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眉州城事:反家暴法实施数月说说身边事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6-25 10:02:11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黄馨月
 
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填补了我国在反家庭暴力领域立法的空白,鉴于我国女性仍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它也体现了国家对妇女权益的保护理念。新法规定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即使仅有一次暴力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如今,新法已正式实施数月,有关新法的身边事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法实施后市民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你也离婚有一段时间了,也该开始新生活了,我有个朋友感觉挺适合你,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如何?”

今年50岁的李女士在经过一次失败婚姻后,于2015年下半年经人介绍,与周先生认识。由于双方印象不错,两人在2016年1月结婚登记开始了新生活。婚后两人租房过日子,因琐事多次发生争吵。

“他性格多疑,经常怀疑我与其他男性说话而殴打我,甚至控制了我的手机,阻止我与外界联系,并多次恐吓我。”李女士说,这样的生活让她提心吊胆,对她来说,一句话、一件事处理得不妥当,都会引来丈夫的怒火和殴打。由于结婚后李女士没有独立收入,家里一切生活都要依靠周先生来支撑。李女士认为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何况她已离过一次婚。李女士就这样默默忍受着丈夫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
 
直到今年3月份,两人再次因小事争吵,周先生又动手打了李女士,这一次,李女士毅然选择离家出走。“我最近看新闻,我国实施了一部《反家庭暴力法》,或许这对你有帮助,你可以了解一下。”在听了朋友的建议后,李女士立即上网查询了有关新法的规定,于是,她来到东坡区妇联求助。鉴于李女士受到家暴后未到当地派出所及时报案,未拍照保留证据,区妇联工作人员在了解清楚情况后及时为她拍下伤情照片,保留证据。为确保其人身安全,区妇联立即将李女士护送到市反家暴庇护中心(区救助站)暂住。
 
其后,李女士向丈夫提出协议离婚,丈夫不愿意,再次恐吓她。李女士立即报警,并在派出所保护下,与丈夫到区民政局成功协议离婚。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目前,李女士已经和丈夫正式离婚,离婚后,她也着手开始找工作,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李女士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妻子碍于情面或其他原因,哪怕丈夫实施了家暴,也只能采取沉默,如今,新法已经正式实施,我们也一定要利用法律来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不再让自己受到伤害。
 
新法出台出警效力高保留证据很重要
 
从李女士的家暴故事中,我们能发现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当她去区残联求助时,工作人员及时为她保留了受到家暴伤害的相关证据。“一般我们都觉得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儿,它具有私密性,特别是现代都市都是独门独户,邻居或许都互相不认识。”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即使当事人报了警,公安部门大多也是以调解夫妻关系为主。
 
在我们身边,或许时不时会遇到遭受家暴的妇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打老婆仍然被看作是“正常”现象,很多上了年纪的女性甚至被丈夫打了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一直在被侵犯,更不用说留存证据,以寻求相关部门帮助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受害妇女在协调离婚不成的情况下,只好到法院起诉,出庭时却只有口述的“孤证”,或仅仅拿出了自己多次去医院就诊的记录,抑或是要求法官去询问亲友、邻居,试图证明自己遭受家暴。但这在法院看来,证明效力是很低的。
 
“你只有一个伤情证明,但没法证明这个伤是谁造成的,如果在协调离婚不成功的情况下,法院就没法认定,及时离婚。”法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防止当事人抱着多分财产的目的而恶意制造伤情,法官需要通过一系列证据的相互印证,才能认定家暴事实。这也正是家暴行为认定难的原因。
 
但是《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规定了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立即出警,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及时询问受害人、加害人和证人,固定证据并制作书面记录,这就为当事人取证提供了便利。
 
“警方的出警记录证明效力很高。而如果一时难以取得警方的帮助,妇联、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情况说明和证言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新法规定的警方出警义务对当事人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只要相关证据齐全,法院就能做出家暴行为的认定。
 
市民声音
 
家庭暴力现象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还多发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暴力在我们社会更多只被视为只是家庭内部的问题,被道德化看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对于家庭暴力进行干预的进程。在看待家庭暴力的问题上,我们迫切需要从观念上予以重新审视。在一个文明和法治社会,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家庭秩序的破坏,对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威胁,更是对社会文明和法治底线的突破。《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也有三个多月了,关于这部法律和自身身边的人和事,市民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市民声音一:我今年52岁了,丈夫脾气一直不好,偶尔喝了酒就会打我,我不懂法律,只有自己躲起来哭,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有时候身上被打来淤青了,走出去邻居们问着,我都说是自己不小心撞的,就在今年5月份,远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打电话问我在家还有没有被打,说是新出台了一部法律,并且给我讲述了法律的大致内容,我才知道自己也是可以通过法律得到保护的。我把此法告诉了丈夫,告诉他如果再动手打人,我将用法律保护自己,丈夫也表示以后有话好好说,不再对我进行家暴。
 
市民声音二:我和丈夫结婚十多年了,近几年,我发现他的脾气越来越不好,时不时就对我发脾气,骂我,我实在是觉得没法继续生活下去了,但每当我和他商量离婚,他就各种威胁我,拿我们的孩子甚至是我的父母来威胁我,我也吓得不敢再提离婚的事,在得知我国实施了《反家庭暴力法》后,我找到了相关部门求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和丈夫离婚了,我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部法律对我们这些弱势群体而言,确实很有用。
 
(受采访者要求,以上主人公均为化名)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