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3-26 08:55:32
责任编辑:
通讯员 潘建勇 眉山网记者 杜沁莲 文/图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羊痘病在羊群中流行,所以羊舍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还要定期对羊舍、饲养用具和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3月23日,在仁寿县松峰乡雀岩村3组养羊大户刘毅的养羊场里,刘毅正忙着给村里的两户贫困户讲解春季养羊的相关技术。
贫困户变示范户
刘毅和妻子常年在外地打工,日子平淡,却也不愁吃喝。2013年,为了照顾家人,刘毅决定回乡发展养羊。他跑遍所有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羊圈,买了70只种羊。刘毅心想,只要努力干,好日子就会开始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缺乏养羊技术和羊痘病的传染,一个月时间不到,70只种羊只剩下6只。当年8月,一场大雨又将家中唯一的三间破草房冲垮。
创业失败、无钱无房,就在刘毅一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市、县、乡联系领导和扶贫工作组干部来到了刘毅家中,针对刘毅有文化、喜欢钻研以及全村荒山荒草多等特点,制定了一套精准扶贫的办法。
“扶贫工作组的干部与我商量后,决定帮助我继续走养殖山羊的路子。” 刘毅说,“在各界领导数次的关心和开导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创业一定不能蛮干,要自己懂技术会管理才行。”
说干就干,扶贫干部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帮刘毅重新规划建设羊圈,请来技术人员向他传授山羊防疫治病知识和管理技术。刘毅潜心学技术,县畜牧局、乡畜牧站成了他拜师学艺的地方,上网学习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这期间,从羊病的预防治疗、饲养管理到商品羊的销售,刘毅都尽可能地搜罗并记录下来。
2015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刘毅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再次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建成1100平方米养殖区、运动区和生产区。种草面积达5亩,年出栏商品羊200只左右,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
刘毅(中)正在给村民讲解羊子的饲养管理技术。
带动乡亲共致富
刘毅通过规模化的发展养羊,实现了脱贫增收,这个让他成了当地有名养殖能手、示范户、大忙人。但不同的是,刘毅以前忙是帮自己脱贫,现在是忙着带村民致富。
“脱贫不能忘本。”刘毅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各级干部在关心他,是邻里乡亲在支持他,现在全村有很多乡亲没有增收的路子。于是,他主动请缨与当地的12户养羊户结对,在品种提供、养殖技术和销售上提供帮扶。贫困户何国强家里养了5只羊,刘毅不但上门去免费给他的羊子打预防针、治病,还手把手的给他传授饲养和管理技术。目前何国强的羊子已经发展到11只,今年可以增加6000元收入。
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劳力、无技术的现状,刘毅提出了“寄养”模式,让无劳力、无技术的贫困户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帮扶单位资助的资金购回小羊,寄养到他的养殖场,由自己统一饲养管理,养成商品羊卖掉后所得利润双方再分配,确保他们的收益。
“我没有技术,也没有羊圈,寄养了10只羊在刘毅的养殖场内,成熟后收益能有4000元左右,下一步还想寄养数量更多的羊,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贫困户熊忠良说道。
目前,和熊忠良一样在刘毅的养殖场内寄养羊的还有5户贫困户。
高票当选村干部
“第一次和刘毅见面时,他住在破烂的房子里,精神颓废,正为生病死去的几十只羊而愁眉不展。两年过去了,刘毅发展了养殖业,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来自县信访局的帮扶干部吴菊芬再一次看到刘毅的变化感慨的说道。
去年11月22日,松峰乡的党委书记魏永安在全乡干部群众的面前,为刘毅颁发了“勤劳致富”的奖状和奖金。
2016年,该乡有135户贫困户在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为进一步激励广大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引导贫困户和困难家庭树立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信心,转变“等、靠、要”思想,早日脱贫致富,该乡通过贫困户自己申报,群众评议,干部考察和公示等环节,对积极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贫困户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和奖励。
“自己脱贫增了收,政府还给我颁奖,今后我将更加努力把生活过好。”刘毅激动的说道。
在今年1月份的雀岩村村委的换届选举上,刘毅被高票当选为村委会的干部,负责全村的会计工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松峰乡采取教育引导、智力帮扶、项目扶持等方式,把贫困户培养成种养殖能手,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社干部。目前,全乡已把32名贫困户培养成了种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两名贫困户当选成了村干部,8名贫困户成了社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松峰乡党委书记魏永安介绍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