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2020年眉山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2平方米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3 10:40:14      

责任编辑:


市政府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到2020年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眉山网记者 严丹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保障。

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设“健康眉山”,市政府日前印发《眉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1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0万,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8亿元。

健身场地少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身边可用于健身的场地、器材十分紧缺。《计划》对市本级、区县、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健身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本级建成市体育中心、市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每个区县要建成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乡镇(街道)要新建、改建一批健身中心、健身苑、文体广场等便民健身设施;城市社区要建设可以开展足球、篮球、健身操等项目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和游泳场馆。

《计划》提出,2016年—2020年,全市规划新建公共体育场6个,公共体育馆3个,公共游泳场馆6个,体育公园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含足球场)61个,乡镇健身设施78个,村级健身设施635个。支持鼓励民营体育场馆对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社会体育指导员呵护科学健身

有人说,一天走1万步是正常的健身标准,也有人说是6000步;有人说,跑步是最好的运动,也有人说是骑行运动更佳。到底采用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

《计划》提出,我市每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人,到202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6000人以上。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将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和健身骨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服务引导作用,指导健身者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科学健身。

《计划》还提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设和完善一批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开具运动处方,为群众科学健身服务。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编辑科学健身知识资料,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升科学健身水平。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水平。

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

如何更好地将全民健身落地,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是关键。

《计划》提出,要常年开展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大力发展健步走、太极拳、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棋类、桥牌、健身舞(体育舞蹈、广场舞、排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滑翔、极限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重点扶持东坡健身操(舞)、仁寿登天梯、青神龙舟、彭山冬泳、洪雅篮球、丹棱登老峨山等赛事活动。

《计划》提出,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部队、残疾人、中老年等不同人群的民间足球活动,举办眉山市学校和业余足球联赛,推动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