式。这将是下一步的攻坚重点。
在教育培训中,狠抓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在认定管理中,探索认定一批“初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与政策扶持挂钩,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开展农民职称评定,积极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政策扶持方面,立足彭山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试点、丹棱县省级新型职业农民计划试点,创新为新型职业农民购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政策,享受持续性激励;将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选树为“眉州田园名星”,享受表彰奖励;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建省、市级示范农场,享受项目扶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