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3-26 18:48:35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李幸 文/图
3月21日,我市首届“樱花节”非遗文化表演在九巷十坊进行。台上,陈良全带领的舞龙队伍在在表演黄丰舞草龙。
“这是用稻草扎的龙啊。”栩栩如生的草龙让观众啧啧称赞。大家还惊讶地发现,台上制作精巧的龙竟是秸秆制作的。
黄丰草龙是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眼前这条三十多米长的草龙,由陈良全和王仲方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在原有草龙基础上修补制作而成,“制作一条全新的草龙,需要选料、分拣、编扎……每个工序全是手工完成,时间周期太长。”陈良全和王仲方说。自1992年,彭山黄丰乡和新丰乡合并为黄丰镇后,两人便开始合作制作草龙,如今,各种节会上出现的舞草龙,几乎全部出自两人之手。
活灵活现的黄丰草龙。
艺术与技术擦出火花
陈良全从小热爱绘画,常自学摸索绘画技巧。1979年,他进入部队当兵。在部队中,他常常利用空闲时间拿起画笔绘制美丽山川。绘画才能展现出来后,他当上了美术教员,教战友们绘画。
1984年,陈良全从部队转业回乡,在黄丰乡(今黄丰镇)做文化专员,从事乡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当年,为参加彭山举行的民间灯会大游行,陈良全开始四处寻访龙灯传承人,并学习草龙制作方法。在新丰乡油坊村(今黄丰镇丰华村),他找到了草龙制作第二代传承人袁良成。在他的邀请下,袁良成来到黄丰镇文化站传授草龙制作技艺。在此期间,两人相谈甚欢,陈良全后拜入袁良成门下,系统学习草龙制作技艺。1986年,陈良全等人制作的长230米、由89人表演的巨龙获得了乐山“大佛节”艺术探索奖等三项奖项。
新丰乡油坊村,黄丰草龙的发源地。王仲方就出生在这里。从小他就十分喜爱看别人舞草龙。儿时的王仲方认为,草龙代表着吉祥平安。“小时候,过年过节会耍龙灯(舞草龙),大家以此祈祷风调雨顺、老少平安。”王仲方说,“每次耍龙灯的人以来,小孩会从龙身下穿过,希望顺利成长,大人则会发点红包,讨了吉利。”十几岁的时候,王仲方便开始舞草龙,学会舞草龙后,他开始学习编草龙。
黄丰乡的龙灯用布绘制,龙身很长,色彩艳丽,有一定的艺术性;新丰乡的龙灯用草编制,龙身短小,舞动灵活,适合表演。1992年,黄丰乡和新丰乡合并为黄丰镇,两个乡镇边想把两种龙灯结合一下。了解艺术的陈良全和制草龙技术高超的王仲方开始一起制作草龙。
陈良全
承袭传统的新式草龙诞生
“草龙是黄丰的特色,所以我们还是用秸秆作为材料。”陈良全说。以前的草龙编得头身细,像蛇一样,舞起来也没有气势。于是两人,首先完善龙的结构。
“一条龙不外乎三个结构:头、身、尾,我们先从头的结构做起。”陈良全说。为此,他查阅书籍,收集其他地区龙灯的形状,再结合黄丰的特点设计龙头。家里的祖传雕花木床给了陈良全启发,他仔细观察床栏的镂空花纹,发现其之所以生动形象,是因为花纹造型立体,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经过摸索和试验,两人把作为支撑的一根竹板增加到两根,再用老斑竹制作头骨架,接着用秸秆茎秆编制龙的五官,逐一拼接,让头部造型立体起来。
接下来制作龙身。“我们最开始也想用制作头部的方式,用秸秆制作龙鳞,但是这样太耗时,赶不上在节会上表演。”王仲方说。“综合了下以前的做法,我们用竹子和网子做好龙身的结构,然后用稻草扎在龙身上,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保持了龙的造型。陈良全说。”
最后制作龙尾,“以前的龙尾就是在编龙身的时候自然留一些下来,也可以说没有龙尾。”王仲方说。而陈良全觉得,“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的龙才生动又神秘,因此他在设计的时候将龙尾和龙身分离。两人仿照制作头部的方式做了一条精美的龙尾。就这样,新式草龙在承袭的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王仲方
草龙制作恐后继无人
谈起草龙的制作工艺,王仲方头头是道。“制作草龙的稻草非常讲究,必须是当年无病虫害的干燥稻草。龙的不同部位颜色不同,我们不能染色,必须根据稻草的自然色决定该用在哪个部位。比如说,龙的鼻子就要使用青色的稻草。”
至于草龙的完整制作流程,更是多达60多个步骤。整个遍扎过程,需要用到刀、钳、锯、锤、针、线等工具,采用编、插、镶、缠、绕、悬、挂、剔、镂等多种复杂的手工技巧。精巧的草龙需要消耗500多个工作日才能制作出来。除此以外,草龙的制作经费也不便宜。一条草龙基本所需的材料需要1至2万元,还要考虑人工成本。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做草龙了。”陈良全说。黄丰镇是著名的柑橘之乡,据统计,当地柑橘年产值可达2.6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万元。“做草龙,一天工钱才几十块,但是摘一天柑橘,收入有两百块。相比之下,大家更愿意摘柑橘。”陈良全说。
三年前,该区逐步在中小学中推广含舞草龙在内的非遗技艺,更多孩子知道并学习这门艺术。同年,在该区文广新局和黄丰镇的支持下,文化站请来传统手工艺人,10多名舞龙队员参与创作,历时半年,两条做工上乘的公母草龙横空问世。
现在,陈良全和王仲方计划着制作一条镶有鳞片的精美草龙,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黄丰草龙的精妙之处,使上百年历史的黄丰草龙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