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画家袁泉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8-11-26 01:30:50      

责任编辑:赵娜娜


  

守护者袁泉

  

夏夜 袁泉


  人物名片

  袁泉,1967年生,四川眉山人,先后毕业于乐山师专、四川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眉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眉山国画院秘书长,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曾任“眉山市第二届青联委员”、“眉山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作品曾获全国、省、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全国教师书画大赛一等奖,四川省中师艺术节作品展一等奖及指导一等奖,四川省教师赛课及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多次获眉山市政府“东坡文艺奖”,眉山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眉山市中评委专家库专家,多次担任省、市美术竞赛、项目等评审工作。

  多件作品被杂志、画册收录发表,被艺术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收藏。

  在《中国油画》《美术报》《美术教育研究》《现代艺术》《四川美术》《教育导报》等杂志公开发表作品。《世界知识画报》、《眉山日报》、《星城市》等报刊杂志曾刊登作品多幅并作个人艺术业绩专版介绍。

  改革开放伴我成长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也逐渐成长,回望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也是眉山发展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物资匮乏,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艺术。初中时父亲同学送来的一张年历,上面是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马。那时,国画图片是很少见,我当时就天天看着那幅画,喜欢得不得了。而这张水墨奔马,就成了我唯一临摹的对象。家中没有宣纸,也没有毛笔,就用写字用的的铅笔在作业本上照着画,但尽管如此,从一张张拙劣的临摹稿中,奠定了我对绘画的爱。

  1985年,中师毕业,留校工作,有了更多学习绘画的机会。学校的石膏像挨个画个多遍,有些石膏像完全都能背着画下来。当时,眉山县学画的人很少,能与画者交流的机会更少,靠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揣摩与练习。画画的工具材料在眉山很难买到,需要到成都去采购。那时工资不多,买一次就几乎花掉一月工资,所以每次要采购都需要再三谋划。如今,商店里绘画需要的材料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物质的不断丰富,这也拓宽了艺术创作的空间。

  1987年,我考入乐山师专美术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那个年代,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我考美术,许多人难以理解。“术业有专攻,行行能出状元。”现在,人们的思想也发展变化,人们对多元化的社会有更多的包容。

  大学期间,我先后得到冯星平、李景芳、杜泳樵、黄唯一、张方震、李忠纯、李芳惠、万一兵等名家指导,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时,我的素描、油画、中国画习作以及创作等多件作品被乐山师院收藏。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眉山师范任教。当时文化交流的平台很少,作品展出的机会几乎没有,相互学习交流的范围也非常小。那时,我最喜欢到洪雅高庙古镇去写生。一大早坐客车到洪雅,再转车到高庙,到达目的地,几乎一天时间。狭窄的青石板、错落的木屋老房、摇晃的铁索吊桥、参天的枯藤老树……无不吸引着我。那时的高庙,原生态,山清水秀、古朴典雅、民风醇厚,人们生活于此,集市上人来人往,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如今,古镇的风貌还在,而人们迁徙到了高庙新镇,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便利,古镇也被当做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现在我也喜欢到洪雅采风写生,开车上高速,只需一个多小时的穿越,我就可以脱离城市的混沌,在青山绿水间品味写生……

  受学院派的影响,我早期多以油画创作为主。现在,画材丰富了,西画国画都在画,油画、国画、水彩画都有在省级以上的画展中展出。绘画虽有各自不同,但最终表现“视觉之美”,能兼收不同门类之长,何乐不为?我的国画作品《守护者》就吸收了一些西画元素,塑造了两位数十年保护文物的守护者形象,人物坚定,造型坚实,用笔肯定,墨色灵动,在今年9月入选“升庵诗话”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影响引向深入,文化也赢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近年来,党委政府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也促进了文化发展繁荣。眉山市建设文化强市战略实施也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让文艺工作者如沐春风。近年来,眉山市美术事业蒸蒸日上,人才代出,眉山绘画的群体不断庞大,信息化时代的便利,也让我们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更加频繁。我们的作品不仅在市内展览交流,而且还走出眉山,在全国产生影响力。

  我相信,在市文联的领导下,当代文艺工作者在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要勇于担当,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为眉山美术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眉山网记者 蒋萍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