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文化院坝搭台 文旅能人为媒 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7-01 10:35:19      

责任编辑:罗思源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突破的重要路径。目前,全国多地乡村均走上了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眉山也不例外。

  文旅融合形势下,如何培养文旅能人,助推乡村振兴?这一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文化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民间众筹文化院坝等为载体,大力培育乡村文旅能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旅能人——自办文化大院的农民王作平、推动养猪场变身文化大院的退伍军人胡益、由“外来户”变身为古村“新村民”的谢舜川……文旅能人正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1 (4).JPG

  幸福古村游人如织。

  “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家门口就能够有个耍的地方,借此改变老百姓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比如打麻将上瘾等。”我市第一个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作平文化大院负责人王作平是丹棱县桂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爱看书、爱写作、爱文艺,2005年,并不富裕的他自费2万余元,购置电视机、阅览桌椅、音响等设备,硬化活动场地,将自家院坝和住房建成免费开放、永不关门的文化大院。作平文化大院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周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大院变成了村民学政策、长知识、明是非的“精神家园”。慢慢地,王作平觉得,用文艺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规,不仅有笑声,更有效果。他组织起十余名文艺爱好者,成立了村里首支文艺队,队员们一起策划节目、一起上台演出、一起制作道具。王作平这个“大能人”带动培育了越来越多的“小能人”,现在,大院的文艺队伍已发展到80多人,每年义务演出节目50余场,2017年成立作平文化艺术团在市、县巡演。14年以来,王作平和他的文化大院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王作平被村民选为村主任,获得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四川省十佳志愿者、四川好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

2 (2).JPG

  养殖场变身文化大院。

  对于丹棱县双桥镇五龙村1组村民胡益来说,身份的跨度是从退伍军人到养猪场业主,最后成为带动周边的“文旅能人”。2017年,在全市大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浪潮中,胡益花3个月的时间将自家养猪场关闭拆迁后,利用留下的闲置房屋建成了为学文化大院。“平时看大家在院坝里跳舞,没有一个规范的场所,这房子闲着也是闲着,就想不如改造一下给大家用。”胡益说。胡益出生在文艺世家,文艺本身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开办文化大院后,他在大院内设置了舞蹈排练厅、多功能文化厅、音乐教室、书画教室、办公室、休息室和值班室等,全天候免费开放,并创作了《为学精神万古流芳》《为学赞》等系列歌曲、舞蹈、小品,宣传推动丹棱“为学精神”,吸引了全镇的文艺爱好者参与到为学文化活动中。“文化院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巴适!”当地村民纷纷点赞,谁也想不到曾经臭烘烘的养猪场能够变成村里最热闹、村民们最愿意去的地方。近年来,大院培养了20多名文化能人,组建了舞蹈队和器乐队,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演出,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而丹棱幸福古村幸福公社文化大院负责人谢舜川则是从城市来到农村的“新村民”和新型文旅能人。“城市越大,人心越拥挤,每个人都有一个诗酒田园梦。”这是旅游专业优秀大学生谢舜川的心声。因幸福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乡愁韵味,2017年10月,谢舜川来到丹棱幸福古村,成为了古村旅游项目负责人。“文化和旅游是分不开的。”明白这一道理的谢舜川创建了幸福公社文化大院,并组建了文艺队,由“外来户”变身为古村“新村民”。作为古村文旅带头人,他指导完善了古村歌曲、故事、花灯、舞蹈等节目创作,开展各类热闹的文化活动,为沉寂的古村增添了欢歌笑语,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文化大院成了引导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推动力。截至2018年底,培养本村文旅能人超过100人,全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300万元。昔日被爱情遗忘的贫困小山村,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旅游休闲好去处。

3.JPG

  为学文化大院成为五龙村村民的“精神乐园”。

  一处院落果树间,枯灯旧笔润心田,百个院坝齐歌舞,村民相聚乐欢天。在眉山,文旅能人队伍的发展壮大与民间众筹文化院坝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我市以政府引导为先、民间众筹为基、群众自发为本,走上了以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仅丹棱县就发展起了100个形式多样的民间众筹文化院坝。文化院坝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对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2018年9月,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国家级示范项目通过全国终期评审,获得了西部地区21个文化示范项目中第一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截至目前,丹棱县共培育出文旅能人560人、队伍100支、爱好者2800人、志愿者360人,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组数据说明了眉山文化旅游的发展盛况——全市群众文艺队伍达到1580支;群众文艺骨干人数达到21500人;群众文艺指导员达到760人;培养乡土文化能人达到300名;全市每年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2300场次以上;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近4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