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16 09:51:56
责任编辑:熊莉
田间忙碌助奔康。王长生 摄
11月13日,在东坡区富牛镇玉龙村,记者顺着平坦的“村村通”硬化水泥路,目之所及呈现的是一幅农民富、乡村靓的美丽画卷。
3年前的玉龙村,由于面临传统形式的个体水果种植经营收益不佳、抵御各类风险能力脆弱、收入渠道单一闭塞等种种困境,导致几乎9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里很多土地荒芜。而如今,以优质晚熟柑橘、脆红李、猕猴桃、樱桃为主的9000余亩特色产业,已经成为玉龙村声名在外的“金字招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东坡区紧紧围绕“全面完成攻坚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总体目标,坚持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负责制,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常态督导、高位推进,坚持将脱贫攻坚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部门、各镇统筹组织、调配攻坚力量、要素资源,全面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法,以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形成脱贫奔康的强大合力。
如今,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9472户29458人已全部脱贫,对口支援的茂县所有贫困村全部摘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该区脱贫攻坚“1+3”成效考核被省委、省政府综合评价为“好”;2019年,区脱贫办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2020年,区纪委监委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解读这份“成绩单”,我们感叹使命担当之下的豪情满怀。东坡区将脱贫攻坚战打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翻身仗”,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像玉龙村一样实现“逆袭”,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曹霞 本网记者 王允浩
贫困群众喜获丰收。张辉 摄
解决思想问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东坡区29458名贫困人口呈点状分布,是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把脱贫攻坚战打出声势打出成效?东坡区决策层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从根源上拔掉思想“穷根”,才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
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是脱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同时,极个别帮扶干部工作沉不下去,存在“挂名”“走读”的现象。为从体制机制上激发帮扶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积极性,东坡区谋定而后动,前瞻性地实施“双向评价”机制,实现“双重引导”转作风、“公开考核”晒成绩、“据实互评”不空谈、“逗硬奖惩”促实效,以此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向,同时全力督促扶贫干部扎实工作,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谈及“双向评价”,时任三苏镇连鳌村第一书记的余爱琼感触颇深,“摆到桌面上来相互打分,让‘红红脸’‘出出汗’不流于形式,大家‘比学赶超’都有了干劲!”
在2017年7月12日该村进行的“双向评价”中,余爱琼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吉春打了满分,原因很简单:虽有残疾,但在帮扶下,当上了村保洁员的刘吉春不等不靠,不仅工作踏实能吃苦,还把家里的果树管理得很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双向评价每半年举行一次,评价结果全面公示。对帮扶干部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常联系、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是否有帮扶成效等内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有‘等靠要’思想、是否主动实施帮扶项目、是否主动就业等。”东坡区脱贫办曹闵表示,年内评价结果都为优秀的帮扶干部,将被推荐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年度候选人,并纳入组织重点培养对象。评价结果为差的需向干部评价小组述职。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的,年内不得参加任何评先评优,并召回进行调换。评价结果优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等条件下将加大扶持力度,发放一定数额的“光荣券”,可在场镇指定商店领取生活物品;评价结果为差的,则会通过“坝坝会”“农民夜校”等平台教育引导,逐步让“后进”变先进。为实现榜样引领,东坡区每年还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评选出勤劳致富、感恩奋进的先进典型,营造“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浓厚氛围。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思想上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双向评价’机制功不可没,同时也增强了帮扶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压力感。”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豆成杰表示,此举有效解决了全区帮扶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谋发展的干劲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信心。
关爱困境学生。
坚持产业扶贫
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区之本、致富之源。东坡区始终坚持产业扶贫,不断融合党的建设、便民服务、产业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党建+产业”阵地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党建覆盖面。
11月10日,在东坡区崇礼镇原观盛村(现合并至中桂村)优质水果扶贫示范基地,600余株爱媛长势喜人,管理人员正在为果树喷药。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闲置的荒山荒地。
观盛村曾是市级贫困村,也是传统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2018年,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里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创建优质水果扶贫示范基地,于是积极对接市公安局,以创建绿色基地项目争取到9万元启动资金。同时,根据扶贫政策,使用村产业扶贫基金流转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8.64亩,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明年迎来丰产期,就能见到效益了!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没有村集体收入的问题,还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从根本上增强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该村第一书记郝浩表示。
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玉龙村也在积极探索。该村依托镇属国有平台公司,统筹整合涉农、涉扶贫、涉乡村振兴的各项扶持政策资金100万元。其中60万元作为集体出资,按股注入村里的民为先果蔬专业合作社,打造“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方式,集体每年按10%保底分红,一部分收益固定返还政府,一部分收益作为集体出资再投入生产,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其余40万元用于流转盘活闲置、低效使用的土地,种植84.85亩柑橘新品种“明日见”,打造同心柑橘集体果园。村“两委”里两名专业人才成为集体果园的“全职保姆”,负责“明日见”柑橘的选种育苗、施肥修建、管理维护,预计2022年果园将实现盛产。“希望通过‘明日见’精品果业的打造,辐射带动全村近万亩果园提质增效,打响我们自己的水果品牌。”玉龙村党支部书记罗建国介绍。
目前,东坡区已因地制宜累计发展春见、爱媛等特色水果38.5万亩、蔬菜36.5万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模式,由扶贫龙头企业流转贫困群众的土地资源,建设适度规模产业基地集约经营。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合作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发展,将资金变股金、从农民变股民,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对非连片地区的贫困村、贫困群众,鼓励其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同时,以电商平台为依托,探索线下特色生产、线上订单销售,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茂华食品“百企帮百村”捐赠仪式。
创新破解难题
保障“一套住房” 就是保障“一份幸福”
安居才能乐业,有家才有幸福。
“以前我们家是茅草屋,一下雨就漏得厉害,我又有残疾,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如今,住进了新房的修文镇岳营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岳世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过得更好,不辜负大家对他的关心。
据介绍,岳世玉的房屋约有100平方米,三室一厅,是2017年享受东坡区易地搬迁政策而修建的。新房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岳世玉一家的生活。现在,岳世玉的妻子和大女儿都外出打工,他留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小女儿,并在新房不远处修建了一个简易养殖场,养了一些鸡和猪,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没想到我能搬进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看着自家的房子,今年58岁的多悦镇建档立卡脱贫户黎秋仙十分高兴地说。
前些年,黎秋仙因要照顾瘫痪的父亲而不能外出打工,65岁的丈夫又患有慢性病,生活捉襟见肘。“我们的老房是土砖结构,一次暴雨导致墙体塌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新房。现在镇上的干部还经常来看我们,鼓励我们把家里的果树种好管好。我们也会加倍努力,不让大家担心。”黎秋仙说,村上还为她的丈夫提供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是过上好日子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合理有效解决矛盾,啃下这块“硬骨头”?东坡区结合实际,又创新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即由区财政出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全面排查后,在易地扶贫搬迁、C级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之外,按照个人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党委会集体研究——区复核审定的流程,确定享受保障性住房对象。被确定对象每户建设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不超过800元,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挪出穷窝,奔向幸福,是贫困群众的深切渴望,而这一愿望,现已成真。近年来,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易地搬迁户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物质和精神获得了“双丰收”,切实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对口支援茂县
汇聚全面小康的东坡力量
2020年,既是阿坝州茂县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年,更是茂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
作为对口帮扶茂县的区县,东坡区经多方聚力借力,特别是对口帮扶茂县工作组积极牵线搭桥,助推茂县人民政府于2019年初与东坡籍企业安帮公司签订12个循环生猪养殖项目,该项目将为茂县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60万元。今年4月21日,茂县人民政府又与川傲公司成功签约年出栏5000头扩繁母猪项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茂县各行各业遭遇发展瓶颈,此次签约成功,能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夯实当地脱贫基础。”东坡区第五批援藏工作组领队李永康表示。
2016年起,东坡区将援助之手伸向茂县,在民生事业、产业发展、人才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进行帮扶。截至目前,东坡区向茂县拨付了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选派了182名援藏干部人才,实施帮扶项目64个,帮助茂县在2018年“摘帽”,并于2019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肖宏是阿坝州茂县八一中学的援藏教师。2018年8月来到茂县后,他针对课程多、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等情况,采取“互联网+家长代入式”教学方式,加强管理辅导。通过一年努力,肖宏所教班级的数学学科中考成绩平均分提高了近10分。“阻断贫困基因代际传递的关键在教育、重点在教育、难点也在教育。”肖宏认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因此,他努力做好“传帮带”,全方位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努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茂县教师队伍。
“来到茂县第一天,我就要求自己要说茂县话、干茂县事、做茂县人。”2018年6月,东坡区思蒙镇副镇长彭志礼作为援藏干部来到茂县,先后成为茂县雅都镇中村和南新镇攀川村第一书记。
彭志礼带着队员走村入户,在很短时间内走访了雅都镇中村的72户村民,与村民聊天、拉家常。村里的牧道坏了,他组织党员群众翻山越岭,历时8天,把4公里牧道修好。为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彭志礼同村干部共同努力,为该村争取到18盏太阳能路灯。面对雅都镇中村年产3500公斤的天然好蜂蜜藏在深山无人知,只能低价卖给进山商贩的现状,彭志礼同养殖户一起拍图片、找资料,上网参评“寻找四川首届最天然蜂蜜”比赛。通过参赛,中村的蜂蜜一公斤涨了30元。为帮助村上发展产业,他又找来专家查看中村土质,最后选择发展花椒,带领村民将400多亩荒坡变成花椒林。
在茂县,还有很多像肖宏、彭志礼一样的东坡援茂干部。他们抓住项目“牛鼻子”,让农村危房改造了,水果销售市场建起来了,产业路修好了,村党建阵地、进村道路、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和改观。
在抓医疗卫生方面,援茂干部不断助推茂县医疗质量上新台阶。四年来,共引进脑出血微创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出血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等58余项医疗技术,协助新建专科2个,力促茂县医疗技术取得新突破。
在抓教育教学方面,援藏干部致力扶智型帮扶。为阻断贫困基因代际传递,他们通过公开示范,交流教育理念,在将所有知识倾囊相授的同时,还利用下课和周末时间,为学生们免费补课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2019年茂县小学科学学科优质课展评活动中,东坡援藏教师执教的《磁铁的两极》荣获一等奖。
在抓驻村工作方面,援藏干部致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李子、花椒、莴笋、蜂蜜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眉山企业开始进驻茂县,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着眼于产业发展,才能有效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李永康介绍,招商引资共建茂县生猪养殖产业,是增强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建立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实招。一旦补齐茂县生猪养殖产业短板,就能破解贫困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系列难点痛点问题,在带动全县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东坡区委、区政府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拿出狠招实招硬招,全面构建起了县级领导定点联村、驻村工作组织联村、第一书记脱产联村、帮扶部门结对联村、农业人才技术联村、党员干部精准联户的“六联”帮扶机制,选派3000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174个村(社区),结对帮扶91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脱贫攻坚“战场”为“考场”,着力打造懂扶贫、会帮扶、工作实、作风硬的帮扶干部党员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东坡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号召部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苦干实干加油干的劲头,全力做好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坡区宣传部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