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花源村 群山深处的明珠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26 09:06:57      

责任编辑:赵娜娜


探寻历史村落未来 展眉山传统村落风姿

花源村 群山深处的明珠

眉山网记者 王莉 刘寅/文 张忠苹/图

航拍高庙古镇。.jpg

航拍高庙古镇。

花溪源为清朝光绪年间的文物。.jpg

花溪源为清朝光绪年间的文物。

老旧的房子依稀反映了当时高庙的繁华。.jpg

老旧的房子依稀反映了当时高庙的繁华。

【核心提示】

花源村位于洪雅县高庙镇中部,是一个坐落在群山深处的古村落。村子东临峨眉山、南倚瓦屋山、西连玉屏山、北望川西平原,山坡两侧为河谷,李河、张河从山间奔来,于坡底汇流于著名的花溪源。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古老的历史文化,是花源村对外的一张名片。

因为毗邻七里坪度假村,花源村并不缺乏游客的身影,但这里却几乎没有商业开发。人们为古村的原汁原味而大加赞叹,但花源人却因为产业的匮乏而面露愁容。这个未经开垦的古村,矛盾与机遇并存。我们为读者展示花源的历史与当下,也希望大家能关注花源的未来。

700年历史与荣耀

关于高庙古镇,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洪武四年(公元1317年),一位落难的将军来到峨眉、瓦屋的群山之间,见此地山灵水秀,鱼获颇丰,遂筑屋建宇安居于此,这便是“高庙古镇”的起源。

如今700年过去了,高庙古镇的核心区域,即花源村,依旧保存着它一路走来的形貌。青石街面,滴檐紧靠,尽显古朴幽深。这里有三条老街,每条老街巷之间都有古老的石梯相连,临街的每户屋檐下是镂空的雕花吊蹬。古镇民居多为单家独户的小天井四合院,门窗雕花,临街门窄,经木板铺地的狭长甬道进入,里面别有洞天。靠近河坎的房后,均为各种形状的吊脚楼,奇妙险秀,别具一格。据统计,该村迄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尚有125座,绝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其历史跨度在距今100年到300年之间,尤为珍贵。

古村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风貌特征。村落里的三条老街分为上街、下街、横街。横街和下街矗立两座画栋雕梁、檐牙高啄的万年台。石级踏道联接下街和横街构成“口”字;张河、李河环抱古镇,两架铁索桥与两河构成“火”字;整体成型为一个“谷”字,雅然天成。街市建筑物以“江西会馆”为中心,木结构穿斗式楼房融蜀西南民居与荆楚民居于一体,石砌街面,临街面皆设铺面。鸟瞰街市,屋面鳞次栉比,宛如太极八卦图,令人称奇。村里包括江西会馆、五圣公戏楼、花溪源石刻、烈士桥亭、极乐寺石雕、二峨山造像等历史文物,都被村民较好地保留了下来。村落建筑因其年代久远、布局别致、构造典雅,颇受国内外影视界青睐,多次入选外景拍摄基地。

历史上的花源村,一贯是繁荣的。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这里曾是一个著名的集市,供远近的山民与商人到此集中交易。村里的大型建筑,也具有鲜明的集市特征。五圣公戏楼前青石海漫的坝子,供奉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赏戏娱乐;灵官楼、古江西会馆和独具特色的过街楼下,是旧时商贩摆摊设点、从事经贸活动的好场所。五圣宫内外的集贸市场,无惧风雨,只要是赶场日都照常营业。这种紧凑而完善的建筑布局,在地势局促的深山古镇中甚是难得,也是数百年来花源村商贸繁荣的结晶。

历史上的花源村,从不缺乏人气。这里曾有村民近千人,为往来成千上万的客商们提供服务。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遗迹,是花源村的核心价值所在,而曾经繁荣商业贸易,则是花源村得以整体保存至今的根本。时下的花源村,古朴且安静,但就在二三十年前,这里却是非常热闹的,甚至有些喧嚣。

游客拍照。.jpg

游客拍照。

宁静的当下 喧嚣的过往

漫步在花源村,古朴的街巷,清幽的石板路,挂在屋檐下的老玉米,还有抽着旱烟的老人们……这种独特的韵律,宛如桃源一般。然而略显破旧的古建筑,村民们略有些迷离的眼神,又给人一种落寞之感。这个历来繁荣的深山古村,正逐渐走向沉寂,游人们在此所感受到的宁静,对于当地人而言,或许更意味着失落。

自明清以来,在花源人代代接力传承之下,这里嫣然成为群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当地有着十分优越的道路条件,共有5条山路与外界相通,因此自古便有“五马归槽”一说。

“花源古村,是川西南的简阳、仁寿、乐山、眉山、峨眉、夹江、雅安等十多个州县的交通要道。一早从雅安出发,到了这里已接近傍晚,因此,这里是过往商客歇脚和集卖的第一站。南北商客汇聚,使花源古村成了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花源村村支部书记蔡吉盛介绍,明清以来,花源村始终是一个经贸枢纽。商人们将天南地北的货物运往此地,而这里盛产的雅莲、竹木、土纸等,也经由客商们带往全国各地。村里赶集以夜市为主,每当夜幕降临,商客熙来攘往,满街灯火阑珊,如天上银河,十分壮观。曾有墨客亲眼目睹了花源夜市的盛况,于是提笔写下“满城星星照二峨”。

村里曾有著名的“三宫”,分别名为禹王宫、万寿宫和五圣宫,皆是相当气派的古建筑。禹王宫,是花源本地的药商筹资修建的;万寿宫(即今江西会馆),为清乾隆年间来此经商的江西商人筹资修建;五圣宫,则由另外五省的商人联合修建。修建“三宫”,意在展示财力,各地的客商在此驻扎,竞争,拼富斗胜,花源村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四通八达的路网必然会不断削弱花源村的地理优势。不过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花源村依旧维持着相当高的人气。村子周边相继成立了数十个钢厂、水泥厂以及煤矿等,“当时附近的村民纷纷慕名来厂矿里工作,最多的时候,村里的常住人口接近千人,来此买卖休闲的人更是难以计数。”蔡吉盛说。

但这样的繁华却是难以为继的。自2000年后,周边的厂矿逐渐衰落,加之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许多厂矿相继关停,使得花源村骤然失去了经济活力。过去的十余年间,花源村盛极而衰,村里常驻人口也由近千人降至如今不足300人。留在这里的,多是念旧的老者,而青年们几乎都往外地谋生去了。

“以前闹热得很,现在不行了,快没人了。”在花源村,一位住在上街的老者如此说到,事实上自他记事以来,花源村始终是热闹的,所以当下的情况让他很是感伤。漫步于古村三街,穿过那些百年老宅,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古朴,但这一切越是古老,似乎就越显得缺乏生命力。

2016年11月9日,花源村作为眉山市三个村落之一,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厚重的历史是花源村的价值所在;而落寞的当下,或许能为村子的整体转型提供土壤。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关于未来,花源村人也有着相当的思考。

保护核心价值 守望美好未来

罗毅荣老人今年78岁,曾是花源村支部书记,2001年退休后,他始终住在村里。罗老的家原在简阳,他的父亲、爷爷往峨眉、雅安经商,必然会路过花源。因为此地商贸繁荣,他们索性便在花源安了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为了花源村的未来,罗毅荣退休之后也曾四处奔波过,然而收效甚微。想要恢复花源村过去因商贸而辉煌的历史,在今日看来已然有些不切实际。然而看着周围的百年老宅人去楼空,罗老相当不甘:“老房子没人住,三五年就要垮的,怎么得了啊!”

罗老领着记者四处走动,谈起花源村,又逐渐兴奋起来。“你看我们这儿,有山,有水,有石板路,有老房子……”罗老说着,然而话锋一转,“就是没人气!”

其实花源村并不缺乏人气。这里离著名的七里坪度假村仅有十分钟的车程,许多游客都很乐意到花源村“一日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古村,完全没有经过商业开发,大部分地方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感觉,很棒!”

“然而留不住人啊!”现任村支书蔡吉盛说,“老街上只有一两家饭馆、店铺,游客过来玩,坐的地方都少,更不可能住下来,大多是来看一看就回去了。”

蔡吉盛算了算,因为七里坪度假村的缘故,花源村每年有四到五个月的旅游旺季,平均每日来此的游客有数百人。便是淡季里每逢周末,村里街道上也不乏游客的身影。然而花源村并不具备乡村旅游的业态基础,游客们“到此一游”,却没什么可消费的,便很难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年轻人赚不到钱,肯定要出去谋生。”罗毅荣说,“剩下我们这些老的,好多都跟着儿女迁到城里去了。”

看来罗毅荣说的“没人气”,是指花源村本身。

据高庙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花源村整体以保护为主,当地出台了具体的保护方案,国家每年也有一笔专项资金,供花源村保护、修复那些古老的文物建筑,“现阶段主要还是保护花源村的历史风貌,防止其毁坏,也防止人为改造。”

“未来会发展乡村旅游吗?”记者问到。这位工作人员有些激动地说:“当然想啊!”

其实纵观整个花源村,这里不缺自然环境,不缺历史文化,也不缺游客。这里数百年的经商历史,更是其转型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归根结底,花源村缺乏的是社会投资与整体规划。这颗群山之间的明珠,只要能持存自身的核心价值,相信她在未来的道路上,终能得到社会的关注。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花源村包括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我们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依托其现有的特色资源,进行基本设施的配套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花源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以谋求未来的长久发展。”蔡吉盛说到。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