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伍国雄:眉山川剧 曾一票难求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2-24 12:43:03      

责任编辑:赵娜娜


  眉山网记者 熊莉 林琳/文 张忠苹/图 

热爱川剧的伍国雄。

伍国雄剧照。

  从建团到20世纪80年代末,眉山川剧团共演出了传统戏三百余出。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每每演出时,剧场涌进千余名观众,座无虚席。

  为满足未买到票的远方观众,还要临时安放一些座位在过道上。每天的售票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票就售完了。

  谈起眉山川剧团过往的辉煌事迹,伍国雄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身为眉山川剧人,伍国雄聊起了眉山川剧的往事。

  拉起摊子 不断壮大眉山川剧

  1952年,当时的眉山县政府正式宣布眉山川剧团成立,在正西街东狱庙处(现眉山剧场)拆庙建新剧场,并驻派了管理人员。

  剧团刚成立初期,演员流动非常大,今天来两个,明天走三个,就像今天的演员走穴,没有固定的队伍。剧团要发展,要延续,就要有新鲜血液,要有自己的演员。

  于是剧团第一次招收了徐建民、袁家齐等一批新学员,他们在剧团的培养下,在剧团老演员艾正喜、左素芳的带领下,成为了当时眉山剧团的台柱。

  有了第一次招生的经验,剧团开始逐年招收新学员。一是随团办班,拜师学艺;二是送乐山艺校学习,学成回团。

  到20世纪60年代,全团演职员工达到一百多人。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人才荟萃。硬场面(打击乐)鼓司、软场面(音乐)专职女帮腔、灯光舞美、舞台装置、衣箱管理、编剧、票务、后勤、会计、炊事员一应俱全。

  日渐红火 一票难求

  随着形势的发展,剧团决定走出眉山到其他地区进行巡回演出。经多方论证后决定,以传统戏《白蛇传》《调寇审潘》,现代戏《柯山红日》《金沙江畔》和两组传统折子戏进行巡演。

  每到一处,观众拥挤,一票难求。白蛇的唱腔抑扬婉转,每每演到青蛇的高台翻下、耍禅杖、耍白蛇缠身、韦驮开慧眼、许仙倒僵尸、乌龟盘腿走路、吐火变脸等精彩片段时无不迎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

  随着新招的学员有一半充实了乐队,随后又聘请了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钱仲池老师为音乐创作和指挥。每一个现代戏的灯光舞美在朱家枢、喻百林等人的精心设计制作下,栩栩如生。到外地演出,光是现代戏的灯光布景、服装、道具就用了八辆解放牌货车才能装下。

  《白蛇传》《苏云庄》上下本,打响了成都的首站演出,接着又进入成都市中心邮电礼堂等地演出。二队回眉后,一队又到成都,一出《白蛇传》下本在成都西城区职工俱乐部一演就是26场,场场爆满,白蛇的扮演者陈超琴嗓子唱哑了才终于告一段落。《白蛇传》下本在成都胜利剧场被四川电视台全场摄像播放。

  冲击中衰弱 明天在何方

  20世纪80年代末期,川剧的繁荣辉煌抵挡不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需求从单一到多元化,电视节目丰富,VCD、电脑、手机等娱乐方式涌现,戏剧走向衰弱。

  每场演出观众只有一两百人,票钱支付不了水电、化妆、排练、购置等费用,更谈不上工资了,可谓大演大赔,小演小赔,不演不赔。各地县级剧团纷纷解体。

  眉山剧团后劲不足,服装陈旧,无经费购置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加之人员老化、退休、死亡、调离,无后进力量,剧团举步维艰,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舞台上细腻柔婉的昆腔,悲欢高扬的高腔,激昂悲愤的胡琴,欢快跳跃的弹戏,幽默滑稽的灯调被拉上了大幕。

  传统川剧还会有辉煌的明天吗?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等待着、期盼着,用笔记下川剧的昨天,使自己和别人,使眉山人和眉山的下一代知道,眉山曾经有个川剧团,他有过辉煌的昨天。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