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生态美 产业兴 乡村振兴有活力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0-27 10:27:19

责任编辑:熊莉


W020201019548303364497.jpg

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眉山通过改革提振“内生动力”,做大做强乡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生态美、带来产业兴,通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各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正铺展开来。

  □本网记者 杜艳 文/图

W020201019548304353150.jpg

靓丽乡村。记者 彭威楠 摄

以改革促发展

乡村振兴有保障

  近日,丹棱县桂香村村委会的警报声响起,打开“云上”监测平台的后台,“第一书记”钟佳迅发现林区旁的草地里窜出火星,他连忙叫上网格员赶往事发现场,对火情进行了处理。

  “我们(村上)安装了300多个‘微天网’,通过‘云上’平台,村里的房屋、道路、车辆看得一清二楚,还能24小时对监控范围内的烟雾明火、地质灾害进行自动锁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立即向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钟佳迅说,多年来,由于乡村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他想在村上安一套监测报警系统的心愿一直没能实现。

  今年年初,村级建制调整后,原桂香村与团林村合并为新的桂香村,钟佳迅第一时间整合各级资金,率先在全省村一级建制中探索出“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成功解决农村地区管理效率低、安全风控弱的问题。

  长期以来,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现状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步伐。通过“合村并镇”整合资金资源,让乡村振兴更有内生动力和制度保障。

  “合村后能有效整合资源,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党委书记徐雪彬说,原来每年财政补贴盘子大,但是下面村社多,发下来就像撒“海椒面”一样,到每个村就已经很少了。今年以来,原石家社区与飞跃村合并为新的石家社区,借助“合村并镇”机遇,石家社区整合资金60万元,将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种满枇杷和桃子的山上,打通发展瓶颈。同时,整合产业资源,畅通互联网渠道,合力做大做强枇杷产业。

W020201019548303316448.jpg


生态美助力产业兴。(资料图片)

  为破解行政村人口和规模偏小,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难题,今年3月以来,我市全面推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打破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建制壁垒和地域限制,将地缘相近、产业相似、发展相融的建制村进行优化调整。目前,全市首批涉改建制村已全部完成挂牌运行,通过改革,全市521个建制村的名字“消失”在眉山版图中,合并后的建制村(社区)平均户籍人口3823人,增幅65.80%。

  改革整合了资源,壮大了力量,实现了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队伍调活、机制调新的预期目标。一个个乡村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能够“大展拳脚“,乡村振兴更有保障。

生态美产业兴

乡村振兴有活力

  深秋时节,走进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16组村民许淑君家中。从大门进入庭院,目光所及,花草繁盛,九里香、双色茉莉、铁树等各类植物争奇斗艳,花朵有的小如纽扣、有的大如碗口……院坝里干净整洁,是一处非常舒适的农家小院。

  “许淑君家是我们兰沟村的示范户,之前我们开展‘最美我家’评选活动,通过宣传引导,很多村民在庭前院后栽花植树,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兰沟村妇联主席邵燕霞说。

  “乡村美了,游客不仅愿意来,还愿意留下来。”在位于岷江东岸的青神县百家池村,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原本就有着依山傍水的资源优势。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如祥说,近年来,该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在村里修起了污水处理池,家家户户进行了“厕所革命”,如今这里生态优、环境美,成为很多城里人追求的宜居之地。

  乡村要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第一仗。今年以来,我市以改造农村旱厕和消除露天粪坑为重点,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厕污共治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同时深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健全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乡(镇)分类运输、县(区)分类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稳定在99%以上;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进度,完成14.8万户农户生活污水治理,70%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而在丹棱县,生态好、环境优的乡村则直接“引凤来栖”,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W020201019548303970347.JPG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今年1月,幸福古村——齐乐桃源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签约,陕西汉华产业集团将投资100亿元在丹棱打造一个集观光农业、康养人居、文化体验、酒店度假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支柱性、龙头性项目。问及选择丹棱的原因,幸福古村——齐乐桃源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副总经理谢昊坦言:“我们曾在整个四川考察,最优的目标选择就是生态环境必须要好,丹棱特别符合这一点。”

  乡村美带来百姓富。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我市广大农村的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正成为“聚宝盆”。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全市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发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了不俗的力量——晚熟柑橘107.8万吨,增长10.1%;茶叶9010吨,增长6.8%;中药材2578吨,增长17.3%;奶产品7.53万吨,增长8.34%;家禽2021.65万只,增长21.3%;水产品6.8万吨,增长3.25%……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东坡泡菜、眉山春橘、竹、生猪、粮油五大产业为主导,奶业、禽蛋、水产种苗、东坡蜂蜜、彭山设施葡萄、仁寿枇杷、洪雅茶叶、洪雅藤椒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2020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预计突破200亿元,柑橘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00亿元以上。

新型职业农民领头

乡村振兴有力量

  近日,央视新闻推出人物短视频系列《小康时代新青年》一则新闻,让彭山区拥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刘沈厅火遍大江南北。刘沈厅是眉山市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是奋战在我市广大乡村的年轻人代表。

  2017年初,刘沈厅先后放弃了公派加拿大皇家科学院继续深造和留校的机会,辞职回到家乡彭山,在李山村流转土地130亩,创立了“沈厅”家庭农场。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他自主研发专利技术解决种植难题,已拥有3项涉农国家专利,授权2项新型实用专利,在申1项发明专利。

  “刚刚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我确实是一窍不通。”刘沈厅说,一开始他不会种地,请了一位当地的“土专家”来帮忙,结果因有机肥发酵不充分,80亩猕猴桃全被“烧”死了。后来,他决定改种晚熟柑橘,为此积极参加各种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并拜省农科院柑橘专家陈克玲教授为师,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技术培训、网上学习、线下交流等方式,刘沈厅很快全方位掌握了晚熟柑橘的种植技术。去年,他的农场售果30多万斤,实现收入150多万元。

  种地之外,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刘沈厅,还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果业商会的小伙伴们主导开发了“彭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把彭山的果园“搬”到网上,让客商和消费者实现“云上”选果。

W020201019548303605993.JPG

枇杷丰收。 (资料图片)

  近日,在丹棱县杨场镇大兴村一果园内,种植大户林军正在管理房内操作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现在种植柑橘都是机械化,我一打开总闸,水就被精准送到每一株柑橘树下。”林军曾是丹棱有名的家电经销商,2014年底,他勇敢跨行,投身绿色、有机农业,投资400余万元在村里流转土地180亩,种植7000余株晚熟桔橙,正式开启农业种植之旅。如今,他投入全部精力,在摸索中成长,从“门外汉”逐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新思维、新模式,才能‘撬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像刘沈厅、林军一样的新农人,他们有知识、懂技术,是乡村振兴的领头人,是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近年来,我市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布局、脱贫攻坚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1.07万人,全面提升广大农户的生产技能。

  同时,我市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市家庭农场达7956家,辐射带动全市4万农户;培育农民合作社3404家,辐射带动全市46万农户;组织2072个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托管服务,托管服务粮食、水果等农作物面积约261万亩次。

  此外,我市还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储备优秀农民工后备力量4914名,选用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415名、占比达81.3%,265个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归雁先锋、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乡村人气旺起来,产业振兴有力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