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突出规划引领 成眉同城跑出加速度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0-07-29 09:51:18

责任编辑:何海娟


  编者按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并举行了“下好先手棋 共建都市圈 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集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我市与成都将在共促高起点规划引领、共织高效率交通网络、共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圈、共搭高能级合作平台、共促高质量公共服务、共保高品质生态环境、共推高水平结对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合力做强做优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功能,推动眉山打造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

  即日起,眉山网推出“下好‘先手棋’,共建‘都市圈’眉山实践与探索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做出“一干多支”战略部署,把成眉同城化突破写进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后,我市快速响应、积极行动,对成眉同城化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面启动成眉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三区协同、竞相发展”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融入成都、全域开放”开放合作新态势,用实际行动助推省委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眉山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本报记者 向哲 摄

眉山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本报记者 向哲 摄

  两年多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议,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第二次会议精神,聚焦“强一干”、下好“先手棋”,突出抓好基础性、突破性工作,同城化取得阶段性成效。尤其是树立同城化规划“一张图”思想,强化理念同城,突出规划引领,推动规划同绘理念突破,为成眉同城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机制

  加快规划编制同城化

  抓落实,没有一套运行机制不行,不完善制度不行。工作落实推进的快与慢、到位与否,蓝图能否实现,说到底就是,是否具备完善高效的推进机制。近年来,成眉两地在规划衔接中建立了良好的对接联系机制。

  据了解,我市多次组织协调成眉规划衔接专题合作组成员单位与省发改委、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进行对接,建立了成眉规划衔接对接联系等机制;同时组织两市相关部门就如何推进市域铁路S5线、S13线等事宜进行了调研和座谈。

  同时,我市还定期召开成眉同城化发展规划衔接合作组例会,针对城乡规划编制同城、交通规划同城、基础设施规划同城、旅游规划同城、规划技术同城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了解进度并推动工作。

  如今,我市规划部门与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立了“一月一互通、季度一座谈、全年一总结”的联系机制,全年共召开例会10次;建立了“前期共同调研、中期共同会商、规划成果共享”的规划编制机制;建立了技术人员交流培训机制,第一时间了解成都动态、反馈成都规划信息、掌握成都先进做法;建立了两市政府和部门分级对接磋商机制,定期总结同城化推进相关工作,研究解决同城化发展有关问题。

  务实合作

  四大方面皆有新成效

  围绕共识,两市积极推进成眉同城化务实合作,在城乡规划编制同城、交通规划同城、基础设施规划同城和旅游规划同城等四个方面皆有成效。

  两年多来,我市按照有特色、无落差理念与成都市各层级规划进行了衔接,先后编制《环天府新区经济带规划》;会同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启动了《眉山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和《眉山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交通规划方面,成眉市域铁路S5线(含仁寿支线)、S13线目前已纳入省发改委《成都平原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川藏铁路彭山接轨方案已经两市相关领导研究同意,我市正积极协调将线位方案纳入《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两市交通部门还签订了《关于成眉高速公路合作框架协议》,就加快推进成宜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扩容项目达成共识。

  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与成都市城管委、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新津县人民政府就邓双环保发电厂和大林环保发电厂选址建设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与成都市经信委、新津县规划局、新津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就500KV新津变电站西出500KV、220KV、110KV高压线与眉山天府新区恒大童世界电力迁改廊道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旅游规划方面,我市积极配合完成《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专项规划》《成眉岷江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成都平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成眉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方案》等编制。目前,正在全力编制《眉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和《眉山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重点研究成眉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突出重点

  助推成眉同城加速突破

  同城发展,规划先行。

  据悉,我市在成眉同城化进程中,重点抓好了规划编制工作:着眼同城发展,会同成德资共编《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主动担负眉山责任,谋划打造“一市一地一区一城”,即开放发展示范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城,绘好都市蓝图、做强眉山支撑;着眼一体布局,会同成德资共编《“三区三带”空间规划》,携手成都共编《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立足眉山区域、推进规划衔接,全力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着眼毗邻区域,今年5月正式发布《天府新区成都—眉山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方案》《新津—彭山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方案》;6月正式启动眉山东部新城空间发展规划,管控重点区域、引领同城发展……

  7月27日,随着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成德眉资四市形成了27项深化合作协议。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这些共识,做好两市国土空间规划、《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眉山市公园城市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报批;加强两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毗邻区域的规划对接,统筹协调两市毗邻地区在城市发展方向、职能定位、建设用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建共享,促进两市资源整合,有效规避无序竞争,为两市五年行动计划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积极主动协调解决两市在《成眉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分歧,尽快修改完善编制成果后提交审定,助推成眉同城跑出加速度。”

  【新闻链接】

  德阳:规划相融 一张蓝图绘到底

  近年来,德阳市在编制成德同城化发展的各项规划过程中,注重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国省“十四五”规划对接,协同成眉资三市共同编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率先开展成德同城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推动成德两市形成无缝衔接、有机融合的规划体系。

  7月27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一口气审议了《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等相关方案,这将进一步推动成德规划相融、成德同频共振,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跑出成德同城化发展的“加速度”。

  其中,《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聚焦成德眉资邻接地区,充分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三大高能级空间载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先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形成“三区三带”发展示范,共建新时代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其中,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北改”—国际铁路港大港区;德阳市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凯州新城,以及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部分区域,总面积约4934平方公里。

  规划还对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构建临港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具体策略,具体表现在探索国际铁路港一体化运营,强化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物流通道运行能力,共创国家开放口岸。

  《成德同城化空间规划》则聚焦成德两市在“双城经济圈”“一干多支”等重大战略的使命,围绕同城化发展目标,突出开放发展引领功能,发挥国际铁路港和天府大道北延线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同城化的总体谋划和重点突破。

  总体谋划层次聚焦统筹整体空间格局、筑牢发展本底、同筑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交通体系对接为重点,为两市实现全域全面同城化奠定基础。重点突破层次以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为抓手,强化临港对外开放功能,集聚临港高端制造产业,推动形成以开放创新为核心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区。

  规划将形成“一心一带两廊多点”的同城化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带”为龙门山绿色发展带;“两廊”分别为以南北城市中轴为核心的城镇发展走廊、龙泉山东侧产业发展走廊;“多点”为协同发展的各级城镇。

  为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实现同城化在人流联系、产业联系、物流联系、交通往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政策机制等方面目标,成德两地还将构建涵盖8个维度15项指标的同城化指标体系,以指导两市同城化发展。

  资阳:打造同城化规划体系 助力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

  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成资同城化突破”,成德眉资四市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成资同城化步伐加快。

  资阳市把成资同城化作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和牵引。围绕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资阳聚焦成资“同城”理念,充分发挥成都“主干”引领、“中心”带动作用和资阳“门户”联动、“腹地”支撑功能,更好地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实施,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成资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衔接协同,加快推进两地发展规划统筹融合,从而共享成都“东进”建设势能、共促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共建成渝相向发展示范区,合力做强做优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功能,推动资阳打造成渝中部新兴增长极。

  推进中,资阳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树立“一盘棋”思维,抢抓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之机,协同成都构建都市圈规划体系,推动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坚持重点突破,全面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加快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合理确定工业用地规模,优化调整各类用地布局。统筹推进专项规划编制研究,汇总平衡全市各行业空间需求,落实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科学保障发展空间需求。统筹产业功能区建设,协同开展《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平原经济区国土空间规划》《成德眉资同城化空间规划》《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临空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错位布局,力争将资阳全域纳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成资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等规划范围。

  今年是成资同城化重点项目(事项)“攻坚突破年”。资阳聚焦成资同城化规划体系重点,协同编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共同制定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编制形成“1+4+20”实施方案,修编完成资阳临空经济区等10个片区详细规划,与成都市政府签署了《共享成都“东进”建设势能共促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共建成渝相向发展先行示范区合作协议》。

  目前,《成资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沱江发展轴(资阳片区)空间规划》已启动编制,正按照有关会议精神修改完善,待相关会议审议。《成德眉资同城化国土空间规划》已启动编制,正在配合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了初步方案,正积极对接国省相关规划最新情况进行完善。(记者 黄海波 )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