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09-01 10:10:12
责任编辑:任枫枫
8月12日,东坡区秦家镇盘鳌社区8组千佛岩山体滑坡,造成房屋、农作物和道路等不同程度受损,由于提前预警、主动避让,并及时进行交通管制,实现了成功避险。记者 辜嘉伟 摄
8月11日以来,我市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出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一大批地灾预警监测技术、设备的运用,以及相关人员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切实维护了汛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网记者 林琳 文/图
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监测点进行设备调试。
提前避险 成功转移地质灾害易发点群众
8月17日上午8时50分,青神县白果乡官厅坝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佳军接到一通电话,他连忙放下手里的活,拿上喇叭,出门通知地灾易发点群众准备转移。“老乡,我们刚刚接到通知,连日来的强降雨,你们这里容易发生滑坡,请尽快随我转移到安全地带。”
8月18日凌晨4点,该村1组发生滑坡,方量约40万立方米,造成2栋房屋被埋,直接经济损失2800万元。由于提前采取了主动避让,避免了3户11人因灾伤亡,实现了成功避险。
组织村民成功避险后,李佳军长舒了一口气,“多亏了县级相关部门科学研判、处置得当,群众避让及时。”李佳军说,入汛前,村里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入汛后,相关人员随时待命,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同时村上还组织召开了地质灾害培训会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官厅坝村是青神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一直以来该县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诱发因素及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区,针对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防治工作重点突出、全面覆盖。收到气象预警后,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下,该县迅速处置,及时有序提前撤离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群众,分散安置。由于气象信息发布及时、准确,防灾措施落实到位,群众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安装在仁寿县汪洋镇喊天坡的GNSS。
科学监测 为防范地灾加上“双保险”
位于仁寿县汪洋镇大忠村3组的喊天坡(小地名),是我市地质灾害易发点之一,一旦出现险情,将威胁当地75户268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王光银和邓月安是喊天坡的专职监测员,“在汛期,我们会严格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监测工作;遇到雨天的时候,我们几乎全天都在山上。”
王光银和邓月安口中的监测设备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设备——裂缝位移计、GN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雨量计和视频监控站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仪器监测到测量数据超过经提前设定的系统阈值后,监测仪器自动将报警信息通过4G网络传递到现场无线预警广播系统,无线广播系统随即播放报警声,提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避让撤离。截至目前,全市有10个隐患点采取了自动化监测,共安装裂缝位移计11台、雨量计8台、GNSS6台、视频监控站点2个。
据市自然资源局地灾防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安装的雨量计实时测量雨量数值,比传统靠感受和监测经验更准确;裂缝位移计主要负责监测裂缝变动数值,一旦超过设定阈值就会触发报警;GNSS每隔十五分钟接收一次卫星信号,如果前后位置信息变化较大,说明该地区发生位移,以此判断是否发生险情。
专职监测人员加上一系列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运用,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加上了“双保险”。
安装在丹棱县齐乐镇的雨量计。
多措并举 切实抓好地灾防治工作
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该局从强化项目管理、会商研判、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值班值守和主动避让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项目管理方面,主动争取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资金和项目任务,积极开展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自动化监测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隐患点整治,按照市定任务今年需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点220处,目前已完成171处,减少受威胁群众429户;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省定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4处工程治理和45户避险搬迁项目现已全部完成。
强化隐患排查,今年以来,全市共集中开展2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按照突出抓好人员密集区域、风景区、学校、医院、在建项目等重点部位排查的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确认隐患点890处,涉及65个乡镇(街道),所有隐患点均已登记造册,并建立防灾预案890份,发放“两卡”5664份,落实专职监测人员917人,设置警示标识标牌1770块。
强化值班预警,建立市、县、乡镇、村、组(社)、监测人员六级预警机制,遇极端天气及时与气象、水利、交通、应急等部门开展动态会商。截至目前,共开展会商调度20次,发布预警信息46.4万条;印发了值班值守工作方案,落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90人,抽查值班人员和监测人员25150次。
强化培训演练,创造性开展“点对点”培训演练,组织各区县对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和隐患点周边群众开展识灾、防灾、避灾、救灾等宣传培训1255场次16129人,开展演练1081场次15586人,发放宣传材料7.2万余份,确保培训演练到村到点全覆盖。
强化主动避让,严格按照“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刚性要求,在极端降雨天气,及时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转移避让,汛期以来全市累计主动避让22793户65802人,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谈起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抓好隐患排查,严格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再次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排查,突出抓好人员密集居住区和交通干线、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排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排除;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值班值守制度,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做好预警信息发布,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位;进一步落实避险避让,坚持把“三避让”放在首位,做到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提前避让、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提前避让、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提前避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手记】
近年来,随着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全市上下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的是关注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监测点、易发点等重点点位的监测预警,第一时间组织转移避让;“治”更多是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根据威胁程度和轻重缓急,采取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险搬迁等方式进行治理,消除或减轻威胁。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