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09-08 10:48:31
责任编辑:熊莉
全市乡镇(街道)由131个减少到80个,减幅39%;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41.06岁下降到37.6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由68%提高到77%。
全市建制村(社区)总数减少521个,减幅38.22%;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40.16岁,与调整前相比下降了5周岁,其中高中以上学历占比和调整前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和调整前相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这些增减变化的数据,体现了我市通过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基层治理结构得以强化、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奋力开创全市“三农”工作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网记者 王丽 杜艳 文/图
美丽乡村。记者 古良驹 摄
“瘦身扩面聚力” 机构更优力量更强
8月27日,记者在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见到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雪彬时,他的脸上写满倦容。
村合了,如何围绕资源统筹整合两村产业?如何打通道路瓶颈,振兴乡村?怎样丰富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往村里走?闲置的原飞跃村村阵地怎么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让徐雪彬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前几天才输完液。”
因为产业相近、地域相邻,今年5月,原石家社区、飞跃村合并为石家社区。“合并前,飞跃村和石家社区各有村(社区)干部5名;合并后户籍人数翻倍、面积翻倍,而社区干部却只有6名。”徐雪彬指着石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大厅的干部去向公示栏说,“加上驻村干部,社区共有10名工作人员。你看,现在5人下村、1人请假,只有4人在岗。合并后,大家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加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合村并镇”后,干部数量减少,而服务范围扩大、事务增多是客观现实。比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文宫镇,由原文宫镇、元通镇、古佛乡、板燕乡“四合一”,27个村、3个社区调整为12个村、4个社区。与此同时,村干部从138人减少至101人。但其中新进了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专业致富能手7人,调整后干部平均年龄从45.3岁降至39.3岁。“调整以后,虽然干部人数少了,但干部队伍更年轻化,无纸化网上办公更好推开。”文宫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上,充分发挥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让其担任驻村(社区)组长,同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干部,起到老带新的作用。
辖区面积在扩大,村干部人数却在减少,如何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为此,仁寿县制定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1+10”配套政策》,制定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工作清单和指导组工作清单及工作流程图,明确时间表、工作任务,做细做实改革工作。“关键是以规模调整为契机,推动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的转型升级,从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仁寿县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我市严格落实机构限额管理、人员编制优化、领导职数统筹等要求,全面理顺“发展、服务、治理”三大职能,全面优化乡镇党政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派出机构。调整后,全市乡镇(街道)党政综合办事机构保留595个、减少233个,减幅28.1%;公益一类事业机构保留329个、减少154个,减幅31.9%;全市乡镇平均编制达到77.2名,核定领导职数885名、减少280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41.06岁下降到37.6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由68%提高到77%。
加强基层治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治理”到“智理” 方法更活技术更新
管理半径扩大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治理难度的增加。这时候,需要更活的方法、更新的技术助力基层治理。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丹棱县双桥镇原桂香村、团林村合并为新的桂香村,其面积增至10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11个、常住人口4023人。张云甫是原团林村的村主任,他在任期经历了两次“改革”——2007年原张山村并入团林村,今年团林村又并入原桂香村,组建新的桂香村。
“每一次合并,都是一次蜕变。”张云甫表示,从10多年前的2.5平方公里到6.5平方公里,再到如今的10平方公里,如果没有更加“智慧”的治理方式,不但没法推进工作,也得不到群众认可。桂香村、团林村合并后,新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启用“云上”综合监测平台。
“新的桂香村地盘变大了、人数翻了一番,干部却只多了1名,但我们村的安全治理能力有增无减。”张云甫说,这要是放在以前,全靠人力,村干部们把脚杆跑断了都没法及时排除地灾风险。
客观来讲,合村打破了农民的固有生活边界,迫使原来的那个“半熟人社会”被动扩大,使村民对新成立的共同体的认识和融入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势必给村庄治理带来新的问题。合并后的桂香村就通过“智理”来解决问题。
该村通过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启用“云上”综合监测平台,对地质灾害点的深部位移、地表位移及区域降雨量情况等地质灾害进行24小时无缝隙远程监测预警,为群众的人身安全装上了“报警器”。
“只需登陆信息中心客户端,就能随时查看监测情况,如有滑坡风险也将第一时间得到预警。”张云甫在村委会的一台巨幕LED面前随意点击了一处,区域内的房屋、道路、车辆通行等情况都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桂香村“第一书记”钟佳迅表示,目前桂香村正通过“数据+治理”,形成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现代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用科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
“邻里百家”,服务基层。
合并激活“内生力” 乡村治理更显活力
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由原视高镇、清水镇、兴盛镇、里仁镇撤并设立。“今年,我们承担了眉山天府新区80%的拆迁任务,20多个项目同时推进。”视高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晓飞说,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都很顺利。
基层治理的根本,是激活“内生力”。只有从农村社会实际特别是当前公共服务的需求出发,选择改革的切入点,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才能形成上级、中游、基层共同高效联动的格局。
改革中,视高街道周边的原清水、里仁、兴盛3地群众共享了更多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成为区划调整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探索建设了全市门类最齐全的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对标成都天府新区标准,承接下放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共183项,按照‘应进必进’要求,全部纳入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受办,确保群众办事‘就近办’‘通办’。”许晓飞介绍,街道还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整合5500余项公共服务事项,开发56个企业、群众办事标准化“套餐”,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让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回应,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形成各级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才能解决合并后的“阵痛期”。
再看看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
抱团发展特色产业。(资料图片)
针对改革可能带来的遗留问题,古井村制作了村民问题收集表。“刘邦顺和周开华提出,水泥路未修(受益人4户)”“顾思亮和顾邦怀提出,河里秸秆太多影响水流”“张仕全和顾先进提出,大湾头集体土地承包去年已到期”“顾现兵提出,水泥路太窄,无法错车”……刚合村,古井村村组干部便集中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入户,交流交心,收集问题意见,根据大家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逐条落实专人负责,能马上解决的迅速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原因。
而青神县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将原青城镇、南城镇、黑龙镇和西龙镇钟家山村、光辉村所属行政区域合并成立青竹街道。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提升县城整体治理水平,青竹街道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了体制机制简约、运行管理高效、多方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矛盾,大到房屋拆迁、土地纠纷,在深入推进两项改革工作中,只有将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处理好,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改革‘后半篇’文章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旨在优化基层公共资源配置,减少基层治理运行成本,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效能和水平,是“打基础、利长远、系全局”的重大改革。
改革启动以来,全市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市委“三区协同、竞相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乡镇、村社合并调整工作。同时,市、县(区)书记带头,120多名县级干部走遍80多个联系乡镇(街道),600多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走遍540个涉改村,全覆盖开展“四必谈”,逐户宣传引导。经过努力,全市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和配置得到改善,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得以提高,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也要看到,部分地方改革推行仍然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合并乡镇班子和干部存在磨合不够、协同配合不够;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实施遗留问题处置不妥带来的其他潜在问题;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够,为群众代办服务、全程服务等没有落到实处。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市上下要树立正确的深化改革导向,把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作为写好“后半篇”文章的行动指南,围绕其做实做细措施,在精准和实效上下功夫,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和红利,让改革成果禁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追问,为全市后续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