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红色笔杆子】产业扶贫+志智双扶 走高质量脱贫之路——决战脱贫攻坚走区县系列报道之彭山区篇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20 09:44:08      

责任编辑:熊莉


  何红群一家以前种植传统作物,一年家庭纯收入仅1000余元,加上女儿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原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女儿的手术成功了,何红群一家发展了10亩猕猴桃、8亩柑橘,家庭纯收入增长了数十倍。今年7月,何红群还从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大专毕业,正在准备专升本考试。

  何红群的成长,来自于彭山区产业扶贫和志智双扶的助力。

  据了解,彭山区以柑橘、葡萄、中药材、猕猴桃等产业引领扶贫,以覆盖村、社区的农民夜校扶志扶智,原35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加扶志扶智的高质量脱贫路子。

W020201119470610589748.jpg

连片葡萄园旁的农村安置小区。(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网记者 郑顺 林茂春 卫琳霞 雷卓鸣 文/图

成长

从贫困户到村干部

  11月3日,彭山区谢家街道悦园村5组,今年35岁的何红群正在猕猴桃园内指导村民做好猕猴桃秋冬季管理。“秋季施用有机肥后要尽快翻土,翻土深一点,五六十公分都可以,再进行整形修剪,这样来年果子才结得好。”何红群一边拿着锄头演示一边说。

  如今的何红群已经可以帮助别人,而在几年前,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是被帮助的对象。

  2013年,何红群一家因为治疗女儿先天性脊柱弯曲入不敷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年底,在彭山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引领下,何红群在原本种植传统作物的3亩土地上种上了柑橘,又在常年在外的亲戚家5亩土地上种上柑橘,还流转了近10亩土地发展猕猴桃。

  “流转土地有免息贷款政策,何红群一共贷了3次共14万元,树苗、肥料和种植猕猴桃需要的钢丝、木桩都送上门,发展1亩还有500元补贴。”悦园村第一书记王振宇说。何红群很勤快,有了帮扶政策,一家人放心大胆地发展起了种植业。

W020201119470609227255.JPG

彭山猕猴桃。(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刚开始时,何红群并不懂如何种植猕猴桃。后来,村里每个月都会开展一到两次农民夜校活动,还不时有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到果园里现场授课。何红群每一场培训都没有缺席。慢慢地,她的种植技术越来越好,柑橘和猕猴桃的品质不断提高,收入节节攀升。

  “今年,猕猴桃收购价格8至10元一斤,来收购的基本上都是往年的回头客。”何红群高兴地说,每年,她刚在朋友圈发出猕猴桃挂果的图片,就会有不少收购商微信订购。

  凭借着发展柑橘产业和猕猴桃产业,2016年年底,何红群一家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同年,她的女儿手术成功。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目前,何红群一家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

  2017年,何红群自考了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专科。今年7月,她大专毕业后,又开始准备报考四川农业大学会计专业本科。何红群说:“不能总想着靠党和政府,自己学到一门技术才是硬道理。”脱贫致富后,何红群还不忘尽己所能回报乡亲。近年来,她吸纳了10余名脱贫户到她家的果园务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今年,彭山区村级建制调整后,踏实肯干有想法的何红群进了悦园村临时党支部,以妇女主任的身份参与临时党支部工作。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村干部,从技术门外汉到四川农业大学专科毕业生,何红群的成长是彭山区产业扶贫加扶志扶智高质量脱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W020201119470609440561.jpg

彭山葡萄喜获丰收。(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巩固

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

  农民夜校对彭山区产业扶贫加扶志扶智高质量脱贫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山区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到户项目,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在全区所有村、社区成立了农民夜校,助力志智双扶。

  “我们又有了一个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阵地了。”2016年12月22日,在彭山区原青龙镇狮子村农民夜校开班仪式上,村民张朝伦感慨地说。

  当天,该村第一期农民夜校活动向村民教授了柑橘冬季管理技术,同时首批10个原贫困村农民夜校在此授牌。至此,该区农民夜校筹备工作已全面完成,所有村、社区农民夜校陆续挂牌开班。

  2013年年底,彭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为3956户11476人,贫困发生率5.9%,全区有扶贫任务的村共84个(原市区级贫困村35个)。2016年年底,该区原35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开始进入巩固阶段。为让脱贫户稳固脱贫,农民夜校应运而生。

  当时,彭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解释农民夜校的定位:农民夜校是新时期党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当前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对于满足广大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让农民夜校充分发挥作用,彭山区还在授课方式、授课队伍、授课互动上想办法,形成了农民夜校不拘泥于时间,不拘泥于地点,以乡村本土人才为主,区级师资库为辅,根据群众需要及时调整上课内容的模式。覆盖全区所有村、社区的农民夜校,在实用技能培训、强化文明新风和知恩感恩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实现了从行动和思想上彻底脱贫。

  此外,彭山区持续把扶志扶智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以农民夜校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在彭山区蔓延开来:

  强化文化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开展“一月一主题”扶贫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开展励志宣讲、道德讲堂、感恩教育等主题志愿服务1000次以上。

  创设“彭山e支部”智慧党建平台,实现“掌上学习”“指尖教学”。统筹农民夜校、党群集中活动日等培训教育平台,开设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实践课堂,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道德法制教育、基层治理教育、文明新风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累计开办各类培训2100余场9.8万人次,有效助力脱贫。

  以“学习道德模范,脱贫致富光荣”为主题,在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全覆盖开展“脱贫不忘党恩、致富感谢祖国”教育活动,传递道德正能量,进一步增强和激发广大农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造

从摆脱贫困到幸福生活

  思想进步了,行动就跟上了。越来越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勤劳的双手发展产业,创造出了幸福新生活。

  正值春见、清见等柑橘套袋的时节,11月3日,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5组连片的柑橘园内,张建军一家正忙着给柑橘套袋。只见他们拿出一个纸袋子,迅速套在柑橘上,再快速收紧袋口,几秒钟内便完成了一个柑橘的套袋工作。

W020201119470610229145.jpg

张建军一家正忙着给柑橘套袋。

  “经常有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来给我们培训,怎么疏果,怎么套袋,现在我们都很熟练了。”脱贫户张建军乐呵呵地说。

  2016年,为了方便照顾重病的父亲,张建军从外地回到老家,开始种植柑橘。家里的300多棵柑橘树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虽然品改了,但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前些年并没有什么收成。

  为了照顾好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张建军决心种好果子。他时常到村里去参加农民夜校,课堂上的知识让他学会了种植技术,也让他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现在每年柑橘销售收入有5、6万元,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才有现在的好日子。”张建军说,下一步,他打算继续学技术,把果子种得越来越好,靠自己的努力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据了解,在黄丰镇,像张建军这样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不在少数。该镇已形成几乎“人人种柑橘”的脱贫致富局面,90%的人在种植、销售、服务等层面参与到了柑橘产业中。如今,该镇柑橘年产量7.5万吨,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

  近年来,彭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域园区化,因地制宜打造了6大园区,形成了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产业扶贫与志智双扶政策的推进,让广大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产业尝到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甜蜜果实。2019年,彭山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87元,增速9.8%。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