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09 08:59:36
责任编辑:李佳伦
秋日的汉阳镇,古街焕新韵,岷江起欢歌。
青神县汉阳镇深入贯彻市委、县委全会精神,立足“四川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资源禀赋,以“焕新古镇内核、做活水岸文章、深化产业融合、讲好汉阳故事、提升服务品质”五大举措为抓手,系统推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
从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到岷江水上游览线路开发,从花生采摘季激活产业活力到新媒体宣传擦亮文旅品牌,如今的汉阳镇正以多元实践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为建设现代化青神注入强劲“汉阳动能”。
以多元实践奏响融合发展新乐章。
“大家仔细看这扇雕花木门,上面的图案是清代汉阳码头商人用来彰显身份的象征……”近日,在汉阳古镇核心区,文化志愿者正带着游客触摸历史。老茶馆里的“码头氛围”,让游客仿佛穿越回百年前“帆影连天、商贾云集”的繁华岁月。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守护古镇文脉,汉阳镇制定《青神县汉阳镇保护提升建筑方案设计指南》和《汉阳古镇老旧建筑审批方案》,对古镇建筑实施分类管理,确保风貌统一与历史建筑安全;同步启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坚持“保护优先、活化利用、永续发展”思路。今年5月,汉阳镇成功入选“四川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成为全市该批次唯一入选乡镇,文旅发展步入更高平台。
同时,依托省级农房建设金融试点项目,汉阳镇正在着手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不同于简单的翻新,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我们不仅要保住古镇的‘形’,更要留住文化的‘魂’。”汉阳镇文旅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打造完毕后,游客可参与花生炒制非遗制作、传统茶艺展演等活动。
午后的汉阳湖景区,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来自东坡区的游客李女士一家正乘坐观光游船。“听说沿途能看到古码头遗址和柑橘采摘园,特意带孩子来感受下岷江风光。”李女士说。
以省级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为契机,汉阳湖景区已开发总长9.5公里的岷江水上游览线路,设置3个停靠点,配套建设露营基地1处、水上运动中心1个。“水上项目自8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50%。”景区负责人周治平说。
接下来,汉阳镇将持续拓展夜游经济,构建“昼赏山水、夜享风情”的全时旅游体验。届时,“夜游岷江”项目将成为新亮点——岸边的古建筑亮起暖黄色灯光,投影技术将码头商贸故事投射在石墙上,游客坐在游船上,听着船夫讲述的老故事,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水运盛景。
在汉阳花生主题农旅示范基地,几十名游客戴着草帽穿梭在花生地,弯腰拔起植株,一串串沾着泥土的花生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以前种花生只能卖给收购商,现在搞采摘体验,一斤能多卖3块钱,还能带动家里民宿生意。”一位村民笑着说,今年她家仅花生采摘季就增收近2万元。
作为“汉阳三宝”之一,汉阳花生凭借独特的沙土种植优势,已成为农旅融合的核心纽带。
围绕产业融合,汉阳镇编制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23-2035)》,构建“蔬—粮—柑”种植与康养旅游融合示范区。支持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土地、农房,打造集采摘体验、科普研学、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汉阳花生主题农旅示范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汉阳花生采摘季活动,进一步打响“汉阳花生”特色品牌。此前,汉阳镇结合“庖汤节”“观萤季”等特色活动,开展文艺展演5场,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消费活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汉阳镇还将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汉阳三宝”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乡村研学、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鼓励发展特色民宿、主题餐饮,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家人们,今天带大家探访汉阳古镇的‘隐藏彩蛋’——百年老茶馆里的手工制茶技艺!”在古镇“魁隆昌茶馆”,“85后”本地主播程静正拿着手机直播。镜头前,57岁的茶艺人杨师傅熟练地翻炒茶叶,直播间里“想去现场体验”“求购买链接”的留言不断刷屏。
“利用新媒体,不仅可以宣传家乡,还能帮村民卖农产品,今年单场直播最高吸引超1.5万人次观看,带动销售额近2万元。”程静说。
为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汉阳镇将构建“新媒体宣传+志愿者讲解”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开设“汉阳文旅”官方抖音、视频号,发布古镇历史、非遗技艺、农事体验等内容;另一方面,招募本地群众组成“汉阳故事”文化志愿者队伍,其中既有退休教师、民间艺人,也有返乡青年、小学生,他们通过常态化讲解、民俗表演,让古镇文化“活”在当下。
高品质服务,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优化旅游体验,汉阳镇全力推进停车场、游客中心、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升级,持续完善便民服务节点,着力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与舒适游览环境。
同时,汉阳镇将推动成立古镇商户联盟,持续激发商户协同发展新活力。全面规范住宿、餐饮、购物、导游等服务标准,强化市场监管与从业人员常态化培训,优化游客体验。
“农文体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要实现文化、生态、产业的深度耦合。”汉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华英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五大举措,推动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