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3-02 09:48:33
责任编辑:罗思源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眉山市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新路子。
全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全民健身的“娱乐地”、服务基层的“新载体”,大力培植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亮点,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建场馆
家门口的“文化圈”
寒假期间,不少市民带着小朋友到市图书馆的少儿借阅室看书。“环境好,绘本很多,假期带小朋友来看看书,很有意义。”市民李敏一边和儿子翻看绘本,一边乐呵呵地说,这里的书适合小朋友看,她儿子也很喜欢。从李敏家到市图书馆只需步行5分钟,只要没事,她都会带儿子来看书。
2月26日,家住东坡区大石桥街道的柯景如特意早起,来归还两周前借阅的图书。“我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柯景如从小就喜欢阅读,经常到各个图书馆借阅图书,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现在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非常方便,可以直接扫码借阅和归还。”
仁寿县洪峰乡35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内,图书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在图书室看书。“文化站共有2000余册图书,主要涵盖科技、少儿、文化等,都是一些大家比较关注和喜欢的书籍,几乎每天都有20来人来看书。”该文化站主任王世先说。
2020年12月4日,眉山市图书馆与成都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资阳市图书馆共同签订了《“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四城市公共图书馆将开展合作,推进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服务融合,实现文献借阅通借通还服务。
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396.39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级免开资金1254.89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41.5万元,全面实现全市151个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印发了《眉山市公共文化设施延时错时开放工作方案》,全市公共文化场馆采用分区域、分季节、分重点、预约开放等方式免费开放,延长了开放时间,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
2020年,眉山在文旅发展方面获得大丰收:洪雅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全球三大传媒集团之一的美国维亚康姆国际文创项目正式落户眉山;三苏祠被评为“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七里坪旅游度假区被评为“成渝潮流新地标”,瓦屋山被评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眉山市歌舞剧院于5月正式组建,并携舞蹈《大国芬芳·英姿》亮相中国电视金鹰奖开幕式;江口沉银古战场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于1月10日正式开始,历时3个多月,发现了一枚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的金印,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市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添设施
全民健身的“娱乐地”
2月25日一早,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家住东坡区远景楼附近的刘女士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晨练。在湖滨路上,随处可见健身的市民,做操的、跑步的、打拳的……他们用自己喜爱的健身方式,开启一天的精彩生活。
“我坚持晨练10年了,已经形成了习惯,现在一天不锻炼,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正在踏步机上健身的市民张建国称,远景楼附近安装了健身器材后,锻炼身体方便多了,每天早晚他都会到这里锻炼一个小时,先是在健身器材上热身,然后再散散步。
傍晚时分,在东坡区太和镇大林社区的健身广场上,一群人聚在乒乓球台旁,开心地打着乒乓球,尽管球技不高,但他们却打得十分认真,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和喝彩声。“自从去年10月修起健身广场后,我每天都来打乒乓球。”今年55岁的村民杨大姐特别喜欢这项运动,“以前没这个条件,农闲时大家就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现在我天天来打乒乓球,麻将都不打了。”
健身器材受到市民青睐。
“健身广场上安装有单人漫步机、肩关节组合训练器、骑马机等10多个健身器材,自从修好后,这里便成了人气聚集地,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此锻炼。”据该社区副主任王火明介绍,器材还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现场使用示范。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村级体育设施1253个,842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部分村级示范健身点实现提档升级,打通了全民健身热潮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体育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群众健身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规划,全市合理新增安装点、加大器材投放量,截至目前,实现了健身器材安装的高标准、全覆盖。”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眉山市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水平,从户外运动到室内锻炼,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齐,门类越来越多,满足群众对体育健身的多元化需求。
接下来,眉山市还将继续梳理可用于健身的空地,解决健身场地不足的短板,除了在眉山城区增加健身点位,每年还将在未安装健身器材的公园或广场,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装器材,新建小型足球场、篮球场,并向市民免费开放。
社区安装了乒乓球台。
搞活动
服务基层的“新载体”
2月28日晚上7点,在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青龙街道的青龙电影院,68岁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付忠才正在调试音响。
从1975年第一次摸到电影放映机至今,付忠才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45年,是眉山乡村电影放映事业中年龄最大的放映员,期间有很多机会调走,但他都选择了留下。
时常会有结伴来观影的,多则上百人,少则10余人,他们多数是中老年群体,每次来都点名要看红色主旋律电影,只要有人来看,我就会放。”付忠才说,除了在电影院放电影,他有时还会带着放映机去走村串乡,为基层观众提供更优质的公益电影放映。播放的电影大多以红色题材为主,例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上甘岭》,也有武侠片《霍元甲》《新龙门客栈》等不同题材电影,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
市民在青龙电影院观影。(资料图片)
“基层电影放映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忠才坦言,基层的公共文化宣传阵地不能丢,以后哪怕只有几名观众,他也会坚持下去,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基层电影放映只是眉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2020年,眉山市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积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020年初,眉山市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公共文化场馆闭馆时段,积极整合提升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项目。
据统计,2020年,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发布公共文化服务线上项目2000余件,点击量100余万人次;充分抓好眉山特色,集中打造了“东坡大舞台”“陵州大舞台”“眉山人画眉山”等活动品牌,开展文化(戏曲)惠民乡村行、万人赏月诵中秋、广场舞集中展演、乡村艺术节等线下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开展活动1300场以上,惠及群众300余万人。市、县两级文化部门组织群众文化骨干居家创作抗击疫情文化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创作歌曲、舞蹈、快板、小品、摄影、诵读等群众文化作品近500件。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熹 雷尧 文/图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