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传统村落如何在保护中熠熠生辉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8-07-06 09:51:21      

责任编辑:唐晓征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它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一座传统村落就像一部厚重的典籍,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

  作为苏东坡的故乡,眉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传统村落则是眉山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村落犹如一颗颗散落民间的珍珠,迸发出绚丽的光芒,承载着眉山人民的乡音、乡情。


res01_attpic_brief (4).jpg

  柳江古镇。资料图片


  现状:

  17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传统村落

  静美远山,薄雾云烟。

  6月18日,记者驱车前往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初到复兴村,环顾四周,山清水秀,十余家农家乐坐落在路旁,而且家家户户的屋脊上都挂着“木鱼”。“青衣羌人生活在青衣江流域,曾以捕鱼为生,我们怀着对鱼的感恩与敬仰之情,修建房屋时总会在屋脊两端悬挂木制的鱼状装饰物。”村民告诉记者,在屋脊上悬挂“木鱼”,类似于一种图腾崇拜。

  由于离城市较远,这里的村民至今过着以农耕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生活。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黄瓜、茄子、辣椒、豇豆等蔬菜以及五颜六色的花。不仅如此,屋内还张贴着“承前启后”“忠厚传家”等祖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祖先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

  复兴村位于洪雅县瓦屋山脚下,村民多为青羌族,建筑主要以清代、民国川西一楼一地穿斗木结构居多,形成并列的、三合院的、连排、连片的建筑群,部分吊脚楼依山而建。这里也是一个有着许多文化历史典故和不老传说的古村落,据悉,战国时期秦灭楚后,楚严王之族被迁徙于此,秦国在此建立严道县城,派樗里疾为严君进行管理。楚人与当地的“青衣羌”和睦相处,传授冶炼技术,改变了其捕鱼狩猎的生活习惯,形成“羌风楚韵”的文化局面。如今,复兴村大田坝还保有遗址,半边街、亮火房、城墙、田坎等古迹仍清晰可见……这些独特的民俗民风造就了复兴村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2016年,复兴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村落承载着眉山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传习的沃土,也是农耕文明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家园、眉山的名片。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乡村,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实施一批保护项目。

  截至目前,我市有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洪雅县高庙镇花源村、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青神县汉阳镇汉阳场社区;9个村落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分别是:东坡区尚义镇中心村、洪雅县高庙镇鲜湾村、洪雅县柳江镇红星村、洪雅县瓦屋山镇自新村、洪雅县三宝镇三江村、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仁寿县满井镇石碑村、仁寿县青岗乡汤家村、仁寿县青岗乡邹胡村;5个村入选市传统村落,分别是:仁寿县青岗乡邹胡村、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洪雅县瓦屋山镇自新村、洪雅县高庙镇黑山村。

  “我市传统村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乡镇镇区内的街道式村落,建筑高度集中,连接成片,形成街道式的村落群。如洪雅县高庙镇花源村、青神县汉阳镇汉阳场社区;二是镇区范围外的自然生态和谐式村落,建筑相对集中,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具有浓郁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如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村落都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我市将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确保这些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和传承下去。


res01_attpic_brief (5).jpg

  保存完好的汉阳古镇。资料图片


  探析:

  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酒香浓郁的花源村,美景如画的幸福村……这些散布在我市的传统村落,犹如一颗颗古色古香的明珠,既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寄托着眉山儿女心头那一抹浓浓的“乡愁”。但长期以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不断遭受“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目前,我市不少传统村落正在遭受“持续性破坏”,甚至濒临消亡。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完整的传统村落至少包括3个方面:首先是村风,村落遗留下来的民族风俗;其次是村貌,包括整个村落的环境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底蕴;还有就是传统建筑,包括村落的古建筑及民居等。有些传统村落,虽然地名仍然存在,但其村容、村貌和传统建筑的风貌等传统气息都已经消失,只留下让后人传唱的历史故事。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我市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现状仍存:一是农村用地政策不完善及随意“拆旧建新”导致传统村落“自建性破坏”。农民对现代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合理追求,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传统村落保护的内部压力。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民改善居住条件,不断以“新”代“旧”、以“洋”代“土”、以“今”代“古”,拆建改造了大量百年老宅;二是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处于“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状态。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散落在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破败严重。除了极少数传统村落被列为历史文化名村得到较好保护外,大多数传统村落仍“散落乡间无人识、无钱修”,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三是法规不健全、政策制度弊端、产权不清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困难。《文物保护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没有对传统村落作出保护要求与规定,而且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广、制订标准难、保护资金缺乏、研究保护人才匮乏。

  “传统村落是我们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村落都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如果不加以保护,任其消失真是太可惜了。“为了历史的传承,为了保住子孙的文化根基,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


res04_attpic_brief (2).jpg

  高庙古镇一景。本报记者 熊莉 摄


  期待

  活化传统村落留住乡愁

  一座座土墙青瓦院坐落林间,一扇扇木雕门窗古色古香,一个个水轮车吱呀转动……6月18日,记者走进“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丹棱县顺龙乡幸福古村,一派“陶渊明式”的田园民居安静祥和展现在眼前。房前的石磨、屋后的柴垛、泥土的芬芳……它们在这里都是那么亲切、自然,让人在浮华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片刻安宁,心灵得到了一丝净化。

  据丹棱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质朴原乡”为特色,以“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的保护性开发为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内古民居等建筑进行全面修缮,使幸福古村恢复了古朴大方、质朴原乡的神韵。如今,幸福古村成为典型的农耕文化大观园、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并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幸福古村给出了一个漂亮的答卷。

  其实,幸福古村的“华丽转身”只是我市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生动实践。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田园生活的最后守望地,也是人们的乡愁栖息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村落风貌、民俗民居、古迹文物和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拥有17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传统村落,形成了村落保护与城乡发展统筹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融并进的良好局面。

  此外,自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我市还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村落发展的新路子,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我们鼓励‘村民自保,村集体筹资保护’和‘产权转移,村集体或政府收购保护’,同时鼓励以社会公众‘认领、认养、认保’和租用、购买等方式参与保护利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社会力量如果能有效介入,更能推动和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继续积极探索对传统村落的多种保护模式。”该负责人说,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应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相结合,坚持产村相融的推进机制,结合扶贫开发攻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延续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潜在优势,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壮大村级经济,促进致富增收,反哺传统村落,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只有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抓好抓实,才有利于保护好眉山农村自然风貌、建筑风格、民间风俗、民族风倩和特色风物,为当地村民留下美好家园,为城里人留下美丽乡愁。”  

  (记者 陈燕利)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